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0後,黑鍋是一隻小小鳥,憶草樣年華——那山,那人,那狗

大家好,黑鍋開通頭條號至今已經是第三個月零兩天。感謝過去支持黑鍋的朋友,也很感謝頭條君不再限制領域。黑鍋從今天起正式轉領域,以記實散文的形式,寫寫咱們80後集體回憶錄。

黑鍋農村出生,小縣城長大,如今在大都市努力奮鬥中。應該是很多80後的縮影吧,這也是黑鍋決定轉向深耕這領域的原因。過去喜歡黑鍋看科技商業的朋友,黑鍋今後依然會在微頭條中更新,謝謝大家支持。

黑鍋來自那遙遠的地方,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實實在在的山裡人。

在我們村裡,早年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娛樂節目就是晚上早早睡覺,爭取做個好夢,這也是讓某些同志頭疼的原因。

在印象中小時候村裡還是很苦的,雖然改革開放已經十年,土地承包到戶,吃飯問題基本不是問題了,

但大家都普遍缺錢花。那年代的人雖然窮,但大家都相處得很融洽,村裡誰家建房子大夥自發去幫忙,也不談工錢管飯就行。有的村民家裡勞動力出去“搞副業”,就剩下老人孩子,地種不過來也是叫上村裡的青壯年幫忙,備上煙酒,飯管飽就好!

在那個“自來手”開冒頭的時代,記得基本家家戶戶都養著狗吧。黑鍋想俗語說的“偷雞摸狗”,就是針對我們這些交通閉塞的山村來說的,因為牛羊搞起來動靜大,容易被發現而且交通不便也不利於轉移。

接下來聊聊黑鍋小時候的伙食吧!我們村是西部大山,

農民靠種玉米吃玉米糊為主食,要想吃大米也得等到過節或者是有紅白事的時候。由於黑鍋是家裡長子,小時候是有“特殊待遇”的,級別就是跟農村的年長老人一樣開小灶。但黑鍋小時候有“厭食症”,一點也不喜歡吃飯,三歲以前體弱多病,吃多了還會吐。聽媽媽說養你長大真不容易啊,出生時才三斤重,僅比山老鼠(我們那裡特有的一種生在山洞裡的老鼠,
很多村民都設機關捕捉來改善伙食。比家鼠大,最重的可長到兩斤多,味道也較好)重一點。

當時很多村民家裡的日常“食用油”都是不寬裕的,很多都要省著吃。一般都是靠殺一頭年豬,或用粗鹽醃制或做成煙熏臘肉,節約著點可以吃個大半年。然而黑鍋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經常開小灶卻吐得一塌糊塗。黑鍋想當年最心疼的是我的家人,最“沒心沒肺”的就是黑鍋就知道浪費。而最高興的就是家裡的那只黑土狗了,基本上是天天過小節,沾黑鍋的光是“上下通吃”。比村裡的同伴都長得膘肥體壯,然而在那兒年代不僅豬怕壯,狗也是一樣的。

沒過半年,黑鍋熱情好客的爸爸,就讓小黑在飯桌上走一圈回饋眾鄉親的“養育之恩”。

經常開小灶卻吐得一塌糊塗。黑鍋想當年最心疼的是我的家人,最“沒心沒肺”的就是黑鍋就知道浪費。而最高興的就是家裡的那只黑土狗了,基本上是天天過小節,沾黑鍋的光是“上下通吃”。比村裡的同伴都長得膘肥體壯,然而在那兒年代不僅豬怕壯,狗也是一樣的。

沒過半年,黑鍋熱情好客的爸爸,就讓小黑在飯桌上走一圈回饋眾鄉親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