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湘潭折紙藝人化朽為奇 廢棄彩票化身“金陵十二釵”

《金陵十二釵》局部

賀桂華老師與《金陵十二釵》作品

湘潭線上8月29日訊一張張五顏六色的廢彩票與《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本來扯不上關係,但是在折紙藝人賀桂華的手下,撕剪折疊,就紙取色,以折代筆,繪就了一幅幅神態各異、惟妙惟肖的金陵十二釵折紙藝術作品。精明潑辣的王熙鳳、富麗堂皇的貴妃元春、古典憂鬱的林黛玉等等躍然紙上,

每一個表情都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每一件道具都訴說著一個故事……

為紀念中國福利彩票發行30周年,弘揚福利彩票文化,日前在我省舉行的即開型福利彩票手工藝品大賽上,湘潭折紙藝人賀桂華老師利用廢棄彩票創作的《金陵十二釵》獲得全省平面作品二等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表現著一個個淒婉動人的故事,讓人歎為觀止。

“金陵十二釵”從廢彩票中“復活”

走進賀桂華老師家中,我們就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簡直進入了一個折紙藝術的博物館,各種冊頁、橫幅、條幅、斗方、橫豎方形的鏡屏,以及卡紙、檯曆等微型折紙作品目不暇接,應有盡有。

“這是熙鳳弄權,這是元春省親,這是寶釵撲蝶,這是黛玉葬花……”賀桂華老師指著留在家裡的一幅《金陵十二釵》鏡屏作品告訴我們,獲獎的《金陵十二釵》已送到省裡參賽尚未返還,

這是留在家裡的內容相同、神態稍異的《金陵十二釵》折紙作品。

我們看到,裝裱在鏡框裡的《金陵十二釵》顏色豐富多彩,神態活靈活現,似乎一個個長袖善舞,衣袂翩翩地向我們走來,拉我們的衣袖,與我們呢喃,讓我們一下夢回那個繁華、喧囂的賈府大觀園。

“這是金陵十二釵裡的熙鳳弄權,王熙鳳精明強幹,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潑辣角色,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

兩彎柳葉吊梢眉,身材苗條,體格風騷。為了表現她潑辣、弄權的個性,用髻鬟高聳,雙手叉腰來體現她的不怒自威。”賀桂華老師細細地給我們解說著十二釵個性與神態。

我們發現,為表現元春省親的富麗堂皇,賀老師為元春選擇了一襲明黃服飾,頭戴桂冠,胸墜項鍊,小到元春頭上的發飾、胸前的鏈墜,大到服飾顏色的選擇,都恰如其分,那種高貴的皇家氣質躍然紙上。

而為表現林黛玉的憂鬱病態美,服飾以素雅的灰色調為主,黛玉肩荷花鋤,鋤挑花籃,那種“手把花鋤出繡窗”“荷鋤歸去掩重門”的憂鬱氣息立時彌漫開來。而寶釵手握小團扇,身前縈繞兩隻小蝴蝶,把她活潑、曠達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品浸潤著多年構思和三個月創作

賀桂華獲獎的《金陵十二釵》作品用鏡屏裝飾出來後約兩平尺見方,包括“黛玉葬花”“寶釵撲蝶”“元春省親”“探春遠嫁”“熙鳳弄權”“湘雲醉酒”“惜春作畫”“李紈課子”“迎春遇狼”“巧姐遭劫”“妙玉悟玄”“可卿春困”等12個故事,13個人物。乍一看面積不大,人物不多,但卻浸潤著賀桂華老師多年來的揣摩構思,3個月的精心製作。

賀桂華老師說,《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不讀《紅樓夢》枉為人生。如今的年輕人,忙於工作、應酬,忙於玩電遊、手機,真正能靜下來通讀《紅樓夢》的人並不多,他們即使對《紅樓夢》有所瞭解,也多來自於影視劇中的點滴,知之甚少。因此,她想用折紙藝術的形式將《紅樓夢》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演繹出來,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並愛上《紅樓夢》,愛上傳統文化。為創作《紅樓夢》系列折紙作品,她數十年來一步步地摸索學習,先後通讀了四遍《紅樓夢》,重點章節更是不知看了多少遍,甚至《曹雪芹傳》以及紅學家們的著作、論文也是她反復閱讀的作品,並在此基礎上做了大量的筆記,撰寫了幾萬字的心得體會。讀書閱世,自己也慢慢地豐富起來,與作者有了心意性情上的契合。

創作《金陵十二釵》,賀老師告訴我們,最難的還是構思、設計,如何來表現這12個古典美女,定什麼表情,穿什麼服飾,戴什麼頭飾,拿什麼道具,置什麼家什,色彩如何搭配,人物關係如何處理,主要人物與配角之間如何佈局,她都得像導演一樣從頭到尾進行整體構思、設計。由於廢彩票顏色鮮豔,喜慶色彩較多,黑色偏少,有時為了配一種顏色,表現一個面部表情,如折十二釵的飄飄秀髮,她得在廢彩票紙中反反復複翻尋無數遍,來來去去選擇幾十甚至上百張。好在,隨著彩票事業的發展,各彩票店銷售火爆,廢彩票取之不盡,附近彩票店老闆聽說賀老師有這樣的愛好,有時一送就是一麻袋幾十斤。

賀老師告訴我們,過去她常用糖果紙、包裝紙來創作折紙作品,自從發現廢彩票紙後,就喜歡上了這種創作材料,幾年來創作了大大小小數十上百件作品。今年得知省裡舉行即開型彩票手工藝品大賽後,從構思設計、收集材料到創作裝裱,耗時3個多月,選用廢彩票紙數千張,創作了這幅《金陵十二釵》。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幅作品最終獲得平面作品類二等獎。

一生愛好成就折紙工藝大師

賀桂華老師創作《紅樓夢》系列作品是想通過自己的折紙藝術讓年輕人喜歡上中國的傳統文化,而賀老師40年堅持不懈地創作,則源於她對折紙藝術的愛好。

賀桂華老師說,她從小就對有色彩、圖案的東西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興趣和敏感力。小時候,外婆跟她們住在一起,她特別喜歡外婆珍藏的那本厚厚的布鞋花樣書,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常常把那本書抱出來仔細翻看,甚至學著外婆描圖的架勢跟著描圖。讀小學時喜歡在寫作業的石板上畫小鳥,喜歡爸爸買回來的小人書。那時,在小人書破損後,她能描摹小人書上的插圖,自己畫一張新的封面,將小人書修補好。讀師範時,她參加了學校的美術學習小組,是組裡唯一的女生,師範畢業後,她被分配到湘鋼第三子弟學校,教起了美術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賀桂華與糖果包裝紙結下了不解之緣,那些漂亮的糖果紙成了她的最愛。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將一張破損的糖紙拿在手中捏捏弄弄,結果把糖果紙折成了一個身著衣裙的小人形,就是這次不經意的發現和遊戲般的簡單製作,開啟了她折紙藝術的大門。

上世紀八十年代,賀桂華從簡單的單個人物折紙起步,開始創作大批古典和現代的群體藝術作品,並摸索出了一套基本技法、經驗和規律,在參加湘鋼美術展覽、全市性的比賽時,一經亮相,就引起了眾多專家和市民的驚歎。其中當時的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市美協副主席、著名版畫家塗幼揚老師給予了賀桂華莫大的鼓勵,曾兩次去她家中看望,並鼓勵她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地創制糖紙藝術,一定能在民間藝術這片天地裡闖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堅持必有收穫,1988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專程來到湘潭,為賀桂華拍攝了彩紙折疊藝術作品專題片,並在全國各電影院正式放映電影前加映,中央電視臺四頻道也進行了專題播放。2013年,省輕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和省工藝美術協會共同評定並授予賀桂華“折紙工藝大師”稱號,同年12月,省文聯和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湖南省第一屆民間文學藝術獎上,賀桂華獲得了銀質獎。

近兩年來,賀桂華嘗試著使用不同材料進行折紙創作,發現福彩店扔棄的廢彩票是一種絕佳的創作材料,色彩鮮豔豐富,質地光滑細膩,很適合折紙創作,也有助於宣傳“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福彩理念和福彩事業,創作的作品也更加唯美、細膩。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

13個人物。乍一看面積不大,人物不多,但卻浸潤著賀桂華老師多年來的揣摩構思,3個月的精心製作。

賀桂華老師說,《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不讀《紅樓夢》枉為人生。如今的年輕人,忙於工作、應酬,忙於玩電遊、手機,真正能靜下來通讀《紅樓夢》的人並不多,他們即使對《紅樓夢》有所瞭解,也多來自於影視劇中的點滴,知之甚少。因此,她想用折紙藝術的形式將《紅樓夢》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演繹出來,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並愛上《紅樓夢》,愛上傳統文化。為創作《紅樓夢》系列折紙作品,她數十年來一步步地摸索學習,先後通讀了四遍《紅樓夢》,重點章節更是不知看了多少遍,甚至《曹雪芹傳》以及紅學家們的著作、論文也是她反復閱讀的作品,並在此基礎上做了大量的筆記,撰寫了幾萬字的心得體會。讀書閱世,自己也慢慢地豐富起來,與作者有了心意性情上的契合。

創作《金陵十二釵》,賀老師告訴我們,最難的還是構思、設計,如何來表現這12個古典美女,定什麼表情,穿什麼服飾,戴什麼頭飾,拿什麼道具,置什麼家什,色彩如何搭配,人物關係如何處理,主要人物與配角之間如何佈局,她都得像導演一樣從頭到尾進行整體構思、設計。由於廢彩票顏色鮮豔,喜慶色彩較多,黑色偏少,有時為了配一種顏色,表現一個面部表情,如折十二釵的飄飄秀髮,她得在廢彩票紙中反反復複翻尋無數遍,來來去去選擇幾十甚至上百張。好在,隨著彩票事業的發展,各彩票店銷售火爆,廢彩票取之不盡,附近彩票店老闆聽說賀老師有這樣的愛好,有時一送就是一麻袋幾十斤。

賀老師告訴我們,過去她常用糖果紙、包裝紙來創作折紙作品,自從發現廢彩票紙後,就喜歡上了這種創作材料,幾年來創作了大大小小數十上百件作品。今年得知省裡舉行即開型彩票手工藝品大賽後,從構思設計、收集材料到創作裝裱,耗時3個多月,選用廢彩票紙數千張,創作了這幅《金陵十二釵》。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幅作品最終獲得平面作品類二等獎。

一生愛好成就折紙工藝大師

賀桂華老師創作《紅樓夢》系列作品是想通過自己的折紙藝術讓年輕人喜歡上中國的傳統文化,而賀老師40年堅持不懈地創作,則源於她對折紙藝術的愛好。

賀桂華老師說,她從小就對有色彩、圖案的東西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興趣和敏感力。小時候,外婆跟她們住在一起,她特別喜歡外婆珍藏的那本厚厚的布鞋花樣書,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常常把那本書抱出來仔細翻看,甚至學著外婆描圖的架勢跟著描圖。讀小學時喜歡在寫作業的石板上畫小鳥,喜歡爸爸買回來的小人書。那時,在小人書破損後,她能描摹小人書上的插圖,自己畫一張新的封面,將小人書修補好。讀師範時,她參加了學校的美術學習小組,是組裡唯一的女生,師範畢業後,她被分配到湘鋼第三子弟學校,教起了美術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賀桂華與糖果包裝紙結下了不解之緣,那些漂亮的糖果紙成了她的最愛。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將一張破損的糖紙拿在手中捏捏弄弄,結果把糖果紙折成了一個身著衣裙的小人形,就是這次不經意的發現和遊戲般的簡單製作,開啟了她折紙藝術的大門。

上世紀八十年代,賀桂華從簡單的單個人物折紙起步,開始創作大批古典和現代的群體藝術作品,並摸索出了一套基本技法、經驗和規律,在參加湘鋼美術展覽、全市性的比賽時,一經亮相,就引起了眾多專家和市民的驚歎。其中當時的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市美協副主席、著名版畫家塗幼揚老師給予了賀桂華莫大的鼓勵,曾兩次去她家中看望,並鼓勵她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地創制糖紙藝術,一定能在民間藝術這片天地裡闖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堅持必有收穫,1988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專程來到湘潭,為賀桂華拍攝了彩紙折疊藝術作品專題片,並在全國各電影院正式放映電影前加映,中央電視臺四頻道也進行了專題播放。2013年,省輕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和省工藝美術協會共同評定並授予賀桂華“折紙工藝大師”稱號,同年12月,省文聯和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湖南省第一屆民間文學藝術獎上,賀桂華獲得了銀質獎。

近兩年來,賀桂華嘗試著使用不同材料進行折紙創作,發現福彩店扔棄的廢彩票是一種絕佳的創作材料,色彩鮮豔豐富,質地光滑細膩,很適合折紙創作,也有助於宣傳“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福彩理念和福彩事業,創作的作品也更加唯美、細膩。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