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這部曾陷落偽滿洲國,失而復得的文溯閣《四庫全書》的曲折命運

1925年,瀋陽成立了“文溯閣《四庫全書》保管委員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委員會陷於停頓狀態,但其秘書處認為《四庫全書》的保護問題“關係綦重,須有負責人員常駐管理,方免發生意外”,

次年,奉天省政府委派“秦化田暫行管理”,秦化田、關景勳作為文溯閣保管員,開始點查《四庫全書》。此間,日偽曾動議將《四庫全書》運往日本,後因顧及民眾情緒而被擱置。

四庫全書書影

1935年日軍派人清點文溯閣《四庫全書》後,以文溯閣多年失修及保護閣內藏書為由,

在文溯閣前西南處修建了一座樣式非古非洋的鋼筋水泥結構,並在門窗包以鐵皮的二層樓書庫,庫內置鋼銅制組合書架,1937年將文溯閣《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全部移入新庫。1945年日本投降,《四庫全書》為蘇軍接收。抗戰結束後,1946年4月,當時的東北教育接收輔導委員會委員金毓黼、周之風等人接收了偽國立奉天圖書館以及文溯閣《四庫全書》。

金毓黼

根據史料發現,1933年,即偽滿洲國大同二年偽國文教部總長鄭孝胥《文教部訓令第103號》:“奉天文溯閣所藏四庫全書為國家重要典籍,應加意保護,以免疏虞,近因故宮後面倉庫失火,與文瀾閣近在咫尺,殊堪隱慮,合行令仰該省長妥籌四庫全書防火辦法,並將辦理情形具報。

切切,此令!”

《國立瀋陽博物院籌備委員會工作及復原概況(1947年8-10月)》:“自‘八一五’光復後,長春二館(國立中央博物館長春分館,國立中央圖書館長春分館——南山枰注)迭為蘇聯軍、共產軍暴民所劫掠,故藏品悉蕩然無存,瀋陽館因中國人員較多,力加保護,損失較小。……圖書館因設於舊城內,無軍隊之佔據,且因典守人盡責尚稱完整,損失無幾。……圖書館藏書數目統計表:一、善本書。甲、宋元明善本,

1450冊;乙、文溯閣四庫全書,36313冊。……本館原藏圖書館皆為漢文圖籍,偽滿時代,不甚公開……文溯閣四庫全書……抄寫校勘,皆極精到,以視江南三閣稍不同。今江南三閣,僅余文淵(當為文瀾——南山枰注),其巍然現存于華北者,惟此文溯與文津兩閣而已。今者文溯閣四庫全書,雖幾易滄桑,猶完整無闕,不特為本會之厚幸,亦東北之魯殿靈光也。”

長春圖書館今貌

在金毓黼主管四庫全書相關事務期間,對文溯閣四庫全進行了徹底檢查、建新書庫等工作,如金氏自稱:“於康得二年,請准文教部,批准鉅款,重建二層樓房之新書庫於院之西南,內部結構皆依照現代之藏書庫,門窗悉包鐵葉,以期萬全,外部則飛閣雕牆,仍仿舊制,已仿舊制,已于四年季夏,將全書移入,意必為關心國寶之士所贊許也。”[ 金毓黼.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M].四庫全書要略,中華書局,2014:4249.]

偽滿洲國地契

儘管如此,但偽滿洲國是傀儡政權,且是日本侵略中國的產物,因此其文化措施的政治合法性常被人詬病,筆者在民國期刊資料庫中發現有人以《我們文化上的喪失——在敵人手裡的四庫全書》為題報導了文溯閣的相關資訊,並配發多幅圖片,儘管客觀上為讀者提供了文溯閣在當時的收藏情況,但是其充滿戰爭年代固有之飽含對立情緒的標題,無不讓讀者有更大的觸動——務必要收復失地,務必要收回瑰寶!

文溯閣

無獨有偶,在民國期刊資料庫中還發現一篇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夫婦于1946年底在瀋陽視察文溯閣四庫全書後的照片,這可能是唯一發現的領導人及其夫人同時關注、觀覽四庫全書的照片,彌足珍貴,亦增意義!

蔣介石工作中

(此推送摘編自南山枰專題論文《抗戰時期圍繞《四庫全書》閣書的文化掠奪戰——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民國史檔案等資料視野下的初步觀察》)將全書移入,意必為關心國寶之士所贊許也。”[ 金毓黼.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M].四庫全書要略,中華書局,2014:4249.]

偽滿洲國地契

儘管如此,但偽滿洲國是傀儡政權,且是日本侵略中國的產物,因此其文化措施的政治合法性常被人詬病,筆者在民國期刊資料庫中發現有人以《我們文化上的喪失——在敵人手裡的四庫全書》為題報導了文溯閣的相關資訊,並配發多幅圖片,儘管客觀上為讀者提供了文溯閣在當時的收藏情況,但是其充滿戰爭年代固有之飽含對立情緒的標題,無不讓讀者有更大的觸動——務必要收復失地,務必要收回瑰寶!

文溯閣

無獨有偶,在民國期刊資料庫中還發現一篇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夫婦于1946年底在瀋陽視察文溯閣四庫全書後的照片,這可能是唯一發現的領導人及其夫人同時關注、觀覽四庫全書的照片,彌足珍貴,亦增意義!

蔣介石工作中

(此推送摘編自南山枰專題論文《抗戰時期圍繞《四庫全書》閣書的文化掠奪戰——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民國史檔案等資料視野下的初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