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夕情人節除了狗糧,還可以吃什麼?

凡中國的節日必與“吃”有關,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那七夕吃什麼?似乎七夕是個例外,除了一把把的“狗糧”,並沒有流行的傳統食物。其實不然。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它的傳統食物普遍稱為“巧食”,其中包括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食物。不過不同地區“巧食”的選擇不一樣。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

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乞巧節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3、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4、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

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麵後在燜鍋裡蒸出來,放在石臼裡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乾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5、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6、瓜果

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日,瓜果當然必不可少!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

有些人喜歡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

7、雞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8、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

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9、綠豆芽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穀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最後為大家準備了一(yi)個(ba)段(gou)子(liang),接住啦!

夕陽下,老頭兒對妻子說:“老婆子,當年我窮,你媽反對我們,我買了個金戒指讓你給她,她才讓我倆處物件,其實那戒指是鍍金的。”

老太大說道:“原來你知道那是鍍金的啊,我還以為你被人騙了呢,怕你難過,我花光了我所有的錢買了個純金的換了,不然我媽早就看出來了……”

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最後為大家準備了一(yi)個(ba)段(gou)子(liang),接住啦!

夕陽下,老頭兒對妻子說:“老婆子,當年我窮,你媽反對我們,我買了個金戒指讓你給她,她才讓我倆處物件,其實那戒指是鍍金的。”

老太大說道:“原來你知道那是鍍金的啊,我還以為你被人騙了呢,怕你難過,我花光了我所有的錢買了個純金的換了,不然我媽早就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