華文網

淮安“暖心的工程”上央視《新聞聯播》頭條

中國江蘇網8月27日訊 昨晚,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播出《【砥礪奮進的五年】築牢安全網 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聚焦我國民生領域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困難群眾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臨時救助制度的出臺,解決了群眾因遭遇急難而造成的臨時生活困難,從而真正實現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全覆蓋。

在江蘇省淮安市,居民任同華今年初因交通事故受傷,全家陷入困境,通過申請臨時救助,不到一天的時間,就領到了一萬四千元的救助款,

解決了一家人的生活困境。

淮陰區王營鎮長安村村民任同華:“救命錢,民政(局)給的,找到他們他們就及時給我們幫忙了。”

既然大央視都報導了,

那小編就再給大家上點乾貨!

詳細瞭解下淮安的臨時救助工作。

臨時救助對接扶貧 擴大救助覆蓋面

對任同華的救助正是我市臨時救助幫扶工作的縮影。為妥善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禁☆生☆禁☆活困難,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的托底、救急作用,淮安加快建立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近年來,我市淮陰區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實施將臨時救助與扶貧開發相對接,

進一步擴大臨時救助覆蓋面,面向城鄉全體居民,突出救急難,幫助困難群眾走出難關,重拾生活信心。

不以收入作衡量 補漏社會救助體系

據瞭解,臨時救助制度作為一項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與低保、特困供養所強調的以特定困難群眾為救助物件不同,

更注重面向全體居民,不以收入為主要衡量標準,綜合考慮救助對象當前生活狀況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和支出情況,充分發揮了其在社會救助體系中的補漏和兜底的急難救助作用。

救助結合多種保障 不同困難不同救助方式

《江蘇省臨時救助辦法》頒佈以來,淮陰區將臨時救助制度與低保、醫療救助制度緊密銜接,對家庭生活持續困難的,及時納入低保,同時對臨時救助物件中的大重病患者,及時納入醫療救助,打通了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的救助途徑。平均每年救助急難家庭1000戶以上,投入資金超過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