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嚴格落實保護措施 以看得見的成效取信於民

8月28日,中央第八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李家祥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183團、烏倫古湖督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他強調,要突出問題導向,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視野、更高的標準,嚴格落實保護措施,以看得見的成效取信於民。

近年來,兵團第十師183團確立了“生態立團”發展戰略,深入開展了以綠化為重點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基本建成了宜人、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團場,2014年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福海縣境內的烏倫古湖是烏倫古河的尾閭湖,

水域面積1035平方公里,濕地面積1272平方公里,是我國內陸十大淡水湖泊之一、新疆第二大湖泊。湖泊現為地表水劣Ⅴ類水質,湖水COD(化學需氧量)和氟化物超標。為切實保護烏倫古湖生態環境,改善湖泊水質,2012年至2015年,福海縣通過實施吉力湖水體保育工程、城鎮截汙提升改造、漁村垃圾處理等16個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全面啟動烏倫古湖污染源防治工程,入湖污染物顯著減少,
湖泊生態修復初見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李家祥實地督察了183團設施農業,詳細瞭解了該團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情況。他說,兵團要發揮好集約化生產優勢,履職盡責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推動兵團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確保黨中央關於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在烏倫古湖濕地管理站和鳥類繁育救助站督察現場,

李家祥仔細詢問了烏倫古湖水質主要污染指標控制情況及當地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措施做法。當得知近年來福海縣通過生態治理使湖水面積增加了30.01平方公里、每年有上千種鳥類在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停留後,李家祥表示,要再接再厲、真抓實幹,加強源頭污染防治,鞏固擴大治理成果,讓鳥類能落地、有食吃、可繁衍、長駐留,
保障濕地生態健康發展。

李家祥在調研中指出,環境保護無小事,貴在持之以恆。烏倫古河流域範圍內的青河縣、富蘊縣、福海縣及兵團第十師黨委和政府要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底線思維,進一步梳理烏倫古湖水質污染問題,採取臨時措施和長遠措施相結合的方式,統一標準,落實機制,形成合力,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視野、更高的標準,嚴格落實保護措施,切實保護好一湖清水,

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以看得見的成效取信於民。

自治區副主席趙沖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常委、副司令員張勇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