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完曹操對孩子採用的教育方法,才知道為何他的孩子都那麼有才

本文由《翰盟托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說起曹操,

且不管歷史對其的評價如何,但是提到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時,就不得不讓人佩服。曹沖稱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據說曹沖在5、6歲的時候,便有了成人的智商,若是不早夭的話,想必歷史上又出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而除了曹植以外,另一個兒子曹丕則是文武雙全,據說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220年正月,曹操逝世後,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之後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

當然除了曹沖和曹植外,還有曹植,據說他十歲時就能撰寫詩賦,還得到曹操的讚賞。除此之外,曹操的其餘兒子也多是不凡,當然,能夠培養如此多優秀的兒子,其實並不是偶然的,和曹操的育子方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接下來我們便說說曹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首先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很早的時候,曹操為了激勵孩子發憤學習,

就頒佈了《諸兒令》,有道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受人以欲。”曹操對孩子的教育,首先堅守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當有了學習的欲望之後,在去學習的時候,顯然是動力十足,而不會去敷衍了事。

接下裡我們來看看《諸兒令》的內容:“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說,兒子們,

你們小的時候,我都喜歡,但是長大了,我會量才而用,說到做到。對部下,我不偏心,對你們,我也會公正不會有私心,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接班人。

曹操的這話,可謂是別有用心,事實上《諸兒令》也發揮很大的作用,每個孩子若想得到曹操的重用和成為接班人,就必須努力。

而當孩子有了動力之後,曹操接下來做的就是為孩子整合最優秀的教育資源。曹操為兒子們選擇老師的標準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

就像邢顒他們那樣的人。邢顒,先被曹操點名去輔佐他相當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氣傲,任性而行,飲酒不節,不愛聽邢顒嘮叨,兩人比較疏遠。曹丕做了太子後,邢顒又被曹操選派當了曹丕的老師。除了邢顒,曹操還派了“秉德純懿,志行忠方”、“國之重寶”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張范去輔佐曹丕,曹操很客氣地對他們說,我的兒子不成材,
怕他難走正路,想請你們去匡正勸勉他。

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又有學習的欲望,這樣的人又哪有不成材的道理。而相反,現在很多的家長,只是認為提供好的教育,孩子就一定能成才,殊不知學校教給孩子的多是方法論,而真正深遠持久的影響,是父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