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年中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一綱多本”時代正式終結

四天后,又一個新學年開始了。開學第一件事一定是發新書,

不過,今年的新書將與往年大不同。2017年9月新學年開學起,全國中小學學校教材將全部採用新版本!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禁☆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變化這麼大,我們當家長的該怎麼掌握?別急,剛在瀋陽參加了省教材培訓回來的遼寧省特級教師、大連市中山區教師進修學校中教部主任宋文一接受了大觀新聞記者的採訪,
我們把他的解答用最直觀的方式呈現給你。

數字說明問題

傳統篇目明顯增加,小學一年級就選用了古詩文,小學階段共選優秀古詩文132篇,占比30%,相比于原來人教版的55篇,增幅達80%;初中古詩文的比例為51.7%,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新教材選擇的文章,歷史跨度更大,從《詩經》到明清的詩文廣泛涉及;文體更加豐富,詩詞曲論及散文、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比重加大,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像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等這些紅色經典,又回到了教材中。

新教材強調素質教育的“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啥意思?

一句話回答:“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由內容主題和語文素養兩條線索構成。

這兩條線要看清

第一條線內容主題。在先前幾個版本單線結構基礎上的精編重構,如熱愛自然、至愛親情、修身養德等,

這些人文線索是單元的主題,選文大都能體現相關主題。

第二條線 語文素養。主要體現在語文知識與能力、學習策略和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則以“點”的形式分散於單元提示、課文導引和練習、補白之中。

宋文一老師解讀

部編本更加重視對閱讀課型的區分。為了加大對精讀課與略讀課的區分度,新教材乾脆將精讀改稱教讀,略讀改稱自讀。

同時重視課外延伸閱讀,形成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十年來課程改革宣導的素質教育,以人為本,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及當下的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都在部編本中沉澱下來了。對於教學中的應試傾向,教材也力求匡正。教材的編寫宗旨是遵循語文教學規律,致力於有溫度的語文教育。因此,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相當豐富,這種豐富並非雜亂,而是很好地進行統整,

這種規整的感覺既讓授課者和學習者受到剛性的制約,又提供了相當廣闊的施教空間,也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充滿吸引力的語文學習之門,有效地溝通課內與課外,拓展了語文學的深度和寬度。

我們該如何配合孩子學習新教材?

一句話回答:“以讀攻讀”。

教材主編的忠告

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說:“語文課怎樣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本只是一些例子,語文教本好比一把鑰匙。

精讀課內,自能讀書,才是語文教育的目的,形象地說,叫做“以讀攻讀”。為了改變語文課讀書少甚至不讀書的現象,溫教授提出了“1+x”的辦法,就是講一篇課文,附加閱讀若干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同時要上好名著導讀課,教學的重點是激發興趣,方法指導。語文教學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終極目的,這語文素養大體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來考量。

宋文一老師解讀

教師和學生都要在新學期正式上課前通覽教材,把握部編本的編寫體例、結構板塊、單元主題、語文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習慣等。在使用的過程中,用好單元提示、課文導引和課後練習,吃透教材,用好教參。要抓住激發和培養讀書興趣這個語文學習的牛鼻子。

當家長的該做點兒啥

小學階段的家長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諸如預習,認真思考,大膽提問,熱愛讀書和寫好漢字的習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語文教材,也可以引導孩子複述課文,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發展語感。

初中階段的家長要督促孩子精讀課文,同時學會跳讀、流覽和泛讀。家長可以給孩子推薦書讀,也可以和孩子就一本書展開交流,表達各自心得,還要豐富學生生活,促進孩子從生活中學會觀察,準確、得體、生動、順暢地表達。

有網傳朱自清的《背影》這樣的經典都沒了?

一句話回答:放心,不但老經典都在,還增加了不少新經典!

宋文一老師解讀:

本次教材的選文強調四個標準: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針對性。

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一些沉澱不足的“時文”被刪掉,很多經典課文又回來了。而朱自清的《春》《背影》,葉聖陶的《蘇州園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些傳統的經典都還好好地在著呢!

同時新經典地位得到鞏固,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莫懷戚的《散步》等。而新增的康拉德·勞倫茲的《動物笑談》,艾芙·居裡的《美麗的顏色》等新增篇目,關注世界人民的情懷,可謂教材編寫的“一股清流”。

最後說說魯迅。作為新文化的旗手,中華民族的精神導師,是萬不可以缺席的,在目前已出版的初中的三本教材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阿長與<三海經﹥》《藤野先生》都得以保留,這些文章語言簡潔,幽默,富有感情☆禁☆色彩,耐人尋味,越是多讀幾遍越會有所感受,是十分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在這裡說明,主要是針對網上亂語,以正視聽。

大觀新聞新商報記者楊旭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本只是一些例子,語文教本好比一把鑰匙。

精讀課內,自能讀書,才是語文教育的目的,形象地說,叫做“以讀攻讀”。為了改變語文課讀書少甚至不讀書的現象,溫教授提出了“1+x”的辦法,就是講一篇課文,附加閱讀若干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同時要上好名著導讀課,教學的重點是激發興趣,方法指導。語文教學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終極目的,這語文素養大體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來考量。

宋文一老師解讀

教師和學生都要在新學期正式上課前通覽教材,把握部編本的編寫體例、結構板塊、單元主題、語文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習慣等。在使用的過程中,用好單元提示、課文導引和課後練習,吃透教材,用好教參。要抓住激發和培養讀書興趣這個語文學習的牛鼻子。

當家長的該做點兒啥

小學階段的家長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諸如預習,認真思考,大膽提問,熱愛讀書和寫好漢字的習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語文教材,也可以引導孩子複述課文,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發展語感。

初中階段的家長要督促孩子精讀課文,同時學會跳讀、流覽和泛讀。家長可以給孩子推薦書讀,也可以和孩子就一本書展開交流,表達各自心得,還要豐富學生生活,促進孩子從生活中學會觀察,準確、得體、生動、順暢地表達。

有網傳朱自清的《背影》這樣的經典都沒了?

一句話回答:放心,不但老經典都在,還增加了不少新經典!

宋文一老師解讀:

本次教材的選文強調四個標準: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針對性。

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一些沉澱不足的“時文”被刪掉,很多經典課文又回來了。而朱自清的《春》《背影》,葉聖陶的《蘇州園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些傳統的經典都還好好地在著呢!

同時新經典地位得到鞏固,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莫懷戚的《散步》等。而新增的康拉德·勞倫茲的《動物笑談》,艾芙·居裡的《美麗的顏色》等新增篇目,關注世界人民的情懷,可謂教材編寫的“一股清流”。

最後說說魯迅。作為新文化的旗手,中華民族的精神導師,是萬不可以缺席的,在目前已出版的初中的三本教材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阿長與<三海經﹥》《藤野先生》都得以保留,這些文章語言簡潔,幽默,富有感情☆禁☆色彩,耐人尋味,越是多讀幾遍越會有所感受,是十分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在這裡說明,主要是針對網上亂語,以正視聽。

大觀新聞新商報記者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