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人工智慧 探討文明融合——首屆“太和文明論壇”在京舉辦

圖為主辦方與參會嘉賓共同啟動“太和文明論壇”。

新華網北京8月28日電(張 慧)26日,近百位國內外知名學術機構的學者專家、行業企業精英齊聚在美麗的燕山之巔,長城腳下,太和智庫發起主辦的首屆“太和文明論壇”由此拉開帷幕。本屆論壇以“把握文明共同價值發展方向”為主題,通過中外人文交流的深化與創新、人工智慧的未來應用及對人類倫理制度的挑戰和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三項核心議題,共同探討人類文明的發展之路。

主辦方表示,太和文明論壇始終以“探尋共同價值,共謀和諧發展”為根本宗旨,將“凝聚全球精英,尋求共同價值”作為自己的職責使命,提出了“關注時代需要”的行動理念。在此背景下舉辦本屆論壇,目的是搭建平臺、對稱資訊,吸納彙聚各方面有識之士平等發聲、暢所欲言,研究並把握人類文明互鑒共建、融合發展的共同價值取向,推動實現人類社會的和諧永續良性發展。

與會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人類社會雖然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但人類文明的傳承與可持續發展卻面臨著種種挑戰。科技的飛速演進對社會倫理制度的衝擊、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的失衡、不同文明之間的矛盾衝突等正嚴重影響著人類文明的和諧運轉與共同價值的建構。挑戰與矛盾的背後也充滿機遇,我們需要在衝突中找到一種共同的價值,

在全球的新格局下推動彼此理解、尊重彼此文化的發展,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分享、發展共同價值。

在三個核心議題的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以演講和對話討論的形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提出了60多個主要觀點,20個可行動建議和計畫,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下共釀智慧結晶。

在中外人文交流分論壇上,學者指出,在國家關係遇到瓶頸的時期更加需要深切的人文交流,

這將成為日後國家關係的潤滑劑。同時,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跨國公司可以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讓全球化發展更有一點人文關懷,以更好地發揮人文交流的作用。

人工智慧分論壇主要探討了人工智慧的未來應用以及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挑戰。谷歌大中華區總裁Scott Beaumont、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潘天佑,以及亞馬遜AWS首席雲計算技術顧問費良宏等嘉賓,

分享了各自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前沿應用,更新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認識,提出了“人工智慧是一個工具,是人腦的延伸”的觀點,澄清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歪曲和誤解。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王光熙提出,未來“智慧互聯網”時代中,AI是核心變革中最重要的部分。發言嘉賓一致認為對人工智慧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無需過分恐慌,需要提前做好控制和引導。

在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分論壇上,眾多學者專家均從不同視角剖析了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中國的角色問題。認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攜手合作,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氣候變化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應將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統籌協調起來,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需要提前做好控制和引導。

在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分論壇上,眾多學者專家均從不同視角剖析了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中國的角色問題。認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攜手合作,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氣候變化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應將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統籌協調起來,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