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缺愛”了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並且隨時隨地的通過語言和行為告誡孩子:你要聽話!你要乖!你得懂事!很少有父母去瞭解孩子需要什麼,遺憾的是孩子又無法表達對父母的期望,

最後就是父母把所有的愛都強加在孩子身上,然後又通過“乖巧懂事”的要求來束縛孩子。今天我們就看一下,孩子的哪些行為告訴父母,他們“缺愛”了,更準確一點是父母愛的方式出問題了。

1、孩子特別的乖巧懂事

孩子的特性應該是天真爛漫、充滿童趣的可愛,目前情況來看,超過八歲還天真爛漫的孩子真的是太少了,現在的孩子普遍狀態是“早熟”,心理上的早熟表現出來就是特別的乖巧懂事。

孩子通過乖巧懂事這個外殼來獲得父母的認同和表揚,孩子知道爸媽喜歡他們乖巧懂事的樣子,可是到了外面,孩子又像換了個人似的霸道、任性。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在爸爸媽媽面前就像小綿羊,到了爺爺奶奶那裡就狡猾的像小狐狸。爺爺奶奶的溺愛讓他們肆無忌憚,爸爸媽媽的忽視讓他們用乖巧懂事來討好。

2、孩子特別的聽話

在我們小的時候,大人說話,我們會反駁、會否定,隨著年齡增長,卻開始完全的“認同”。心裡“認同”與否並不確定,但是孩子們開始習慣性的說“好的”,對於父母的一切要求都口頭接受。孩子的這種特別聽話,完全不忤逆,多數情況是對父母的懼怕,

這種家庭的父母多數比較強勢,在家說一不二,一再的無視孩子的反駁和否定,讓孩子喪失了否定的意願。因為只有答應了才能解脫,不會遭到父母語言的攻擊和脅迫。

3、孩子特別的勤快

勤快的孩子少之又少,特別勤快的孩子更具有討好的意思,因為勤快可以獲得表揚,因為勤快可以得到獎勵,因為勤快可以得到父母歡心,唯獨不知道孩子想不想勤快,或者說是孩子是否自願勤快。

以上三種行為都具有明顯的討好傾向,長此以往,孩子會形成討好型人格。他們忽略自己內心的意願,只為討好別人,去得到認同或者物質的回饋。這些孩子忽視了內心,內心快樂才應該是我們的追求。這些孩子長大後,最容易長成媽寶男和乖乖女。


-媽寶男-

媽寶男並非因為小時候的到足夠母愛,長大之後去回饋媽媽,而變成為母命是從的孩子,多數媽寶男其實是小時候缺愛,為了博得母親的關注和認同,而努力變成好兒子,哪怕成年之後,這種討好母親的人格依然持續,因為他們的潛意識甚至是心底,永遠都是想要母親的關注和認同!還有一種媽寶男是母親過於強勢,而讓孩子形成討好母親的習慣,孩子從小就懼怕母親,從小就習慣聽從母親的一切要求,讓孩子喪失反駁母親的能力,變成媽媽的話一定要遵從的孩子。

-乖乖女-

愚孝男和乖乖女屬於同一個“物種”的不同性別,她們小時候乖巧聽家人的話,長大後依然以家人需求和命令為第一任務。要說愚孝男會為家付出一切,這個家肯定是他的原生家庭,當小家和原生家庭需求發生衝突,他們必然舍小家!那麼乖乖女就是一切為了娘家,“伏弟魔”、“伏兄魔”多數出於這種乖乖女,小家和娘家有需求衝突,必然站在娘家。

孩子從小就懼怕母親,從小就習慣聽從母親的一切要求,讓孩子喪失反駁母親的能力,變成媽媽的話一定要遵從的孩子。

-乖乖女-

愚孝男和乖乖女屬於同一個“物種”的不同性別,她們小時候乖巧聽家人的話,長大後依然以家人需求和命令為第一任務。要說愚孝男會為家付出一切,這個家肯定是他的原生家庭,當小家和原生家庭需求發生衝突,他們必然舍小家!那麼乖乖女就是一切為了娘家,“伏弟魔”、“伏兄魔”多數出於這種乖乖女,小家和娘家有需求衝突,必然站在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