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茶馬古道:滄海桑田的“南方絲綢之路”

“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住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

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古道是悠久滄桑的見證。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這些道路逶迤過崇山峻嶺、大漠黃沙、蒼茫草原。

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文明。

其沿線的村莊、古井、古廟等歷史遺跡和山嶺、樹木、溪流等自然景觀,彙集了古村落文化、宗教文化、古樹文化....,濃縮成了古道文化。古道鐫刻著祖先文明發展的印記,見證了社會的發展和興衰。

茶馬古道,是我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同時也是迄今我國西部文化原生形態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條民族文化走廊,

被譽為中國南方“絲綢之路”。

中國有三條茶馬古道,第一條是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也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主要是陝西人開闢的。始于唐代,由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

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西元六世紀後期。

據史書記載,有關茶馬古道的歷史幾乎可以追溯到唐朝。西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後,將茶葉一道的帶入了西藏。茶馬古道的行程正是由於藏民對茶葉的需求以及茶馬互市,對於生活在高寒的藏區的人來說,茶葉既能分解脂肪,又可防止燥熱,深得藏民們的喜愛。“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

三日無茶則病”。並因此創造了酥油茶。而中原地區軍隊征戰、民間役使都需要大量的騾馬,而藏區和川、滇邊地盛產良馬。就這樣,茶和馬的互補性☆禁☆交易即形成了“茶馬互市”。

茶馬古道是中國特有交換經濟即茶馬交易的產物,開闢古道的是經商的人和馬幫,

他們從一個山谷到另一個山谷,從一個村寨到另一個村寨,從一塊石板到另一塊石板用腳丈量著這條通道。這綿延不絕的里程,是古老的過去與現代化的今天相互銜接的有形見證。世間本無路,正是因為我們的前輩們辛勤耕耘和超凡智慧,用汗水甚至血滴造就了這些遺留至今的古道文化,留給了我們值得自豪的歷史。

古道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在茶馬古道上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民族文化,是各地區文化交融的重要的載體。古道雖已失去了昔日作為交通要道的功能,但古道文化的歷史猶存。歲月的風霜可以讓青苔爬滿古道石階,卻遮掩不住古道的悠久的歷史。

古道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在茶馬古道上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民族文化,是各地區文化交融的重要的載體。古道雖已失去了昔日作為交通要道的功能,但古道文化的歷史猶存。歲月的風霜可以讓青苔爬滿古道石階,卻遮掩不住古道的悠久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