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河網·深讀365】大學生入學必備物品背後:不斷變化的消費觀念

編者按:近期正值大學新生集中入學階段,關於大學生入學必備物品的話題一時間佔據熱搜榜前列。對於大學期間的物質消費,網友總有不少想要回憶、要表達的,同當今的大學生相對比不免感慨萬千。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升,這些大學必需品的每一次升級,甚至會有質的飛躍。30多年來的必備品變遷,折射出的是不同時代特色的消費觀念。

近期,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的報導頻出。如有媒體對北京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隨機調查,發現近三成在京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超過1600元, 社交開支僅次於吃穿;一些學生為了滿足消費,罔顧風險選擇校園貸……那麼,

不同時代的必備物品背後,到底是怎樣的消費觀在做主導?大學生應該秉持怎樣的消費觀呢?開學必備的,僅僅是那些價格不菲的有形物品嗎?

變化中的入學行囊

不同時代的入學必備物品變化有多大?就讓下面的圖片告訴你吧!

70年代版

80年代版

90年代版

21世紀前十年

現在

消費觀念對比

就大學生生活消費而言,雖然很大程度上受到時代、地域、家庭、個人因素的影響,這種對比並不具備太強的可比性,但是從這個視角,能讓我們看到社會大環境的快速變遷。

“50後”:一天4角伙食費,要向全村借錢

“我們當時上大學,雖然不交學費,但是伙食費還是要交的,每人一天4角錢,一個月就是12塊。”出生在1950年的張來成,是72級武漢大學中文系的學生,

他說,對班裡很多農村孩子來說,每月12元可是個大數目,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助學金或者是打工掙錢的機會,很多同學都是向全村人借錢才能上完大學。

“60後”:有零花錢,有愛美之心

她清楚地記得,除了伙食費,每星期回家,母親會給她5元零花錢,大多數同學都沒有這麼多。生活費除了花在伙食上,李琳也表示,同學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開始增強。“換季的時候,女同學的愛美之心也會顯現,忍不住給自己買幾件漂亮衣服。放假的時候,大家會約著去看場電影,女同學還會花錢去拍藝術照,”李琳說。

“70後”:BP機必有,旅行是最大夢想

1977年出生的鄭蕾,1995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從西安來到北京。鄭蕾回憶,剛開始讀大學的時候,用BP機的人還很少,到畢業時,基本上就是學生們的必備品了,就像現在的智慧手機一樣。“當然最嚮往的還是假期去旅遊,上大學了,終於有了一點自由,不用爸媽帶著出去了。”她表示。

“80後”:手機、電腦是標配

黃卓鵬於2006年考入暨南大學。他說:“那時候大學生幾乎人人都有手機,數碼產品什麼的都是必備行李。當時最貴的應該是我要求父母給買的電腦了。MP4基本上也算是大家的標配,等我畢業的時候智能手機已經算是比較流行的了。”在他看來,90後大學生的消費狀況與物價水準不無關係,但他始終認為,消費要理性,並且最值得投資的還是自己。

“95後”:沒怎麼花,一兩千就沒了

相關調查資料

今年,一份由麥可思研究院公佈的名為“大學生消費理財觀”的網路問卷調查引發大眾關注。調查顯示,除去學費等費用外,大學生們的每月平均消費金額為1212元,且近四成的學生身邊都有人有過網貸的經歷,不少學生還通過打工、兼職等方式為自己的消費“買單”

錢都到哪兒去了?

這份調查報告顯示,男生在社交及娛樂方面的花費比較大,而女生則偏愛形象消費及美食。同時,這份調查指出94%學生的費用來源於父母,僅少部分來自於自己打工兼職。所以,大學生們在花錢購物時考慮最多的因素則是看價格和品質,比較注意理性消費。

大學生都理財嗎?

大學生要這樣理財

小編將下面理財箴言,送給想成為“理財達人”的大學生們。

1.詳細記錄每一筆開支

對成年人來說,這是一項必修課。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是“手機控”,如今手機理財的應用軟體滿天飛,“手機黨”們只需要隨手翻翻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輕鬆搞定收支記錄。

2.不要貪小失大

現在年輕人獲得資金的途徑比他們的父母更多,但付出的代價也更大。很多大學生辦信用卡只是為了拿免費贈品,但是到最後卻控制不住自己刷卡的手。或者因為信用卡提供各種優惠活動,而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消費。因此切莫貪圖小便宜。

3.認真瞭解助學貸款細則

本來,助學貸款的初衷在於幫助更多貧困學子完成學業,這本是一項善舉,卻在實施的過程中漸漸走樣。步入校園之前,“准大學生”們應該認真研究有意申請的助學貸款的各項規定,比如這項貸款何時開始償還,每月還多少,要多久還清,等等。只有把諸多細節瞭解清楚,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助學貸款。

4.嘗試做兼職工作

不是每個學生都只會死讀書,找一份兼職鍛煉一下也很重要。在校期間做一做兼職,對自己提高理財能力大有裨益,至少不會讓入不敷出,還能讓自己早日走出象牙塔,融入社會。

5.有償還能力再辦信用卡

關於大學生是否應該用信用卡,大家莫衷一是,各執一詞。一方面,信用卡用戶作為借方,可以降低被欺詐的風險,而且刷信用卡返積分也是一筆小小的收入。但如果不對信用卡支出進行把關,就會引發其他問題:人們對昂貴沒有了概念,對於高消費渾然不覺。

如果學生和家長對信用卡不放心,借記卡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借記卡再怎麼刷也不會讓學生陷入債務危機。

債務最小化

所謂“無債一身輕”,欠債總是越少越好,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才是王道。手裡留點閒錢,有了突發事件心裡才有底。

總結

不論是曾經的收音機,還是如今的“蘋果三件套”,只要是能夠給大學生活帶來便利和樂趣的東西,都可以列在必備清單上。但這些物質上的“必需”,卻遠不及一顆對於大學生活有所準備的心。不論身處何種時代,不要忘了對知識的渴望和面對未知生活勇氣等無形的必需品,才是入學行囊中最不可替代的。

(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青年網、今日頭條、麥克思研究院、騰訊視頻等)

《深讀365》欄目簡介

“大河網·深讀365專欄”是大河網在2015年9月重磅推出的全新欄目,第三十四屆河南新聞獎一等獎欄目。《深讀365》以互聯網的多媒體表現形式,原創或整合媒體相關深度報導,以全新的視角給予熱點新聞深層解讀。該欄目自開設以來,已經發出500多篇包括民生、教育、法律、金融、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新聞,以往只在傳統媒體發表的深度解讀新聞突破文字報導壁壘,補充互聯網的各種表現元素,給網友帶來全新感受。

女同學的愛美之心也會顯現,忍不住給自己買幾件漂亮衣服。放假的時候,大家會約著去看場電影,女同學還會花錢去拍藝術照,”李琳說。

“70後”:BP機必有,旅行是最大夢想

1977年出生的鄭蕾,1995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從西安來到北京。鄭蕾回憶,剛開始讀大學的時候,用BP機的人還很少,到畢業時,基本上就是學生們的必備品了,就像現在的智慧手機一樣。“當然最嚮往的還是假期去旅遊,上大學了,終於有了一點自由,不用爸媽帶著出去了。”她表示。

“80後”:手機、電腦是標配

黃卓鵬於2006年考入暨南大學。他說:“那時候大學生幾乎人人都有手機,數碼產品什麼的都是必備行李。當時最貴的應該是我要求父母給買的電腦了。MP4基本上也算是大家的標配,等我畢業的時候智能手機已經算是比較流行的了。”在他看來,90後大學生的消費狀況與物價水準不無關係,但他始終認為,消費要理性,並且最值得投資的還是自己。

“95後”:沒怎麼花,一兩千就沒了

相關調查資料

今年,一份由麥可思研究院公佈的名為“大學生消費理財觀”的網路問卷調查引發大眾關注。調查顯示,除去學費等費用外,大學生們的每月平均消費金額為1212元,且近四成的學生身邊都有人有過網貸的經歷,不少學生還通過打工、兼職等方式為自己的消費“買單”

錢都到哪兒去了?

這份調查報告顯示,男生在社交及娛樂方面的花費比較大,而女生則偏愛形象消費及美食。同時,這份調查指出94%學生的費用來源於父母,僅少部分來自於自己打工兼職。所以,大學生們在花錢購物時考慮最多的因素則是看價格和品質,比較注意理性消費。

大學生都理財嗎?

大學生要這樣理財

小編將下面理財箴言,送給想成為“理財達人”的大學生們。

1.詳細記錄每一筆開支

對成年人來說,這是一項必修課。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是“手機控”,如今手機理財的應用軟體滿天飛,“手機黨”們只需要隨手翻翻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輕鬆搞定收支記錄。

2.不要貪小失大

現在年輕人獲得資金的途徑比他們的父母更多,但付出的代價也更大。很多大學生辦信用卡只是為了拿免費贈品,但是到最後卻控制不住自己刷卡的手。或者因為信用卡提供各種優惠活動,而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消費。因此切莫貪圖小便宜。

3.認真瞭解助學貸款細則

本來,助學貸款的初衷在於幫助更多貧困學子完成學業,這本是一項善舉,卻在實施的過程中漸漸走樣。步入校園之前,“准大學生”們應該認真研究有意申請的助學貸款的各項規定,比如這項貸款何時開始償還,每月還多少,要多久還清,等等。只有把諸多細節瞭解清楚,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助學貸款。

4.嘗試做兼職工作

不是每個學生都只會死讀書,找一份兼職鍛煉一下也很重要。在校期間做一做兼職,對自己提高理財能力大有裨益,至少不會讓入不敷出,還能讓自己早日走出象牙塔,融入社會。

5.有償還能力再辦信用卡

關於大學生是否應該用信用卡,大家莫衷一是,各執一詞。一方面,信用卡用戶作為借方,可以降低被欺詐的風險,而且刷信用卡返積分也是一筆小小的收入。但如果不對信用卡支出進行把關,就會引發其他問題:人們對昂貴沒有了概念,對於高消費渾然不覺。

如果學生和家長對信用卡不放心,借記卡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借記卡再怎麼刷也不會讓學生陷入債務危機。

債務最小化

所謂“無債一身輕”,欠債總是越少越好,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才是王道。手裡留點閒錢,有了突發事件心裡才有底。

總結

不論是曾經的收音機,還是如今的“蘋果三件套”,只要是能夠給大學生活帶來便利和樂趣的東西,都可以列在必備清單上。但這些物質上的“必需”,卻遠不及一顆對於大學生活有所準備的心。不論身處何種時代,不要忘了對知識的渴望和面對未知生活勇氣等無形的必需品,才是入學行囊中最不可替代的。

(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青年網、今日頭條、麥克思研究院、騰訊視頻等)

《深讀365》欄目簡介

“大河網·深讀365專欄”是大河網在2015年9月重磅推出的全新欄目,第三十四屆河南新聞獎一等獎欄目。《深讀365》以互聯網的多媒體表現形式,原創或整合媒體相關深度報導,以全新的視角給予熱點新聞深層解讀。該欄目自開設以來,已經發出500多篇包括民生、教育、法律、金融、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新聞,以往只在傳統媒體發表的深度解讀新聞突破文字報導壁壘,補充互聯網的各種表現元素,給網友帶來全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