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貴人語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可千萬別錯過!

空橋、屏多、呆乖雨……

暗來、哦呀、包包物……

是不是一頭霧水,完全找不到頭緒。暖媽看到閨蜜發的這條朋友圈,一開始也是蒙圈的。然後,立馬反應過來,這是她在炫耀她家寶貝會說話啦,

而且還是只有她才能聽懂的寶寶初語。

且聽親媽的翻譯:空調、蘋果、大怪魚;拿來、餓呀、抱抱我。

哈哈哈,每個媽媽都是孩子的同聲傳譯啊!

看到這條朋友圈下面,有媽媽羡慕地留言問:不是男孩說話晚嗎?怎麼麥哥說話這麼早?

麥哥,15個月,正是上面那些“暗語”的作者。

據閨蜜介紹說,6個月會發“爸爸”、“打打”的音,8個月叫“媽媽”,1歲左右開始有意識地說“水”、“要”、“奶奶”,最近更發展到飆話,逐漸呈現小話嘮的趨勢。雖然發音還不標準,但愛說、敢說、能說,可算棒棒噠。

那麼,男孩說話晚、貴人語遲等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

孩子說話晚,父母先得自查自糾

對照《家庭自測0~3歲寶寶語言發育能力》表,寶寶語言發育正常情況,2~3個月咿呀發音,4個月後會模仿一些聲音,

7~8個月能發簡單的單音節,12個月能表達需求,如“抱”、“不要”、“餓”等。18個月能講2~3個字的片語,知道“你”、“我”等,2歲之後,逐漸可以說較複雜的句子。

從麥哥和身邊的其他一些男孩子的的語言發育情況來看,男孩完全可以按照這個表格,在合適的年齡達到相應的語言發展能力。

雖然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男女大腦確有很多不同,男孩的左右腦聯繫能力比女孩弱,在語言能力方面相對落後。但並非男孩一定就說話晚,只要在正確的年齡開始學習,大腦都會有非常好的反應。

其實,寶寶都是天生的語言大師。有研究表明,剛出生嬰兒的大腦就能分辨世界上全部約800個音素,這些音素串起來可以形成任何一種語言。這個時期,寶寶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但這種與生俱來的語言能力並不足以促使寶寶說出最初的詞句。真正學會說話,寶寶需要無數次的傾聽和模仿。

所以那些還在相信“男孩開口晚”、“越晚說話的孩子越聰明”而對孩子說話問題放任無為的家長們,真要注意了:0~3歲是寶寶語言發育最快、最關鍵的階段,千萬別錯過了這個黃金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家庭教育引導和周圍語言環境非常重要。

一個沉默寡言的家庭,父母說話少、交流少,孩子就缺乏學習模仿的對象,自然開口晚。而如果家庭語言環境太過複雜,如父母來自不同地域,幾代人說各自的方言,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稱呼和表達,孩子會迷茫究竟應該怎麼說,從而導致語遲。

“蘋果”說成“屏多”,“二”說成“愛”,語音不准的現象在孩子學話之初再平常不過。還有很多家長發現,本來說話挺正常的孩子,忽然變得“結巴"了,其實這不過是因為2歲左右的孩子語言能力暫時跟不上思維所致。如果這時父母強加糾正或取笑,會給孩子造成緊張和壓力,損傷其說話積極性。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太過善解人意。孩子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能達成所願。如想喝奶了,指一指奶瓶,家長立馬送上。長久以後,孩子也就懶於表達了。

生理和疾病因素也需注意

除了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外,還有一些先天障礙或疾病原因會導致孩子說話晚,也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聽力障礙會嚴重影響孩子學說話。因為寶寶不能接受外界聲音和他人語言,自然無法開口說話。聽力障礙可能是先天的,也可因後天疾病所致。所以家長應隨時關注孩子聽力健康。

其次,一些先天性的生理障礙也會影響孩子說話,比如舌系帶粘連或過短,聲帶異常或受損等,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發音。另外,孩子先天智力發育遲緩,也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一些腦部或神經疾病,特別是腦部創傷、腦腫瘤、腦癱、腦炎等,也會影響孩子正常講話。比如有的寶寶1歲多開始說話,但到2-3歲後卻逐漸不講話了,很可能是得了孤獨症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所以如果孩子到了2歲還只能發一些簡單的音,或語音模糊不清,或完全不說話,家長們就應該警惕了,趕快帶孩子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不要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五招幫孩子打開話匣子

小話嘮不是一天煉成的。那麼怎麼做才能順利養成一個好說話、說話好、說好話的寶寶呢?暖媽提供五個小妙招,大家可以試一試。

先把自己變話嘮。多說話,多重複。即便孩子暫時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但你反復說給他聽,他會記住存進大腦cpu中,總有要調用的一天。提升語言能力就是要增加詞彙儲備,並反復加深印象。

試做誇張表情帝。放慢語速、誇張口型、提高聲調,這些不僅可以吸引孩子注意,更有利於孩子跟學。同時,在教孩子說話時,儘量採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比如孩子不會說“可以”,你可以教他說“好”。

當當現場解說員。每一個生活場景,即便最簡單的洗澡、吃飯、穿衣,孩子都在學習。可以一邊給孩子穿衣,一邊說:“我們在穿衣服,先穿衣袖,再扣扣子。”做好形象教學。當好現場解說員,更有利於孩子學會日常用語。

學會傾聽和提問。等孩子可以說一些詞語和短句後,就要把話筒交給孩子,並創造一切機會讓孩子多說。比如試著讓孩子來講熟悉的繪本,並提問來拓展孩子的聯想力。

給孩子找小老師。你教孩子十遍,不如小朋友教一遍。孩子之間的溝通和模仿不是你能理解的模式。所以多讓孩子與同齡人玩耍,孩子的能力發展會有驚人變化。

每個孩子哇哇落地時,都有一套自己的語言,嘰裡呱啦地誰都聽不懂,就像外星派來的可愛小怪獸一樣。當他們在愛的聲音和氣氛中慢慢長大,會嘗試著放棄原星球語言,努力學習我們的語言,來對我們表達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包容和耐心。如果你家小怪獸說話真的慢人一拍,也不要過於著急,請給他空間,他會用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帶給你驚喜。

“二”說成“愛”,語音不准的現象在孩子學話之初再平常不過。還有很多家長發現,本來說話挺正常的孩子,忽然變得“結巴"了,其實這不過是因為2歲左右的孩子語言能力暫時跟不上思維所致。如果這時父母強加糾正或取笑,會給孩子造成緊張和壓力,損傷其說話積極性。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太過善解人意。孩子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能達成所願。如想喝奶了,指一指奶瓶,家長立馬送上。長久以後,孩子也就懶於表達了。

生理和疾病因素也需注意

除了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外,還有一些先天障礙或疾病原因會導致孩子說話晚,也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聽力障礙會嚴重影響孩子學說話。因為寶寶不能接受外界聲音和他人語言,自然無法開口說話。聽力障礙可能是先天的,也可因後天疾病所致。所以家長應隨時關注孩子聽力健康。

其次,一些先天性的生理障礙也會影響孩子說話,比如舌系帶粘連或過短,聲帶異常或受損等,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發音。另外,孩子先天智力發育遲緩,也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一些腦部或神經疾病,特別是腦部創傷、腦腫瘤、腦癱、腦炎等,也會影響孩子正常講話。比如有的寶寶1歲多開始說話,但到2-3歲後卻逐漸不講話了,很可能是得了孤獨症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所以如果孩子到了2歲還只能發一些簡單的音,或語音模糊不清,或完全不說話,家長們就應該警惕了,趕快帶孩子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不要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五招幫孩子打開話匣子

小話嘮不是一天煉成的。那麼怎麼做才能順利養成一個好說話、說話好、說好話的寶寶呢?暖媽提供五個小妙招,大家可以試一試。

先把自己變話嘮。多說話,多重複。即便孩子暫時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但你反復說給他聽,他會記住存進大腦cpu中,總有要調用的一天。提升語言能力就是要增加詞彙儲備,並反復加深印象。

試做誇張表情帝。放慢語速、誇張口型、提高聲調,這些不僅可以吸引孩子注意,更有利於孩子跟學。同時,在教孩子說話時,儘量採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比如孩子不會說“可以”,你可以教他說“好”。

當當現場解說員。每一個生活場景,即便最簡單的洗澡、吃飯、穿衣,孩子都在學習。可以一邊給孩子穿衣,一邊說:“我們在穿衣服,先穿衣袖,再扣扣子。”做好形象教學。當好現場解說員,更有利於孩子學會日常用語。

學會傾聽和提問。等孩子可以說一些詞語和短句後,就要把話筒交給孩子,並創造一切機會讓孩子多說。比如試著讓孩子來講熟悉的繪本,並提問來拓展孩子的聯想力。

給孩子找小老師。你教孩子十遍,不如小朋友教一遍。孩子之間的溝通和模仿不是你能理解的模式。所以多讓孩子與同齡人玩耍,孩子的能力發展會有驚人變化。

每個孩子哇哇落地時,都有一套自己的語言,嘰裡呱啦地誰都聽不懂,就像外星派來的可愛小怪獸一樣。當他們在愛的聲音和氣氛中慢慢長大,會嘗試著放棄原星球語言,努力學習我們的語言,來對我們表達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包容和耐心。如果你家小怪獸說話真的慢人一拍,也不要過於著急,請給他空間,他會用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帶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