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著孩子的面,損壞TA的玩具,到底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1

“你趕緊過來吃飯,我都叫你幾遍了,你硬是在那玩你的玩具,再不過來我就把你的玩具給扔出去。”每次面對孩子這樣的不聽話,或者孩子自己犯錯了還不知道自己錯哪還一臉無辜的樣子在玩弄自己的玩具的時候,

我就會氣得跳起來要想毀掉孩子還在手裡的玩具。

我相信非常多的父母都做過這樣的事情,可是很少有人關注這種小行為對孩子的傷害。因為在我們大人的眼裡,這些只不過就是一些塑膠或者爛鐵皮而已,

也並沒有什麼珍貴可言。再或者,我也覺得孩子很小,不會那麼記仇,等過幾個小時,或者過個幾天就會忘了的。

原來不是這樣,因為前些天看到知乎上有這樣一條帖子。說自己小時候,跟爸媽要了很多一塊錢,一直攢到30塊,然後偷偷買了喜歡很久的遙控車。玩了一個下午。晚上媽媽回來發現了,非常生氣!因為家裡條件不是很好,一下子買這麼個物件算是一件很奢侈的一件事。

後來媽媽一氣之下,一把抓過來,把車砸了。

2

他說還記得那時候車真的就像電影慢放一樣,跌落,擠壓,碎的四分五裂。忘了有沒有哭了,感覺就是非常的失落。好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就這麼沒了。現在長大了,看到這個問題才想起來。他說沒有記恨媽媽,

但也再沒買過玩具車,因為從那時開始,不知道為什麼一點也不喜歡了。世界上少個不喜歡玩具車的成年人沒關係,可是當年那個小男孩可怎麼辦啊?

這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叫《風箏》,文章寫了自己對於小兄弟玩風箏覺得是一件特別沒有出息的一件事,有一天他發現愛放風箏的小兄弟偷偷在雜物房做風箏,於是他憤怒地抓斷了小兄弟蝴蝶風箏的一支翅骨,

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然後傲然離開,留小兄弟絕望地站在小屋裡。

後來在外國的著作上發現,原來遊戲就是孩子的天性,損壞孩子的遊戲就是在扼殺天性,而自己想給小兄弟補救的時候,那個小兄弟已經和自己一樣和都長滿了鬍子。

而自己的心就一直沉重,或許小兄弟再也沒有玩過風箏了,因為他對這樣一件事都不記得了,或許是忘了,或許是假裝不願意提起。

2

其實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當面摧毀他心愛的玩具在那一刻就是摧毀了他的整個世界。

對於孩子來說,玩具就是孩子的玩伴,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大人當著孩子的面去搶奪孩子的玩具損毀,其實這就是一種暴力,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而孩子會做什麼,他只會用自己的哭鬧來反抗自己的對手,而很多時候,這樣的做法卻讓家長更是反感,家長就會一味地抱怨孩子的不懂事,而這樣的做法真的是會讓孩子留下“童年陰影”。

孩子對於自己愛的東西不敢去奮力爭取,總是有種患得患失的失落感。而這些就是家長這樣的做法帶給孩子的傷害。

3

看見這樣一個故事,男主人公是一個喜歡劍道的孩子,無論嚴寒酷暑,即使被揍得滿地打滾也要爬起來再打,而自己的父母卻說,整天就知道玩。自己喜歡鋼琴,零下6度沒有空調,早餐6點起來練琴,他們說,這個孩子,就是懶。

即使自己已經32歲了,父母的責備仍舊讓自己感到心痛,也只是一點點心痛,因為他早已經建立起心靈的牆壁,把自己和父母隔絕起來,無論他們怎樣攻擊,最多也只能讓自己有一點點的痛而已。我想這就跟當面毀掉孩子的玩具是同樣的道理,而最讓讓人紮心的一句話是這個:“我會給他們養老。但他們在我心裡,只是一個義務罷了。”

我想這到底是怎樣一種傷害才會讓自己對父母的愛變成了一種生硬的義務了。而最讓父母紮心的還是這一句:“我的劍道老師只不過說了一句,打得好!地位就已經超過了父母了。”

看似破壞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實際上那是孩子當時的全部,比起教條式的育兒方法論,孩子的心更值得我們呵護。

而孩子會做什麼,他只會用自己的哭鬧來反抗自己的對手,而很多時候,這樣的做法卻讓家長更是反感,家長就會一味地抱怨孩子的不懂事,而這樣的做法真的是會讓孩子留下“童年陰影”。

孩子對於自己愛的東西不敢去奮力爭取,總是有種患得患失的失落感。而這些就是家長這樣的做法帶給孩子的傷害。

3

看見這樣一個故事,男主人公是一個喜歡劍道的孩子,無論嚴寒酷暑,即使被揍得滿地打滾也要爬起來再打,而自己的父母卻說,整天就知道玩。自己喜歡鋼琴,零下6度沒有空調,早餐6點起來練琴,他們說,這個孩子,就是懶。

即使自己已經32歲了,父母的責備仍舊讓自己感到心痛,也只是一點點心痛,因為他早已經建立起心靈的牆壁,把自己和父母隔絕起來,無論他們怎樣攻擊,最多也只能讓自己有一點點的痛而已。我想這就跟當面毀掉孩子的玩具是同樣的道理,而最讓讓人紮心的一句話是這個:“我會給他們養老。但他們在我心裡,只是一個義務罷了。”

我想這到底是怎樣一種傷害才會讓自己對父母的愛變成了一種生硬的義務了。而最讓父母紮心的還是這一句:“我的劍道老師只不過說了一句,打得好!地位就已經超過了父母了。”

看似破壞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實際上那是孩子當時的全部,比起教條式的育兒方法論,孩子的心更值得我們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