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聞聚焦」剛剛這個週末,新華社迎來一批特殊客人,一個關於民族品牌的精彩故事開始了

點擊上方藍字“北京參考”一起玩耍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8月26日,新華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首批入選企業在新華社舉行簽約儀式。

這個工程“野心”不小!

新華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簽約現場

新華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依託新華社媒體集群的傳播力和經濟智庫的強大實力,旨在為民族企業走向世界鋪路架橋。工程計畫在資訊通訊、電子製造、汽車製造、中醫藥、食品飲料、房地產、交通運輸、互聯網服務、綠色農業和金融服務10個行業各選擇2—3家優秀企業,

作為重點傳播和服務物件。工程還計畫聯合學術機構發佈年度《中國民族品牌價值研究報告》和《中國民族品牌傳播效果評估報告》。

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 劉正榮

按照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的話說:“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就是想為民族企業做一件實事。

一個精彩故事剛剛開始,意義也許將超出我們目前的認知程度。

那麼,哪些企業首批入選了“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呢?

答案揭曉,他們是——

恒大集團、碧桂園、茅臺集團、五糧液、瀘州老窖、東風汽車、格力電器、光大銀行、北新建材、海航集團、伊利、張裕公司、揚子江藥業、ofo小黃車,共14家企業。

仔細分析首批入選“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的企業名單,頗具代表性。這些企業分別來自國內資訊通訊、電子製造、汽車製造、中醫藥、食品飲料、房地產、互聯網服務、綠色農業和金融服務等領域,是中國經濟最具實力的支柱行業。

開拓全球市場,無疑是這些行業未來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的戰略性選項。其中,品牌建設是重要的“助推器”。

正如中國品牌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張夢霞所說:“必須有一個來自權威的聲音,告訴大家中國品牌到底應該怎樣做。”

而新華社正是這樣一個權威代表,能真正為民族品牌建設提供全面、系統的支援。據瞭解,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已構建起兩大體系。

一是傳播體系,由《參考消息》《新華每日電訊》《經濟參考報》《瞭望》和《半月談》等21種報刊、新華網和“新華社”用戶端等網路媒體集群、以“新華社”為名號的國內外社交媒體集群、戶外大屏集群、新華電視和新華廣播構成全媒體、全覆蓋傳播網路,

為民族品牌辟出專門版面、頁面和時段,高密度、立體化傳播優秀民族品牌,確保達到百億人次的傳播效果。

二是服務支撐體系,由新華社下屬的中國經濟資訊社、中國財富傳媒集團、中國廣告聯合有限公司和中國環球公共關係有限公司形成專業優勢互補的聯合體,為入選的民族品牌企業提供智庫諮詢、市場訊息、品牌拓展和“一帶一路”項目對接等全方位、個性化服務。

專家觀點

中國廣告協會會長 張國華

推進民族品牌建設就是打造中國企業的世界聲譽

對這麼多企業乘上新華社這艘媒體巨輪揚帆遠航感到十分欣慰。

中國民族品牌的建立和維護需要多方面支撐:

一是國家需要從戰略層面對品牌建設予以重視,積極調動國家資源和國際影響力,為本國企業獲取更多的文化輸出管道、品牌建設資源和品牌推廣平臺。

二是消費者需要公平看待民族品牌與外國品牌間的差距,培養理性的消費觀。在這一點上,媒體要做觀念引導,為民族品牌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條件。

民族企業現在面臨經濟轉型升級、提速換擋的巨大壓力,很多國外品牌借機通過收購戰、管道戰、價格戰打壓民族企業,因此需要企業有勇氣、有定力,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不斷提升管理水準和產品品質,打造響噹噹的中國民族品牌。

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企業智庫聯盟秘書長 彭建國

以國企改革助力中國民族品牌建設

國有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存在諸多難點,特別是在國際競爭時會遭遇更多壁壘和排擠。因此,提高國有企業品質、增強國企品牌競爭力,是民族品牌建設的重要方面。

應該通過清理淘汰、重組整合、創新發展,使國有經濟向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集中、向主業集中,參與打造全球價值鏈,讓國有企業成為中國民族品牌的領軍力量。

新華社作為世界級媒體,是打造民族品牌形象、推進民族品牌戰略的重要平臺,工程將為民族企業實現品牌價值、擴大品牌影響提供好的機遇和資源支援。

國務院參事室綜合司司長 吳潤彪

民族品牌需要用中國故事的方式傳播

外界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度比較有限。擴大民族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援、公眾的參與、媒體的傳播,把優秀企業的品牌、故事、文化挖掘出來,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瞭解、認識、關注中國的民族品牌。

新華社發起“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是一項值得稱讚的創舉,借助新華社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能力和專業的智庫服務,民族品牌不僅在中國開花,也會在世界結果。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管理編輯部主任 宋承敏

民族品牌發展需媒體發揮輿論引領作用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大力推動品牌建設、發展品牌經濟,可進一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國際化經營水準,實現由規模擴張向追求品質效益,由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的轉變,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在媒體大變革時代,推動民族品牌發展,尤其需要新聞媒體發揮輿論引領作用,講好品牌故事,傳播品牌聲音。“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利用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實力和智庫力量,為我國優秀民族企業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提供了有效管道,為民族企業走向世界搭建了權威平臺。

企業聲音

民族

品牌

首批14家知名民族品牌企業加入“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是以實際行動表明了對這項工程的高度認同。他們一致認為,“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恒大集團

恒大集團品牌中心副總經理黃灩稀:為“民族品牌傳播工程”點贊,企業借助這一平臺,能更好地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全球傳播,讓更多人以更廣泛、便捷的方式和管道認識並瞭解中國企業,為唱響中國品牌加油助力,為推動中國與全球的友好交流合作鋪路架橋。品牌戰略一直都是恒大發展戰略的核心。2020年,恒大將實現地產、金融、旅遊、健康四大產業年銷售收入超一萬億元,總資產超三萬億元,年利潤超600億元的目標。

碧桂園集團

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朱劍敏:森林城市的地面都是公園,車輛在底層穿行,地面是無污染的軌道交通,建築外牆長滿垂直分佈的植物。每一天,人們就生活在花園裡,呼吸在森林裡,愉悅在自然之中。20多年來,碧桂園都在致力於打造這樣一個居室環境。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0萬業主選擇在碧桂園安居樂業。碧桂園在品牌建設方面不忘初心,用工匠精神去建設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希望這種對匠心和品質的堅守,通過“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得到更好傳播,同時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方向,碧桂園將力爭成為一個國際品牌。

茅臺集團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茅臺將積極支持、參與新華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努力實踐“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願景。新華社打造的“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為我國優秀的民族品牌企業進一步發力海外市場、加快品牌國際化進程提供了更為高規格、高品質、高水準的平臺。對加快推進我國實施品牌戰略,對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意義。

四川省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伯超: “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是新華社發揮自身不可替代的傳播優勢,搭建民族品牌傳播平臺,講好民族品牌故事,幫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創新之舉,我們願意聚集品牌優勢,強化傳播效果,提升品牌力,助推中國的民族品牌國際化。面向未來,五糧液集團願與“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共同發展,讓更多民族品牌閃耀世界舞臺,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因為中國的民族品牌感到自信與自豪。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洪波:白酒是中國最主要的民族工業產品之一,白酒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的組成部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新華社推出“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意在將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把華夏最優秀的東西,原汁原味的推向世界。瀘州老窖近些年來也在嘗試走向國際化,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遞中國白酒的核心符號以及元素。

東風汽車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衛東:未來的汽車將有兩個驅動力,一個是技術,另一個是品牌建設。因此,中國企業要面向國際,僅依靠技術是不夠的,還需提高企業美譽度。目前,中國汽車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夠,需要大力推動,因此需要借助“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在國際上更好的提高東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中國汽車工業企業的規劃需要對接發達國家市場的發展,在“十三五”期間,東風汽車最重要的海外戰略就是海外投資建廠,同時利用經銷商管道發力。

格力電器

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新華社打造的“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為我國優秀民族企業進一步發力海外市場、加快品牌國際化進程提供了高規格、高品質、高水準的平臺,對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格力將堅持自主創造,深耕核心科技,同時借助“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的平臺和資源,實現對海外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帶著中國製造走出去,帶著優質的產品走出去,最終實現民族品牌走出去。

中國光大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民族品牌的傳播不單為中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參與高端競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和機遇,更是為中國民族品牌闖出重圍佔領制高點給予了最有力的支持。優秀民族企業和優秀民族品牌與新華社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實力和智庫力量相結合,一定會結出“1+1>2”的碩果。中國品牌經歷了自身的苦練、成長和覺醒,也完全有能力和魄力和世界知名品牌一較高下,有信心去征服全世界最挑剔的消費者和客戶。

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兵:對於民族品牌,首先要看到這些年的進步。北新建材在技術創新和品質指標方面,與外國企業相比,某些地方還有所領先。不管是個人消費者還是部門採購,應該瞭解中國企業的進步與創新,現實中很多消費者和採購部門直接越過中國品牌,選擇國外品牌,應該多關注中國產品。“民族品牌傳播工程”與國家戰略一脈相承。對企業來講,有責任在所在領域打造超越世界品牌的中國製造和中國品牌,這也是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自信的促進,更是為行業和消費者做了一件好事。

海航集團

海航集團董事局副董事長陳文理:入駐“民族品牌傳播工程”能讓海航集團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全球傳播,讓更多人以更廣泛、便捷的方式和管道認識並瞭解海航集團,推動海航集團國際化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未來,海航集團將借助新華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的東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集團國際化資源優勢,向世界發出中國品牌的最強音。

伊利集團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堅守品質是伊利一直以來最為重視的方面。為保障產品品質,伊利建立了嚴苛的品質管控“三條線”,即:在國標線基礎上提升50%的標準制定企標線,又在企標線基礎上提升20%的標準,制定了更嚴的內控線,同時建立比肩國際水準的全球品質管制體系。三鹿奶粉事件後,國人對嬰幼兒配方乳粉更為關注,伊利十幾年來一直致力研究中國母乳成分,並建立了中國母乳成分資料庫。同時,伊利在實現國際化戰略上,正運用全球尖端科研力量、智慧力量,形成一個全球智慧鏈。

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

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健:企業品牌的不斷持續,根本的保證是產品品質。因此,產品品質應放在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隨著消費群體的不斷年輕化,企業要不斷適應新媒體形式的發展,張裕也正在積極的用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新媒體形式來講述張裕的品牌故事。“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在海外擁有180多個分社支機構。張裕的國際化進程正在起步,希望通過“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將張裕的國際化進程傳遞給國內消費者,同時也將張裕國際化的進程在國際上進行傳播。

揚子江藥業集團

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徐鏡人:揚子江藥業集團是一家跨地區、產學研相結合、科工貿一體化的國家大型醫藥企業,始終以品質興企、創建名牌為推力,傳承、堅持“高質、惠民、創新、至善”的核心價值觀和“為父母製藥、為親人製藥”的工匠精神。在揚子江藥業集團有一句話深入人心:“任何困難都不能把我們打倒,唯有品質。”。多年來,集團致力於建立健全全產業鏈的“大品質”體系,創立了“基於黃金圈法則的藥品品質風險管控模式”。

ofo小黃車

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楊品傑:作為全球無樁共用單車的原創者和領騎者,希望ofo小黃車的企業形象和企業價值在海內外廣泛傳播,更希望以ofo小黃車為縮影,將中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理念傳遞到世界。ofo 將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影響世界的中國民族品牌。未來,ofo將不忘初心,與合作夥伴共同探索民族品牌發展路徑,共創民族品牌的未來。

為入選的民族品牌企業提供智庫諮詢、市場訊息、品牌拓展和“一帶一路”項目對接等全方位、個性化服務。

專家觀點

中國廣告協會會長 張國華

推進民族品牌建設就是打造中國企業的世界聲譽

對這麼多企業乘上新華社這艘媒體巨輪揚帆遠航感到十分欣慰。

中國民族品牌的建立和維護需要多方面支撐:

一是國家需要從戰略層面對品牌建設予以重視,積極調動國家資源和國際影響力,為本國企業獲取更多的文化輸出管道、品牌建設資源和品牌推廣平臺。

二是消費者需要公平看待民族品牌與外國品牌間的差距,培養理性的消費觀。在這一點上,媒體要做觀念引導,為民族品牌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條件。

民族企業現在面臨經濟轉型升級、提速換擋的巨大壓力,很多國外品牌借機通過收購戰、管道戰、價格戰打壓民族企業,因此需要企業有勇氣、有定力,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不斷提升管理水準和產品品質,打造響噹噹的中國民族品牌。

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企業智庫聯盟秘書長 彭建國

以國企改革助力中國民族品牌建設

國有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存在諸多難點,特別是在國際競爭時會遭遇更多壁壘和排擠。因此,提高國有企業品質、增強國企品牌競爭力,是民族品牌建設的重要方面。

應該通過清理淘汰、重組整合、創新發展,使國有經濟向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集中、向主業集中,參與打造全球價值鏈,讓國有企業成為中國民族品牌的領軍力量。

新華社作為世界級媒體,是打造民族品牌形象、推進民族品牌戰略的重要平臺,工程將為民族企業實現品牌價值、擴大品牌影響提供好的機遇和資源支援。

國務院參事室綜合司司長 吳潤彪

民族品牌需要用中國故事的方式傳播

外界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度比較有限。擴大民族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援、公眾的參與、媒體的傳播,把優秀企業的品牌、故事、文化挖掘出來,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瞭解、認識、關注中國的民族品牌。

新華社發起“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是一項值得稱讚的創舉,借助新華社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能力和專業的智庫服務,民族品牌不僅在中國開花,也會在世界結果。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管理編輯部主任 宋承敏

民族品牌發展需媒體發揮輿論引領作用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大力推動品牌建設、發展品牌經濟,可進一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國際化經營水準,實現由規模擴張向追求品質效益,由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的轉變,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在媒體大變革時代,推動民族品牌發展,尤其需要新聞媒體發揮輿論引領作用,講好品牌故事,傳播品牌聲音。“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利用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實力和智庫力量,為我國優秀民族企業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提供了有效管道,為民族企業走向世界搭建了權威平臺。

企業聲音

民族

品牌

首批14家知名民族品牌企業加入“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是以實際行動表明了對這項工程的高度認同。他們一致認為,“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恒大集團

恒大集團品牌中心副總經理黃灩稀:為“民族品牌傳播工程”點贊,企業借助這一平臺,能更好地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全球傳播,讓更多人以更廣泛、便捷的方式和管道認識並瞭解中國企業,為唱響中國品牌加油助力,為推動中國與全球的友好交流合作鋪路架橋。品牌戰略一直都是恒大發展戰略的核心。2020年,恒大將實現地產、金融、旅遊、健康四大產業年銷售收入超一萬億元,總資產超三萬億元,年利潤超600億元的目標。

碧桂園集團

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朱劍敏:森林城市的地面都是公園,車輛在底層穿行,地面是無污染的軌道交通,建築外牆長滿垂直分佈的植物。每一天,人們就生活在花園裡,呼吸在森林裡,愉悅在自然之中。20多年來,碧桂園都在致力於打造這樣一個居室環境。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0萬業主選擇在碧桂園安居樂業。碧桂園在品牌建設方面不忘初心,用工匠精神去建設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希望這種對匠心和品質的堅守,通過“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得到更好傳播,同時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方向,碧桂園將力爭成為一個國際品牌。

茅臺集團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茅臺將積極支持、參與新華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努力實踐“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願景。新華社打造的“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為我國優秀的民族品牌企業進一步發力海外市場、加快品牌國際化進程提供了更為高規格、高品質、高水準的平臺。對加快推進我國實施品牌戰略,對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意義。

四川省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伯超: “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是新華社發揮自身不可替代的傳播優勢,搭建民族品牌傳播平臺,講好民族品牌故事,幫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創新之舉,我們願意聚集品牌優勢,強化傳播效果,提升品牌力,助推中國的民族品牌國際化。面向未來,五糧液集團願與“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共同發展,讓更多民族品牌閃耀世界舞臺,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因為中國的民族品牌感到自信與自豪。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洪波:白酒是中國最主要的民族工業產品之一,白酒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的組成部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新華社推出“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意在將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把華夏最優秀的東西,原汁原味的推向世界。瀘州老窖近些年來也在嘗試走向國際化,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遞中國白酒的核心符號以及元素。

東風汽車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衛東:未來的汽車將有兩個驅動力,一個是技術,另一個是品牌建設。因此,中國企業要面向國際,僅依靠技術是不夠的,還需提高企業美譽度。目前,中國汽車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夠,需要大力推動,因此需要借助“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在國際上更好的提高東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中國汽車工業企業的規劃需要對接發達國家市場的發展,在“十三五”期間,東風汽車最重要的海外戰略就是海外投資建廠,同時利用經銷商管道發力。

格力電器

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新華社打造的“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為我國優秀民族企業進一步發力海外市場、加快品牌國際化進程提供了高規格、高品質、高水準的平臺,對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格力將堅持自主創造,深耕核心科技,同時借助“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的平臺和資源,實現對海外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帶著中國製造走出去,帶著優質的產品走出去,最終實現民族品牌走出去。

中國光大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民族品牌的傳播不單為中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參與高端競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和機遇,更是為中國民族品牌闖出重圍佔領制高點給予了最有力的支持。優秀民族企業和優秀民族品牌與新華社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實力和智庫力量相結合,一定會結出“1+1>2”的碩果。中國品牌經歷了自身的苦練、成長和覺醒,也完全有能力和魄力和世界知名品牌一較高下,有信心去征服全世界最挑剔的消費者和客戶。

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兵:對於民族品牌,首先要看到這些年的進步。北新建材在技術創新和品質指標方面,與外國企業相比,某些地方還有所領先。不管是個人消費者還是部門採購,應該瞭解中國企業的進步與創新,現實中很多消費者和採購部門直接越過中國品牌,選擇國外品牌,應該多關注中國產品。“民族品牌傳播工程”與國家戰略一脈相承。對企業來講,有責任在所在領域打造超越世界品牌的中國製造和中國品牌,這也是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自信的促進,更是為行業和消費者做了一件好事。

海航集團

海航集團董事局副董事長陳文理:入駐“民族品牌傳播工程”能讓海航集團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全球傳播,讓更多人以更廣泛、便捷的方式和管道認識並瞭解海航集團,推動海航集團國際化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未來,海航集團將借助新華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的東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集團國際化資源優勢,向世界發出中國品牌的最強音。

伊利集團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堅守品質是伊利一直以來最為重視的方面。為保障產品品質,伊利建立了嚴苛的品質管控“三條線”,即:在國標線基礎上提升50%的標準制定企標線,又在企標線基礎上提升20%的標準,制定了更嚴的內控線,同時建立比肩國際水準的全球品質管制體系。三鹿奶粉事件後,國人對嬰幼兒配方乳粉更為關注,伊利十幾年來一直致力研究中國母乳成分,並建立了中國母乳成分資料庫。同時,伊利在實現國際化戰略上,正運用全球尖端科研力量、智慧力量,形成一個全球智慧鏈。

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

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健:企業品牌的不斷持續,根本的保證是產品品質。因此,產品品質應放在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隨著消費群體的不斷年輕化,企業要不斷適應新媒體形式的發展,張裕也正在積極的用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新媒體形式來講述張裕的品牌故事。“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在海外擁有180多個分社支機構。張裕的國際化進程正在起步,希望通過“民族品牌傳播工程”,將張裕的國際化進程傳遞給國內消費者,同時也將張裕國際化的進程在國際上進行傳播。

揚子江藥業集團

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徐鏡人:揚子江藥業集團是一家跨地區、產學研相結合、科工貿一體化的國家大型醫藥企業,始終以品質興企、創建名牌為推力,傳承、堅持“高質、惠民、創新、至善”的核心價值觀和“為父母製藥、為親人製藥”的工匠精神。在揚子江藥業集團有一句話深入人心:“任何困難都不能把我們打倒,唯有品質。”。多年來,集團致力於建立健全全產業鏈的“大品質”體系,創立了“基於黃金圈法則的藥品品質風險管控模式”。

ofo小黃車

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楊品傑:作為全球無樁共用單車的原創者和領騎者,希望ofo小黃車的企業形象和企業價值在海內外廣泛傳播,更希望以ofo小黃車為縮影,將中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理念傳遞到世界。ofo 將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影響世界的中國民族品牌。未來,ofo將不忘初心,與合作夥伴共同探索民族品牌發展路徑,共創民族品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