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滿口說愛,卻面目猙獰!”我們到底要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記得小時候,看到媽媽總喜歡笑著講話,大大咧咧的性格,對爺爺奶奶照顧的很好,和鄰居相處的也不錯,記憶裡對我和弟弟沒有過打罵,那時在我幼小的心裡,便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原來我要這樣做。

回望過去,真的要感謝小時候媽媽的言傳身教。我想這就是媽媽愛我的一種方式吧。

-1-

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說著媽媽(爸爸)愛你,可孩子一但做出了一些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卻不再是那個滿口說愛的父母,轉臉兇狠狠的表情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會從父母角色的轉變中感受到什麼?學到什麼呢?

這讓我想起前一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我是演說家》裡賴佩霞的一段演講,

演講的內容觸碰到了很多家庭的痛點。當父母對孩子說,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時,孩子也學著以這種方式去愛別人。

一天,爸爸從菜市場的小攤位買了熟食回來,孩子告訴爸爸:“跟你說多少次了,外面的這些東西不能吃,

你怎麼就不聽?怎麼還買?”

當爸爸聽到孩子用這種語調來對待自己的時候,心裡會是什麼感受?你真的還認為,罵就是愛嗎?其實爸爸去買那些東西,僅僅是因為他喜歡吃而已。

-2-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最多的發洩物件是誰?是不是和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當孩子因為調皮,因為想被關注無意中撞到槍口上,是不是也會被一頓數落或說些傷害孩子的話?

昨天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爸爸本來和孩子開心的在下棋,這時爸爸需要接電話,讓孩子自己玩,在爸爸打電話的過程中,孩子不斷的去打擾爸爸,爸爸剛開始會用表情告訴孩子,爸爸打電話的時候不要來打擾,孩子還是頻繁的去拍爸爸一下,爸爸以嚴肅的表情還伸出手想要打孩子的架勢來面對孩子,孩子開始挑釁......爸爸打完電話後拿著孩子剛才去挑釁爸爸時用的小竹板要打孩子的手,
問孩子有沒有做錯,孩子說沒錯,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著......

爸爸是愛孩子的,因為爸爸在接電話前沒有和孩子做溝通 ,便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就開始想盡辦法去干擾以表達不滿,引起關注。而爸爸心裡想的是,我有事的時候,你就是要乖乖聽話,不能來打擾我,結果愈演愈烈。

這樣表達愛的方式,做為家長似乎需要反思,孩子行為背後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在面對這樣情況的時候,父母該如何採取正確的態度來處理?只有父母多瞭解孩子一點,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情緒,才能教會孩子如何去用對的方式來愛別人。

-3-

做為父母,我們不能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為了孩子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會有些困難,但這是做為父母最艱巨也最重要的功課。

家庭是影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本。大人可以有選擇地接收資訊,而孩子不一樣,他們不懂得過濾,父母的一言一行全部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對孩子來講,任何時候都有成長的空間和改變的潛力,做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帶著覺知放下心中的對立,彼此尊重的用心去交流。

學習道路上不斷前行,只為做更好的媽媽。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皓媽育兒,期待育兒路上與你一起同行!

-End-

才能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情緒,才能教會孩子如何去用對的方式來愛別人。

-3-

做為父母,我們不能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為了孩子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會有些困難,但這是做為父母最艱巨也最重要的功課。

家庭是影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本。大人可以有選擇地接收資訊,而孩子不一樣,他們不懂得過濾,父母的一言一行全部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對孩子來講,任何時候都有成長的空間和改變的潛力,做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帶著覺知放下心中的對立,彼此尊重的用心去交流。

學習道路上不斷前行,只為做更好的媽媽。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皓媽育兒,期待育兒路上與你一起同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