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建造仿古廊榭保護 全國最大蘇東坡墨寶“連鼇山”石刻將不再日曬雨淋

眉山市東坡區將為“連鼇山”石刻建造仿古廊榭。

8月27日,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眉山市東坡區文管所證實,目前全國最大的蘇東坡墨寶——連鼇山石刻遺跡保護維修工程已正式啟動,預計年底完工。屆時,有一畝多大的“連鼇山”三個大字,將穿上仿宋“小花衣”。

東坡區文管所所長楊宇春說,因長年裸☆禁☆露在外,石刻受到一定損害。當地通過反復研究,決定在原址上建造一座全木質結構的仿古廊榭,再在石刻周圍維修欄杆,為石刻遮風擋雨。

“這在全省地面石刻保護中尚屬首次,將為省內外地面石刻的保護,提供可操作的樣本。”

“連鼇山”石刻

全國最大蘇軾墨寶

眉山市東坡區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留存有不少和蘇東坡有關的文物古跡。三蘇祠、蘇墳山、連鼇山、蟆頤觀、三蘇湖等遺跡遺址,都留有蘇東坡的故事。

“這其中就不得不提連鼇山石刻。”楊宇春說,石刻位於東坡區廣濟鄉連鼇村一塊平地的大石壁上,

是蘇東坡青年時代手書。石壁大約700餘平方米,上面刻有“連鼇山”三個字。其中,“連”字長3.15米,寬3.2米;“鼇”字長3.5米,寬3.2米;“山”字長3.2米,寬3米,深度約0.1米。除“鼇”字中間部分有輕度自然剝蝕外,其餘都極為清晰。

“‘連鼇山’始鑿于宋,清代對字跡曾加深。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清《眉州州志》、民國《眉山縣誌》都有記載。《蜀中名勝記》中明確記載:連鼇山三字雄勁飛動,大如屋宇,是全國現存蘇軾最大的墨寶遺跡。

”楊宇春說,2007年6月,連鼇山石刻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全木質廊榭

遮風擋雨保護石刻

楊宇春介紹,因石刻長年裸☆禁☆露在外,受自然損壞、排水不暢和人為因素等,石刻受損,不復往日光彩。“野外石刻風化,在國內外文物保護上都是難題,我們經過多番論證後,最後決定採取整體棚戶方式進行保護。”

楊宇春說,當地將在原址上,新建南北走向的爬山廊和敞榭,

小青瓦置頂,在建築內梳理排水系統,加固“連鼇山”周圍的欄杆,廊榭總面積占地上千平方,耗資超過85萬元。

“通俗點說,就是修個仿宋代的古建築,把石刻裝到亭子裡面。”在楊宇春看來,這樣做最大好處在於,既保護了石刻不受日曬雨淋,又讓石刻周圍空氣自然流通,延緩石刻表面風化破損程度。

楊宇春還表示,這種形式在全省地面石刻中尚屬首次,已於上月正式開工,預計今年底完工。

不但將為省內外地面石刻的保護,提供可操作的樣本,還將為蘇軾粉絲們,提供一個“可觀望不可褻玩”的蘇軾墨寶遺跡景點。

楊宇春介紹,此番修建的仿古建築上的瓦片,便採用和三蘇祠同款的瓦片。“普通的瓦片只要0.2元一匹,但這種瓦一匹就要1元,貴了5倍。”

“連鼇山”來歷

傳為蘇軾提帚所作

據《眉山縣誌》記載,四佛寺和廣濟鄉的連鼇山棲雲寺是蘇東坡常來往的地方。蘇東坡兒時在長輩或兄姐的陪同下,經常到這些地方讀書、玩耍。他10歲以後,還經常邀朋約友到棲雲寺等地遊玩、談詩說文或住下來讀書。

相傳,一個中秋月明之夜,蘇東坡兄弟邀請4個朋友同登連鼇山,賞月賦詩。六人共登連鼇,而連鼇山剛好是“六鼇並舉”,大家提議搞個儀式來紀念。最後朋友們請蘇軾用掃帚,在山崖上寫上“連鼇山”三個大字,以作紀念。之後一個老石匠自願不要工錢,雕刻下“連鼇山”這三個大字,成為了現存蘇東坡所題的最大石刻。

石刻刻成之後,歷代官府都對它愛護有加,到清光緒六年(1880),石刻已有些自然剝蝕,在一大批文人和紳士請求下,丹棱縣令莊定域對“連鼇山”三字進行了疏鑿和加深,並設置石欄加以保護,同時還設立了一塊保護碑。

1973年,清代設置的石欄被毀。1983年9月,眉山縣(今眉山市東坡區)政府將連鼇山石刻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為更好地保護石刻,三蘇博物館古建專家趙漢儒對遺跡進行了修復。2001年9月,連鼇山石刻被列為眉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連鼇山石刻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封面新聞主題周

帶你去蘇東坡老家逛一逛

1037年,蘇東坡出生在眉山市東坡區,之後,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為了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全能的文化巨人。從眉山市東坡區走向世界,蘇東坡不僅文采一絕,更是個“大吃貨”“大耍哥”。

8月28日起,封面新聞主題周將走進中國臍橙之鄉、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中國泡菜之鄉——眉山市東坡區,帶你到蘇東坡的老家逛一逛,尋訪當年東坡足跡,品味今下東坡味道,領略千古東坡文化。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慶

蘇東坡兒時在長輩或兄姐的陪同下,經常到這些地方讀書、玩耍。他10歲以後,還經常邀朋約友到棲雲寺等地遊玩、談詩說文或住下來讀書。

相傳,一個中秋月明之夜,蘇東坡兄弟邀請4個朋友同登連鼇山,賞月賦詩。六人共登連鼇,而連鼇山剛好是“六鼇並舉”,大家提議搞個儀式來紀念。最後朋友們請蘇軾用掃帚,在山崖上寫上“連鼇山”三個大字,以作紀念。之後一個老石匠自願不要工錢,雕刻下“連鼇山”這三個大字,成為了現存蘇東坡所題的最大石刻。

石刻刻成之後,歷代官府都對它愛護有加,到清光緒六年(1880),石刻已有些自然剝蝕,在一大批文人和紳士請求下,丹棱縣令莊定域對“連鼇山”三字進行了疏鑿和加深,並設置石欄加以保護,同時還設立了一塊保護碑。

1973年,清代設置的石欄被毀。1983年9月,眉山縣(今眉山市東坡區)政府將連鼇山石刻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為更好地保護石刻,三蘇博物館古建專家趙漢儒對遺跡進行了修復。2001年9月,連鼇山石刻被列為眉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連鼇山石刻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封面新聞主題周

帶你去蘇東坡老家逛一逛

1037年,蘇東坡出生在眉山市東坡區,之後,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為了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全能的文化巨人。從眉山市東坡區走向世界,蘇東坡不僅文采一絕,更是個“大吃貨”“大耍哥”。

8月28日起,封面新聞主題周將走進中國臍橙之鄉、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中國泡菜之鄉——眉山市東坡區,帶你到蘇東坡的老家逛一逛,尋訪當年東坡足跡,品味今下東坡味道,領略千古東坡文化。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