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環保節能、隨租隨走、可分時付費,共用汽車如何突圍?

8月27日,北京首個共用汽車示範區在石景山區正式啟動,首批投放200輛共用汽車,年底將達到600輛。據交通運輸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6300餘家汽車租賃業戶,租賃車輛總數約20萬輛,並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

作為“共用”的重要領域,環保節能、隨租隨走、可分時付費的共用汽車,近年來在全國掀起發展熱潮。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期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分時租賃發展”,

給相關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但牌照、停車位、充電樁等依然是共用汽車發展的瓶頸。

1用戶以年輕人為主

週末一大早,29歲的深圳上班族黃小姐就約了朋友,開著自己的新“座駕”——一輛“佰壹出行”的共用汽車,去逛商場、看電影。這幾個月,共用汽車成了黃小姐每天上下班、出門遊玩的新選擇。

“深圳汽車限購,買車還要搖號。”黃小姐介紹,自己駕照到手已經好幾年了,但一直沒有搖到車牌號,共用汽車的出現提前圓了她的“駕車夢”。

與共用單車相似,下載一個手機APP,上傳身份證、駕駛證照片,繳納數百至上千元的押金,你就可以使用共用汽車。記者登錄註冊的“佰壹出行”帳號,在最近的深大地鐵站附近選擇一輛車下單,APP頁面顯示使用價格是每公里0.99元加上每分鐘0.15元。

記者開車行使10公里,用時60分鐘,費用總計是18.9元。這個價格比深圳市2.6元每公里的計程車運價低了不少。

記者採訪發現,共用汽車的用戶以21歲至35歲的年輕人為主。他們喜歡嘗鮮,並將此視作一種生活態度。

共用汽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還有一些“煩惱”。最近,一條“女子被困共用汽車30多分鐘!砸窗才得救,卻被要求賠錢?”的視頻新聞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原來浙江寧波的陳小姐不小心在共用汽車內進行了結算,結果被鎖在了共用汽車駕駛室裡。在將近40攝氏度高溫的密閉車廂內,她待了半個多小時,連續撥打5個客服電話,也都處於無法接通的狀態。最後民警等人無奈之下砸開玻璃窗救人。但系統要求陳小姐支付“主駕駛位這一側玻璃破碎”所產生的額外費用。

另外,“共用汽車中途沒電停路邊”“發生交通事故後責任難判定”等等事件也開始出現。

2“跑馬圈地”正上演

共用汽車作為城市公共出行的補充,今年以來正在國內多個城市迅速升溫。

共用寶馬、共用吉普、共用特斯拉等消息引起公眾關注。國內各大共用汽車企業“跑馬圈地”:環球車享投放運營車輛已達13000輛,今年底預計增至3萬輛;杭州盼達在全國有近萬輛汽車在運營;Gofun出行稱已購置車輛12000輛。

“共用自行車解決零到十公里的出行,共用汽車可以解決十到一百公里。”環球車享首席市場官黃春華說,推動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對汽車產業、城市發展和用戶出行意義重大。

在專家看來,指導意見出臺,顯示國家將分時租賃視為減緩大城市私人轎車快速增長的途徑。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教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資料中心副秘書長吳小員說:“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獲得政策支持,預示分時租賃將逐步進入有序健康的發展軌道。”

3城市管理跟不上

8月27日,北京市首個共用汽車示範運營區正式啟動運營。

共用汽車發展如火如荼,但牌照、停車位、充電樁等公共資源短缺,成為制約行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對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來說,卡脖子的不是錢,而是車、樁、位一體化的共用。”吳小員說。

牌照緊缺是共用汽車面臨的首要難題。前不久,深圳市寶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佈,今年年底前將在深圳投放新能源共用汽車10000台。企業的熱情卻被澆了一盆冷水。“深圳市交委給不了那麼多車牌,我們只得縮減到4000台。”寶港能源副總經理吳波說,公司投放計畫縮減一多半,過去兩個多月,企業實際獲得牌照只有900張左右。在牌照資源緊張的城市,這個矛盾凸顯。

停車位不足是另一大問題。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公共停車位資源本就緊張,許多共用汽車無車位可停。多家共用汽車企業負責人表示,取還車網點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已有網點遠遠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停車位不足直接影響用戶體驗。

共用汽車也面臨充電難題。新能源共用汽車需要大量充電樁來配套,充電樁和共用汽車數量不匹配,嚴重制約分時租賃行業車輛運營率。Gofun出行首席運營官譚奕說,充電樁越多,車和樁離得越近,充電效率和運營效率就越高。在一些城市老城區,增容是一個問題。

4共同發力解難題

今年上半年,共用汽車品牌“友友用車”停止運營,給行業敲了警鐘。“跑馬圈地,盲目擴張,急功近利,不是可持續發展方式。”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副總裁袁旬說。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王雪說,“面對共用汽車爆發的跡象,政府部門應未雨綢繆,優化牌照、停車位、充電樁等公共資源的管理、調配、建設。”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海波認為,汽車佔用城市空間和道路資源較多,城市管理者要研究規模控制、市場准入、車輛定義、安全規範、保險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展中心副研究員李豔霞說,共用單車運營中出現了亂停亂放、佔用車道、隨意破壞、違規騎行等亂象,共用汽車如何避免類似問題,是管理部門從一開始就需要重點考慮的。

”環球車享首席市場官黃春華說,推動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對汽車產業、城市發展和用戶出行意義重大。

在專家看來,指導意見出臺,顯示國家將分時租賃視為減緩大城市私人轎車快速增長的途徑。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教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資料中心副秘書長吳小員說:“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獲得政策支持,預示分時租賃將逐步進入有序健康的發展軌道。”

3城市管理跟不上

8月27日,北京市首個共用汽車示範運營區正式啟動運營。

共用汽車發展如火如荼,但牌照、停車位、充電樁等公共資源短缺,成為制約行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對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來說,卡脖子的不是錢,而是車、樁、位一體化的共用。”吳小員說。

牌照緊缺是共用汽車面臨的首要難題。前不久,深圳市寶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佈,今年年底前將在深圳投放新能源共用汽車10000台。企業的熱情卻被澆了一盆冷水。“深圳市交委給不了那麼多車牌,我們只得縮減到4000台。”寶港能源副總經理吳波說,公司投放計畫縮減一多半,過去兩個多月,企業實際獲得牌照只有900張左右。在牌照資源緊張的城市,這個矛盾凸顯。

停車位不足是另一大問題。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公共停車位資源本就緊張,許多共用汽車無車位可停。多家共用汽車企業負責人表示,取還車網點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已有網點遠遠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停車位不足直接影響用戶體驗。

共用汽車也面臨充電難題。新能源共用汽車需要大量充電樁來配套,充電樁和共用汽車數量不匹配,嚴重制約分時租賃行業車輛運營率。Gofun出行首席運營官譚奕說,充電樁越多,車和樁離得越近,充電效率和運營效率就越高。在一些城市老城區,增容是一個問題。

4共同發力解難題

今年上半年,共用汽車品牌“友友用車”停止運營,給行業敲了警鐘。“跑馬圈地,盲目擴張,急功近利,不是可持續發展方式。”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副總裁袁旬說。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王雪說,“面對共用汽車爆發的跡象,政府部門應未雨綢繆,優化牌照、停車位、充電樁等公共資源的管理、調配、建設。”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海波認為,汽車佔用城市空間和道路資源較多,城市管理者要研究規模控制、市場准入、車輛定義、安全規範、保險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展中心副研究員李豔霞說,共用單車運營中出現了亂停亂放、佔用車道、隨意破壞、違規騎行等亂象,共用汽車如何避免類似問題,是管理部門從一開始就需要重點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