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患癌姑娘被離職:淩晨4點的朋友圈值不值得炫耀?

你朋友圈裡有那些總是加班熬夜、高強度工作、透支體力的人嗎?還是說,你本來就是其中一員?

最近,德勤北京一組一位員工因為身患癌症被掃地出門的爆料貼在無秘和知乎引發了熱議。

從知乎和無秘的爆料貼可以看出:

1. 這個姑娘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一直在無休止加班,每天都是12點以後下班,並且該經理要求“四點下班九點準時上班”;

2. 姑娘生病了也一直拖著,因為要求請假得罪了經理,並且被降職,於是她也開始自謀出路,

找到新工作後已經提了離職,但是Leader一直拖著沒有給定離職日;

3. 結果姑娘8月15號拿到了體檢報告確認得了癌症,Leader迅速就把離職日定在了8月18日,姑娘提出希望公司能夠延長半個月的社保,這樣社保可以覆蓋自己的手術日期。

4. 公司先是說要醫院開具各種證明,在姑娘折騰一通開好證明後,公司Leader又表示不能延長。(據知乎爆料:這已經不是德勤北京審計一組第一次出現急於趕走患癌員工的事情了)也正是這樣出爾反爾引起了姑娘的不滿,

因才爆發在朋友圈。

這件事在無秘被爆出後,反響比較強烈。

開始集中在對這個事件的還原、對女孩子的同情上,隨著積怨爆發,大家開始控訴德勤北京審計一組的幾個合夥人和高層的種種問題,包括OT(加班補償)幾乎沒有、正常的年假不批准等等。

實際上這樣的事件並不偶然。隨便一搜,每隔幾年,網上都會冒出這樣的新聞。

2015年,看准網發佈的《企業壓力排行榜》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有2家進入前6。但每年湧進四大的應屆生依然絡繹不絕。

我仔細看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最震驚的有兩個點:

1. 加班沒問題,但是居然會加班加到4點下班,9點上班?而且這位姑娘已經斷斷續續病了將近10個月,

還因為請假看病而被領導判定Delay(不升職),她為什麼不能理直氣壯地去看病?又為什麼能忍耐這麼長時間?

2. 再好的平臺,再強的品牌,這麼大的工作強度,這麼嚴酷的壓榨,為什麼還有人前赴後繼?

沒有一份工作值得你用健康與生命來豪賭

記得十多年前,“四大”這樣的外企幾乎是所有畢業生的終極夢想。每次“北、清、交、複”的校招現場都不能只以火爆來形容。

十多年過去,世界已經完全不同。審計這個行業已不復當年的風光,但每一年新畢業的應屆生還是前赴後繼。確實,這樣的“百年老店”,品牌效應還放在那裡,不愁招不到人。

為什麼來,為什麼堅持,80%的人是為了“名外企”這個虛無縹緲的光環。

哪怕實際上薪資水準已經很不具有競爭力了,哪怕頭兩年“脫層皮”就是必須,但是年輕人想的是,忍耐兩年,出去就上一個臺階。

哪想到,這種忍耐對於有些人來說,變成了生命與事業的一場豪賭。

更可怕的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來這樣的大公司就是要這樣付出”,“調整你自己去適應,而不是去抱怨”,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以至於剛入職場的新人以淩晨四點加完班的路上發朋友圈為榮,順便給老闆們看,以示我多麼努力。

可是,誰說工作就是無休止的加班?誰說帶病堅守就是勤奮的好員工?

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謊言。

我們努力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錢、為夢想、為發揮價值、為興趣、為成就感,都不是問題,但是無論是什麼,代價絕不應該是犧牲睡眠和健康。

不只是“四大”,投行、基金、互聯網、廣告、公關等行業,都以高壓力、高回報而著稱,當然不是說不要去這些行業,相反這些行業作為職業入門,都是含金量極高,極其鍛煉一個新人全方位能力的。

但是,正因為這些行業容不得你有半點懈怠,需要你全身心付出,每一個苦熬下來的都成為角鬥場上的倖存者,剛入行的年輕人,也許更需要理解這些行業的殘酷,並且做好保護自己的準備。

知乎上的“劉校長”道破了一些真相:

審計是一份特殊的工作,看上去大家都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每個員工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強度,幾乎完全取決於其所在部門、所在專案、專案合夥人、部門合夥人、專案經理和現場負責人。

四大在合夥人層面幾乎沒有什麼淘汰機制,畢竟是老闆,只要你能帶來錢,逼著員工做完事,同時不出大問題,基本上不會有麻煩找到你。

當然,野心家們的政治鬥爭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不遵紀守法也是另一個問題了。正因為此,這麼多人苦熬著要當上合夥人,可熬到死,也沒當上。

四大喜歡招應屆畢業生,這是有理由的。應屆畢業生沒接觸社會,守規矩,所以只要按學校的模式來管理他們,施與一點點優越感麻痹他們,就可以隨意地榨取他們。

說白了,剛畢業的小朋友看上去起薪很高,但是和超長的工作時間相比,時薪真的比麥當勞的小時工好不了多少。

為什麼工作時間超長?因為預算緊,人手少。為什麼預算緊?因為如果預算多了,你的老闆就拿得少了。

轉化學生思維為博弈思維

所以年輕人在進入這種高壓力高回報行業之前,首先要學會轉化學生思維為博弈思維:

學生認為,只要好好工作,博得上級的欣賞,就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就像在學校裡,只要好好學習,博得老師誇獎,就能獲得最大收益。

這是錯誤的,實際上在大學裡這種思維就已經是錯誤的了。從進入職場的第一天起,你就得把這套思維拋在腦後,如果就是這套思維,你的日子會苦不堪言,壞人會不斷地找上你。

壞人是好人慣出來的。

就像德勤的這位姑娘,明明生病了,為什麼要死扛?是怕給老闆留下不好印象?是怕影響自己升遷?是怕沉沒成本太高?

可是顯而易見,她的勤奮、上進、努力,並沒有獲得自己所期盼的重視,她的隱忍和步步退讓,只會讓壞人覺得她好欺負,步步緊逼,最後反而被降職。

你要用鬥爭的思維工作,用團結的思維工作,用進取的思維工作。

什麼是鬥爭的思維?鬥爭的思維就是搞清楚誰是你的敵人,誰是你的朋友。

什麼是團結的思維?職場上當然不要樹敵,關鍵是交朋友,團結你能團結的朋友。而且這種朋友一定是關鍵人物,說白了,要麼他值得你學習,要麼他對你有價值。

什麼是進取的思維?就是時刻提醒自己是來學習的,學習分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就是你主動請教別人,被動就是別人主動教你。

主動請教別人不是本事,讓別人主動教你才是本事。

想讓別人主動教你,最重要的就是態度。而良好的態度,體現在積極的學習回饋上。

人家教你了,你好好學,學好了,給出了好的工作結果,人家高興,這就是積極的學習回饋。

不要羞於爭取自身利益

決策者,或者說老闆最在意員工什麼潛在的能力?

談判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管兩年,管理能力管八年,技術能力管十年,談判能力管一輩子。

要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那些被公司欺壓最狠的人,恰恰是老闆們眼裡最沒前途的人,幾乎沒有任何的談判能力、談判意識和談判技巧。被欺壓是便是這個短板造成的結果。

不要覺得爭取自身利益是一件可恥難堪的事情,爭取自身利益自然會讓領導對你有意見,有意見又如何,你只需要從另外一個地方給他爭取到更大的利益即可。

如果我們一再用退讓使得別人對自己產生好感,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婚姻裡,我們為自己和他人爭取更大利益的動力終將消磨殆盡,活得像螻蟻一般。要用進取的思維求合作,而不是退讓的思維求合作。

最後,永遠把離開作為自己的選擇之一。不要買一個你賣不掉的東西,也不要去幹一份你丟不起的工作。如果你發現哪份工作自己丟不起,實際上你已經把這份工作丟了。

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當你找到工作,開始領薪水,你的社會角色就變成了“勞動者”。

知乎網友“琅邪楊文理”說:

作為一名勞動者,需要必修的兩門課是政治經濟學和勞動法。

前者可以告訴你,你和老闆的關係是勞資關係,是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你們之間只需要談一件事:錢。其他約等於狗屁。後者可以讓你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是底線,老闆越線了應如何。

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在畢業時,可能只是被塞了一肚子的專業知識,就懵懵懂懂進入了職場。我相信90%的人沒有讀過薄薄一冊的《勞動法》。但是這恰恰是勞動者最重要的自我保護武器。

譬如這次德勤事件中,涉及到兩個法律關係:其一、醫療期問題;其二,員工離職問題。當然,還暗含著員工超時加班問題。

患病姑娘的訴求:延長醫保期,實際上已經是非常底線的要求了。如果她熟悉相關的法律知識,比如“醫療期”的規定,“離職期”的規定,絕對可以和公司鬥智鬥勇,不至於落得最後要發朋友圈發聲的被動地步。

另外就是超長加班問題,作為勞動者在加班時就應注意留取證據,工資類的訴訟時效自員工離職時起算,故可以待離職時拉清單算總帳。請注意,這是一個必需的職業素養,並不是什麼心機。

總之,搞清楚你和老闆之間的關係,捎帶請搞清楚法律賦予了你什麼權利,不能連《勞動合同法》及四個司法解釋都沒看過,就抱怨自己無幫無助。

人不自助,無人能助。

此次事件之後,數以十萬級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員工還將繼續在四大這樣的平臺上工作,出差、加班熬夜。

對還在職業路上奮鬥的、即將進入類似道路奮鬥的年輕人們來說,像四大這樣的名企當然還是值得作為職業生涯第一步的。你會快速實踐財務技能,你會趕鴨子上架提早適應管理專案的角色,你也會見識人情冷暖,辦公室裡的冷酷無情。

你或許會從此起飛,或許會在起飛前離開。如果你來了,即使離開也沒什麼好後悔。如果沒來,也不要遺憾最初的選擇。

這只是世界上眾多路中平凡的一條,它改變不了太多,你走與不走,人生都會繼續。

前提是你記住,身體放在第一,這僅僅是份工作。

希望病人早日康復,更希望這種悲劇不要再發生。

哪怕頭兩年“脫層皮”就是必須,但是年輕人想的是,忍耐兩年,出去就上一個臺階。

哪想到,這種忍耐對於有些人來說,變成了生命與事業的一場豪賭。

更可怕的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來這樣的大公司就是要這樣付出”,“調整你自己去適應,而不是去抱怨”,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以至於剛入職場的新人以淩晨四點加完班的路上發朋友圈為榮,順便給老闆們看,以示我多麼努力。

可是,誰說工作就是無休止的加班?誰說帶病堅守就是勤奮的好員工?

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謊言。

我們努力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錢、為夢想、為發揮價值、為興趣、為成就感,都不是問題,但是無論是什麼,代價絕不應該是犧牲睡眠和健康。

不只是“四大”,投行、基金、互聯網、廣告、公關等行業,都以高壓力、高回報而著稱,當然不是說不要去這些行業,相反這些行業作為職業入門,都是含金量極高,極其鍛煉一個新人全方位能力的。

但是,正因為這些行業容不得你有半點懈怠,需要你全身心付出,每一個苦熬下來的都成為角鬥場上的倖存者,剛入行的年輕人,也許更需要理解這些行業的殘酷,並且做好保護自己的準備。

知乎上的“劉校長”道破了一些真相:

審計是一份特殊的工作,看上去大家都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每個員工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強度,幾乎完全取決於其所在部門、所在專案、專案合夥人、部門合夥人、專案經理和現場負責人。

四大在合夥人層面幾乎沒有什麼淘汰機制,畢竟是老闆,只要你能帶來錢,逼著員工做完事,同時不出大問題,基本上不會有麻煩找到你。

當然,野心家們的政治鬥爭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不遵紀守法也是另一個問題了。正因為此,這麼多人苦熬著要當上合夥人,可熬到死,也沒當上。

四大喜歡招應屆畢業生,這是有理由的。應屆畢業生沒接觸社會,守規矩,所以只要按學校的模式來管理他們,施與一點點優越感麻痹他們,就可以隨意地榨取他們。

說白了,剛畢業的小朋友看上去起薪很高,但是和超長的工作時間相比,時薪真的比麥當勞的小時工好不了多少。

為什麼工作時間超長?因為預算緊,人手少。為什麼預算緊?因為如果預算多了,你的老闆就拿得少了。

轉化學生思維為博弈思維

所以年輕人在進入這種高壓力高回報行業之前,首先要學會轉化學生思維為博弈思維:

學生認為,只要好好工作,博得上級的欣賞,就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就像在學校裡,只要好好學習,博得老師誇獎,就能獲得最大收益。

這是錯誤的,實際上在大學裡這種思維就已經是錯誤的了。從進入職場的第一天起,你就得把這套思維拋在腦後,如果就是這套思維,你的日子會苦不堪言,壞人會不斷地找上你。

壞人是好人慣出來的。

就像德勤的這位姑娘,明明生病了,為什麼要死扛?是怕給老闆留下不好印象?是怕影響自己升遷?是怕沉沒成本太高?

可是顯而易見,她的勤奮、上進、努力,並沒有獲得自己所期盼的重視,她的隱忍和步步退讓,只會讓壞人覺得她好欺負,步步緊逼,最後反而被降職。

你要用鬥爭的思維工作,用團結的思維工作,用進取的思維工作。

什麼是鬥爭的思維?鬥爭的思維就是搞清楚誰是你的敵人,誰是你的朋友。

什麼是團結的思維?職場上當然不要樹敵,關鍵是交朋友,團結你能團結的朋友。而且這種朋友一定是關鍵人物,說白了,要麼他值得你學習,要麼他對你有價值。

什麼是進取的思維?就是時刻提醒自己是來學習的,學習分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就是你主動請教別人,被動就是別人主動教你。

主動請教別人不是本事,讓別人主動教你才是本事。

想讓別人主動教你,最重要的就是態度。而良好的態度,體現在積極的學習回饋上。

人家教你了,你好好學,學好了,給出了好的工作結果,人家高興,這就是積極的學習回饋。

不要羞於爭取自身利益

決策者,或者說老闆最在意員工什麼潛在的能力?

談判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管兩年,管理能力管八年,技術能力管十年,談判能力管一輩子。

要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那些被公司欺壓最狠的人,恰恰是老闆們眼裡最沒前途的人,幾乎沒有任何的談判能力、談判意識和談判技巧。被欺壓是便是這個短板造成的結果。

不要覺得爭取自身利益是一件可恥難堪的事情,爭取自身利益自然會讓領導對你有意見,有意見又如何,你只需要從另外一個地方給他爭取到更大的利益即可。

如果我們一再用退讓使得別人對自己產生好感,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婚姻裡,我們為自己和他人爭取更大利益的動力終將消磨殆盡,活得像螻蟻一般。要用進取的思維求合作,而不是退讓的思維求合作。

最後,永遠把離開作為自己的選擇之一。不要買一個你賣不掉的東西,也不要去幹一份你丟不起的工作。如果你發現哪份工作自己丟不起,實際上你已經把這份工作丟了。

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當你找到工作,開始領薪水,你的社會角色就變成了“勞動者”。

知乎網友“琅邪楊文理”說:

作為一名勞動者,需要必修的兩門課是政治經濟學和勞動法。

前者可以告訴你,你和老闆的關係是勞資關係,是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你們之間只需要談一件事:錢。其他約等於狗屁。後者可以讓你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是底線,老闆越線了應如何。

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在畢業時,可能只是被塞了一肚子的專業知識,就懵懵懂懂進入了職場。我相信90%的人沒有讀過薄薄一冊的《勞動法》。但是這恰恰是勞動者最重要的自我保護武器。

譬如這次德勤事件中,涉及到兩個法律關係:其一、醫療期問題;其二,員工離職問題。當然,還暗含著員工超時加班問題。

患病姑娘的訴求:延長醫保期,實際上已經是非常底線的要求了。如果她熟悉相關的法律知識,比如“醫療期”的規定,“離職期”的規定,絕對可以和公司鬥智鬥勇,不至於落得最後要發朋友圈發聲的被動地步。

另外就是超長加班問題,作為勞動者在加班時就應注意留取證據,工資類的訴訟時效自員工離職時起算,故可以待離職時拉清單算總帳。請注意,這是一個必需的職業素養,並不是什麼心機。

總之,搞清楚你和老闆之間的關係,捎帶請搞清楚法律賦予了你什麼權利,不能連《勞動合同法》及四個司法解釋都沒看過,就抱怨自己無幫無助。

人不自助,無人能助。

此次事件之後,數以十萬級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員工還將繼續在四大這樣的平臺上工作,出差、加班熬夜。

對還在職業路上奮鬥的、即將進入類似道路奮鬥的年輕人們來說,像四大這樣的名企當然還是值得作為職業生涯第一步的。你會快速實踐財務技能,你會趕鴨子上架提早適應管理專案的角色,你也會見識人情冷暖,辦公室裡的冷酷無情。

你或許會從此起飛,或許會在起飛前離開。如果你來了,即使離開也沒什麼好後悔。如果沒來,也不要遺憾最初的選擇。

這只是世界上眾多路中平凡的一條,它改變不了太多,你走與不走,人生都會繼續。

前提是你記住,身體放在第一,這僅僅是份工作。

希望病人早日康復,更希望這種悲劇不要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