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移走石山還綠水,電影演繹新“愚公”

中國青年網阜新8月29日電(通訊員 代兆侖)為了更好地瞭解阜新市百年老礦區的華麗轉身,2017年7月20日,遼寧工大傳媒與藝術學院明日之星團隊來到新邱地區,開啟了以“探尋阜新市迴圈經濟再發展”為主題的微電影拍攝活動。

團隊成員深入實地,針對矸石山迴圈經濟再發展的現狀,以微電影的形式,講述了在孫秀芹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煤矸石和粉煤灰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既改善了環境,又推動了新邱地區經濟發展的故事。

初入矸石山,走訪新愚公

7月20日,晴朗的天氣正如團隊成員此刻的心情。小組11人來到阜新市新邱區。當火車抵達新邱時,一眼就能看到有座高大的土山聳立在鐵路橋旁。

一位乘客告訴實踐的隊員們:“這可不是一般意義的土山,這是我們阜新的特色煤矸石山。”

來到矸石山,一眼望去,是一片青山綠水。沿村莊的方向走,大約上午9點,團隊成員來到了目的地。在走訪當地群眾的時候,實踐團遇見了一位老爺爺。老爺爺說,“新邱,原本是一座老礦區。經過100多年的開採,留下了大量煤矸石,嚴重污染了環境。不過你看現在多好,

這多虧了孫秀芹啊。”從老人的口中,實踐成員再次聽到了在書中看到過的這個名字。好奇心引領實踐團去採訪採訪這個神奇的人物。

在當地人的指引下,實踐團來到了新邱區天合環保建築材料廠。當見到孫秀芹時,她正在洗衣服,樸實的外表、普通的著裝。看到來採訪的隊員,孫秀芹很熱情,請大家進屋去坐。說起矸石山,她笑著對大家說:“我落地就生在矸石山底下。

咱們阜新這個地方愛刮大風,當年一颳風,矸石山上的煤灰就四處飛揚;天熱的時候,矸石山某些地方還會自燃,氣味刺鼻。打我記事起,家裡人說話總是嘶啞聲,嗓子裡從來沒透亮過!”接著,孫秀芹說,她打小就有這個夢想,要是能把矸石山移走該有多好。

可現在大家能看到的是一片片的青山綠水。原來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秀芹說,她最初是做煤炭生意的,往發電廠送煤。

發電廠擴建,廠裡領導問她,能不能把發電廠燒煤的廢棄物粉煤灰“處理掉”。

孫秀芹動了一番心思,承包了一家燒磚廠,打算將粉煤灰作為燒磚用的“土”。她說,“那些年,我到處取經,只要國內召開這類經驗交流會她都參加。”2002年,經過反復實驗,孫秀芹帶著工人用粉煤灰與煤矸石混合制坯,在老式輪窯內燒制出了紅色的成品磚。終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煤矸石和粉煤灰得到了充分利用。

拍攝前期團隊成員為孫秀芹介紹拍攝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悅 提供

把每一絲餘熱,每一滴水利用起來

聽了孫秀芹的介紹,實踐團決定去孫秀芹的廠區參觀參觀。那是一個明媚的上午,剛來到廠區,只見到綠樹成蔭,種植著各類花卉和果樹。孫秀芹自豪地為實踐團介紹起廠子的歷史。“從2010年到2016年,我們每年建一個窯,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在當地引起了很大轟動。”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孫秀芹說,她琢磨起了能源的迴圈利用。

孫秀芹說:“我們這個地方冬天很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餘熱來供暖,這樣一來,就能實現全年生產,工人能多拿好幾個月的工資,我也能增加效益。”2009年,孫秀芹建成了用燒磚窯餘熱為車間和辦公樓供暖的管道系統,真正實現了全年不停工。

嘗到甜頭的孫秀芹又在琢磨,那些熱源還能幹點啥呢?一次,聽一位造紙行業的同學說,造紙需要大量蒸汽源,她就立刻和這位同學商談將造紙廠挪到自己公司來……去年11月,天合材料廠成功產出第一軸生活用紙,目前已經累計產出200餘噸。孫秀芹告訴實踐團,在這條生產線上,就連造紙產生的廢水都沒浪費,通過管道迴圈到制坯車間,用於攪和粉煤灰、煤矸石,做磚坯。

現在,孫秀芹的餘熱發電項目也開始運轉起來,形成熱源迴圈利用,從之前的單一制磚到供暖、造紙和發電,產品從磚到紙到電能。孫秀芹的磚廠已經實現了“制坯不用土,燒磚不用煤,造紙不排水,發電靠餘熱”。

孫秀芹向隊員介紹如何將煤矸石燒製成磚。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悅 提供

華麗轉身,展望未來

孫秀芹帶實踐團來到了她的辦公室,她興沖沖地找出自己收藏的一本介紹紅磚建築藝術的書,邊翻邊對記者說:“你看這多漂亮,誰能想到咱們眼裡普通的紅磚也能造出這麼漂亮的房子來!”

下一步,孫秀芹打算鑽研紅磚的藝術創造利用,把環保紅磚的價值進一步擴大,“我想在我的廠裡建一個樣板房,就用我自己家產的紅磚,讓別人都看看,紅磚也有大價值呢!”

孫秀芹介紹,用煤矸石粉煤灰制出的紅磚品質好,重量輕,保溫性能強,很熱銷。“最近天津的客商還給我打電話,要訂購我的磚呢。”孫秀芹驕傲地說,“以後要把我家的磚賣到南方去!”

“我就是對這個感興趣,想鑽進去。”孫秀芹說,“咱們阜新有的就是煤矸石,我就想著應該把自己最大的劣勢變成優勢,把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廢棄物也變成資源,再變成產品,最後形成區域優勢!”

阜新市委書記張鐵民說,在阜新,還有很多像天合環保一樣的企業,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著煤矸石的環保再利用。目前,阜新市新型建材企業已發展到105家,主要產品有煤矸石燒結磚、煤矸石燒結多孔磚、建築砌塊、路面磚、牆面磚等,新型建材在短短數年內迅速成長為阜新市四大新興產業之一。

離開孫秀芹的廠子正值上午10點,外面天氣很好,陽光灑在不遠處的矸石山上,原本有些模糊的矸石山脈也清晰了起來。正因為阜新有一群像孫秀芹這樣的新“愚公”,阜新的百里矸石山才能“華麗轉身”。

孫秀芹與拍攝團隊成員的留影紀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悅 提供

孫秀芹自豪地為實踐團介紹起廠子的歷史。“從2010年到2016年,我們每年建一個窯,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在當地引起了很大轟動。”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孫秀芹說,她琢磨起了能源的迴圈利用。

孫秀芹說:“我們這個地方冬天很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餘熱來供暖,這樣一來,就能實現全年生產,工人能多拿好幾個月的工資,我也能增加效益。”2009年,孫秀芹建成了用燒磚窯餘熱為車間和辦公樓供暖的管道系統,真正實現了全年不停工。

嘗到甜頭的孫秀芹又在琢磨,那些熱源還能幹點啥呢?一次,聽一位造紙行業的同學說,造紙需要大量蒸汽源,她就立刻和這位同學商談將造紙廠挪到自己公司來……去年11月,天合材料廠成功產出第一軸生活用紙,目前已經累計產出200餘噸。孫秀芹告訴實踐團,在這條生產線上,就連造紙產生的廢水都沒浪費,通過管道迴圈到制坯車間,用於攪和粉煤灰、煤矸石,做磚坯。

現在,孫秀芹的餘熱發電項目也開始運轉起來,形成熱源迴圈利用,從之前的單一制磚到供暖、造紙和發電,產品從磚到紙到電能。孫秀芹的磚廠已經實現了“制坯不用土,燒磚不用煤,造紙不排水,發電靠餘熱”。

孫秀芹向隊員介紹如何將煤矸石燒製成磚。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悅 提供

華麗轉身,展望未來

孫秀芹帶實踐團來到了她的辦公室,她興沖沖地找出自己收藏的一本介紹紅磚建築藝術的書,邊翻邊對記者說:“你看這多漂亮,誰能想到咱們眼裡普通的紅磚也能造出這麼漂亮的房子來!”

下一步,孫秀芹打算鑽研紅磚的藝術創造利用,把環保紅磚的價值進一步擴大,“我想在我的廠裡建一個樣板房,就用我自己家產的紅磚,讓別人都看看,紅磚也有大價值呢!”

孫秀芹介紹,用煤矸石粉煤灰制出的紅磚品質好,重量輕,保溫性能強,很熱銷。“最近天津的客商還給我打電話,要訂購我的磚呢。”孫秀芹驕傲地說,“以後要把我家的磚賣到南方去!”

“我就是對這個感興趣,想鑽進去。”孫秀芹說,“咱們阜新有的就是煤矸石,我就想著應該把自己最大的劣勢變成優勢,把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廢棄物也變成資源,再變成產品,最後形成區域優勢!”

阜新市委書記張鐵民說,在阜新,還有很多像天合環保一樣的企業,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著煤矸石的環保再利用。目前,阜新市新型建材企業已發展到105家,主要產品有煤矸石燒結磚、煤矸石燒結多孔磚、建築砌塊、路面磚、牆面磚等,新型建材在短短數年內迅速成長為阜新市四大新興產業之一。

離開孫秀芹的廠子正值上午10點,外面天氣很好,陽光灑在不遠處的矸石山上,原本有些模糊的矸石山脈也清晰了起來。正因為阜新有一群像孫秀芹這樣的新“愚公”,阜新的百里矸石山才能“華麗轉身”。

孫秀芹與拍攝團隊成員的留影紀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悅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