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夕故事:9旬老夫妻病床上牽手告別

我們給一對有情人最深的祝福,不過就是白頭到老,

永不分離。可這美好的願望是多麼地虛幻。足夠堅持最終攜手到白頭,卻又要面對逃不過的生死關,終究要分離。

最後的告別

文/董倩

2016年末尾的時候,有一張照片讓很多人重新打量自己的婚姻:醫院ICU病房裡,兩位白髮老人分別躺在自己的手推病床上,兩張床並在一起,兩個人手把手,彼此望著。照片的解釋文字是:寧波鄞州人民醫院,93歲的馮明多器官衰竭,已經走到生命盡頭;他的老伴張萍95歲,

同在醫院住院,與67年的老伴作最後的告別。

這張照片裡,沒有精緻工巧的攝影,也沒有千回百轉的劇情和複雜交錯的關係,就是這一刻,相伴一生的兩個人告別,卻包含萬語千言。它打動了幾乎所有人,因為他們過的是所有人的生活,最普通最家常的生活,戀愛結婚、生兒育女、操持家務、平淡度日,六十多年下來,把兩個人過成了一個,誰也離不開誰。

當這張照片被ICU的護士長拍下來放到網上後,

所有人都覺得它是一顆飽滿的稀世珍珠,溫潤,完美,沉甸甸,隱隱地散發著高貴的光澤。誰都知道是蚌孕育珍珠,可誰也沒去深想,一隻再平常不過的蚌能用幾十年的時間,把一粒沙含辛茹苦養成這樣一顆珍寶。

每個人的婚姻都是一枚蚌,都需要用血肉去涵養那粒沙,所有的不舒服和痛苦都要自己慢慢消化,要有足夠的忍耐,當然也要自然的造化。

最後會孕育出一顆什麼樣的果實,誰也不知道。有的小,有的走形,有的蚌是蚌,沙是沙,有的會美得讓人驚詫。

當我去採訪老太太的時候,已經是2017年,媒體蜂擁而至的風潮已經過去,老人家的生活歸於平靜。

老太太95歲,滿頭銀髮,皮膚白淨有光澤,眼睛也沒有那種灰色的渾濁,臉上看不出是什麼表情,平靜極了。我心裡是愧疚的,因為老人家好不容易把踏破門檻的各路記者都盼走了,

結果還是沒個完。

做採訪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新聞中的人物,誰都盯著,全國的媒體同時撲上去,誰受得了?可是我也是媒體之一,想採訪,就得裹挾其中。好在我做人物採訪久了,有一點點好處就是人家會優先考慮我。越是這樣我心裡往往就越是過不去。

我坐在老太太床邊,跟她說:“奶奶,很對不住您,又來打攪了。”老太太擺擺手,用寧波話說:“別這麼說,你們大老遠來也不容易。

我先問她身體情況。老太太說摔倒以前還能到處走走,現在只能躺在床上了。我問她現在心裡和身體都不好受吧。老人回應說:“還可以,有四個孩子,還有第三代,換著班來看,還好。”又說到老伴在世時,兩個人說福祿壽咱們都有了,滿意了,什麼時候走都沒有遺憾。

我知道,老人是在刻意回避傷心的話。

我們給一對有情人最深的祝福,不過就是白頭到老,永不分離。可這美好的願望是多麼地虛幻。年輕的時候,無數的誘惑、彼此的不適,都會輕易拆散一對眷侶;足夠堅持最終攜手到白頭,卻又要面對逃不過的生死關,終究要分離。

互相深愛的夫妻,其實是先走的那個有福氣,留下的那個要獨自面對滿滿的回憶和深不見底的孤寂。兒孫滿堂能不能填補一點點?老婦人擺擺手:“不一樣的,丈夫跟他們是不一樣的。”

我追著問:“您老伴說你們這輩子的人生很圓滿,什麼時候走都沒有遺憾了,但是他先走了,您遺憾嗎?”

“怎能不遺憾呢?兒女再多再好,和丈夫不一樣的。我現在經常有幻覺,聽到老頭子在叫我‘老太婆’,今天兩點多一點,我又聽他叫了,我趕緊應:‘啊,什麼事老頭子?’可是什麼都沒有了。”

老人自顧自說著,神情裡有老人的平淡,語氣裡卻有幼稚園孩子般的委屈。她的老伴沒有了,再也回不來了,可是他的床分明還在身邊呀,他的書桌也在那裡呀,還有他的衣服、拖鞋……到底哪個是幻覺,哪個是真實?

老伴還在的時候,曾經笑著對她說;“你比我長命,你能活到100歲的。”可是他走了,再活多少時間還有什麼意思?

老人的眼角淌下一行淚,她自己都不自覺。

沒人能逃過這一關的,不過是早晚的區別。老人家的經驗在先,讓人想知道她會怎麼面對。

“沒辦法,有什麼辦法?最需要的是老伴,他走了我也沒有辦法。我現在只想找他去,做人做到頭了。”

她捨不得老頭子,也捨不得一大家的孩子。可是失去老伴就像砍掉了半個人,孩子們怎麼能懂,怎麼能填補?那是說不出來的疼,是只有她一個人的暗夜裡的汪洋大海。有老伴在,一切的熱鬧團聚才叫天倫之樂,丟了老伴,那些都不想要了。

她有的時候能看見他的,可是看不見周遭,看不見背景,影影綽綽地在那兒。更多的時候是看不見,哪裡也找不到。

找著急了,就跟二女兒藝梅說:“我花20萬,你帶我去找找你爸,看看他在哪,過得好不好。”老人是任性,還是已經糊塗了?

夫妻相伴六十八年,最後的告別是在醫院病房。老太太自己摔壞了骨頭,也是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兩張病床緊緊地挨在一起。她拉著老頭子早早就伸出來的手,看著老伴臉上的呼吸機和各種管子,只露出一雙眼,那眼神裡面好像什麼都有,一輩子都在那一眼裡了。她看懂他捨不得她,她又何嘗不是呢?但是她知道,得讓他放心地走,於是大聲說:“老頭子,你放心走吧,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的。”他紅了眼睛,點點頭。

相見時難別亦難。拉上的手,怎麼能分開?

老先生的喉管裡插著管子,說不出話,可是他心裡有話啊,萬語千言。他有點奇怪,跟老太婆說了一輩子的話,怎麼還沒說完呢?怎麼這麼快就要跟她告別了呢?他放不下心她,知道他這一走,留下她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命已經不在自己手上,不得不走了。他使勁地看看她,好像看見了她做姑娘時的模樣,又看見她挺著大肚子,還看見她在廚房裡戴著圍裙套袖忙活……怎麼一生這麼短?好像幾天一樣。

老太太的病床被拉開了,他們的手夠不到了,他還想使勁去夠,可是一絲一毫都動不了,一點點脫離了拉了一生的老太婆的手,目送她一尺一尺一寸一寸地遠去。

他心裡明白,再見不到了。一直以為兩個人分不開,也不可能分開。不是的,有盡頭的。人是要走到盡頭,才知道有盡頭的。老先生送走了老伴,就看見了盡頭,那裡有一扇門。雖然最後時光身體帶給自己那麼多痛苦,知道跨過去就是解脫,但是真到了門口,卻不是解脫,而是牽掛。也是到了盡頭才知道,活著的時候什麼都有選擇,到了這扇門,沒有,有一股強大、毋庸置疑,卻溫柔的力量,一把把他推進了那扇門。一切都結束了。

生活是流水。太陽照常升起落下,四季照常輪換。生生死死,悲歡離合,那只是人心裡的變化,生活什麼也沒變,什麼也改變不了生活本身。

老太太的生活還在繼續。

走到這一步,老人難,子女也難。老人心裡的塌陷任憑是誰也填補不上,可子女明知徒勞仍要填補。人性的可貴和可悲都在於此,努力了,仍是徒勞,可不會因為徒勞而放棄努力。

摘自董倩作品《懂得》,東方出版社出版。

可這美好的願望是多麼地虛幻。年輕的時候,無數的誘惑、彼此的不適,都會輕易拆散一對眷侶;足夠堅持最終攜手到白頭,卻又要面對逃不過的生死關,終究要分離。

互相深愛的夫妻,其實是先走的那個有福氣,留下的那個要獨自面對滿滿的回憶和深不見底的孤寂。兒孫滿堂能不能填補一點點?老婦人擺擺手:“不一樣的,丈夫跟他們是不一樣的。”

我追著問:“您老伴說你們這輩子的人生很圓滿,什麼時候走都沒有遺憾了,但是他先走了,您遺憾嗎?”

“怎能不遺憾呢?兒女再多再好,和丈夫不一樣的。我現在經常有幻覺,聽到老頭子在叫我‘老太婆’,今天兩點多一點,我又聽他叫了,我趕緊應:‘啊,什麼事老頭子?’可是什麼都沒有了。”

老人自顧自說著,神情裡有老人的平淡,語氣裡卻有幼稚園孩子般的委屈。她的老伴沒有了,再也回不來了,可是他的床分明還在身邊呀,他的書桌也在那裡呀,還有他的衣服、拖鞋……到底哪個是幻覺,哪個是真實?

老伴還在的時候,曾經笑著對她說;“你比我長命,你能活到100歲的。”可是他走了,再活多少時間還有什麼意思?

老人的眼角淌下一行淚,她自己都不自覺。

沒人能逃過這一關的,不過是早晚的區別。老人家的經驗在先,讓人想知道她會怎麼面對。

“沒辦法,有什麼辦法?最需要的是老伴,他走了我也沒有辦法。我現在只想找他去,做人做到頭了。”

她捨不得老頭子,也捨不得一大家的孩子。可是失去老伴就像砍掉了半個人,孩子們怎麼能懂,怎麼能填補?那是說不出來的疼,是只有她一個人的暗夜裡的汪洋大海。有老伴在,一切的熱鬧團聚才叫天倫之樂,丟了老伴,那些都不想要了。

她有的時候能看見他的,可是看不見周遭,看不見背景,影影綽綽地在那兒。更多的時候是看不見,哪裡也找不到。

找著急了,就跟二女兒藝梅說:“我花20萬,你帶我去找找你爸,看看他在哪,過得好不好。”老人是任性,還是已經糊塗了?

夫妻相伴六十八年,最後的告別是在醫院病房。老太太自己摔壞了骨頭,也是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兩張病床緊緊地挨在一起。她拉著老頭子早早就伸出來的手,看著老伴臉上的呼吸機和各種管子,只露出一雙眼,那眼神裡面好像什麼都有,一輩子都在那一眼裡了。她看懂他捨不得她,她又何嘗不是呢?但是她知道,得讓他放心地走,於是大聲說:“老頭子,你放心走吧,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的。”他紅了眼睛,點點頭。

相見時難別亦難。拉上的手,怎麼能分開?

老先生的喉管裡插著管子,說不出話,可是他心裡有話啊,萬語千言。他有點奇怪,跟老太婆說了一輩子的話,怎麼還沒說完呢?怎麼這麼快就要跟她告別了呢?他放不下心她,知道他這一走,留下她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命已經不在自己手上,不得不走了。他使勁地看看她,好像看見了她做姑娘時的模樣,又看見她挺著大肚子,還看見她在廚房裡戴著圍裙套袖忙活……怎麼一生這麼短?好像幾天一樣。

老太太的病床被拉開了,他們的手夠不到了,他還想使勁去夠,可是一絲一毫都動不了,一點點脫離了拉了一生的老太婆的手,目送她一尺一尺一寸一寸地遠去。

他心裡明白,再見不到了。一直以為兩個人分不開,也不可能分開。不是的,有盡頭的。人是要走到盡頭,才知道有盡頭的。老先生送走了老伴,就看見了盡頭,那裡有一扇門。雖然最後時光身體帶給自己那麼多痛苦,知道跨過去就是解脫,但是真到了門口,卻不是解脫,而是牽掛。也是到了盡頭才知道,活著的時候什麼都有選擇,到了這扇門,沒有,有一股強大、毋庸置疑,卻溫柔的力量,一把把他推進了那扇門。一切都結束了。

生活是流水。太陽照常升起落下,四季照常輪換。生生死死,悲歡離合,那只是人心裡的變化,生活什麼也沒變,什麼也改變不了生活本身。

老太太的生活還在繼續。

走到這一步,老人難,子女也難。老人心裡的塌陷任憑是誰也填補不上,可子女明知徒勞仍要填補。人性的可貴和可悲都在於此,努力了,仍是徒勞,可不會因為徒勞而放棄努力。

摘自董倩作品《懂得》,東方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