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澳洲知名公立中學發生校園霸淩!女生遭數十名同學圍攻,家長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

阿德萊德天氣預報‍

週二 小雨 06°C-14°C

週三 多雲 06°C-16°C

週四 多雲 08°C-19°C

週五 小雨 11°C-20°C

週六 小雨 12°C-20°C

周日 小雨 09°C-14°C

週一 小雨 09°C-15°C

澳大利亞元VS人民幣

中行折算價:525.48

編輯 | A.

雖然處在一個校園裡,但由於成長背景不同,孩子們之間性格,價值觀也就會有所不同。所以彼此之間摩擦再所難免,這往往成了校園欺淩產生的原因。

近年來,我們看到太多的校園欺淩的案例-辱駡,毆打,甚至拍照侮辱。小小年紀的青少年,使用的手段超出想像,殘忍度不斷挑戰人們的底線。

■ 澳洲校園欺淩嚴重 ■

在國內,校園欺淩很普遍,甚至司空見慣。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參賽選手孫亦廷,因國內的校園霸淩,父母果斷選擇了舉家移民澳洲。

但澳洲真的就沒有校園欺淩嗎?恐怕也不儘然,只是相比中國少一些罷了。

2016年南澳大學學者們對澳洲的校園欺淩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2015年有20%的學齡兒童遭受欺淩。近年來,這一比例雖在不斷下降,但仍處在“不可接受”的高位,甚至還有4%的欺淩事件需要警方才能處理。

通過對46所澳洲學校的調查,南澳大學學者們還發現,學校欺淩多發生在學校的操場、教室、走廊等地,

而原因主要同長相、肥胖、殘疾有關。通常,女孩比男孩更容易遭到辱駡、刻意忽略、取笑、短信騷擾。而男孩則更容易遭到毆打,種族欺淩和性騷擾。

■ Killester College 校園欺淩 ■

近日在維州知名公立中學Killester College校園裡,就發生了一起可怕的校園欺淩案件。Killester College成立於1955年,是一所天主教女校。該校兩名學生被數十名女生圍攻。該兩名學生倉皇之下逃至廁所,在廁所他們設置障礙阻擊群擊,並撥打報警電話,

向員警求救。

有學生將該事件直播到Facebook 上。看到視頻的家長們,非常震驚,迅速撥打校方電話。最後,為了解救兩名被嚇呆的孩子,學校驅散的學生有約50名。

據悉,該事件起於週一晚上社交媒體下面的一些評論。攻擊事件也是週一晚上通過社交媒體策劃好的,

這些女孩們利用Facebook 集結在一起。

一個憤怒的家長說,該攻擊事件被一個女生直播到Facebook,在刪除前的很短時間內觀看數量就超過1000次。

Killester College 的校長Leanne Di Stefano對於該事件的描述為“幾個女孩辱駡,另外很多女孩圍觀。”但並沒有對該事件真相做更多解釋。該校有4名學生因此被停課。

緊接著上午11點學校把整個12年級學生集合起來開會,會上校方代表表達了他們對此事件的震驚和失望。

據另一名家長說,很多孩子在中午時候被擔心的家長接回家看管了。Killester College 的學生發展協調員Luana Doko 說學校將致力於重建規則條例,各方共同努力確保讓孩子們在校內重新獲得安全感。

■ 結語 ■

校園欺淩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澳洲類似的校園欺淩事件也還有很多。

曾經昆州13歲女孩Tayla,由於同學長達幾個月的欺淩,在極度絕望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好在及時發現,最後被救了下來。還有墨爾本15歲少女遭遇校園欺淩並被輪☆禁☆奸,不敢報案最終自殺!

校園欺淩對廣大未成年的孩子其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華人家長們一定引以為戒,提高警惕,防止校園欺淩。

通常,孩子被欺淩的跡象有:

不想去上學;

沒有或者有很少要好的同學;

身上經常有傷痕;

衣服,書籍等經常損壞或者遺失;

經常做噩夢,睡眠品質下降;

經常表現出焦慮和恐慌。

校園霸淩比我們想像的要普遍的多,也隱蔽的多。然而一件壞事,就算再微小,再普遍,再頻繁,它也還是壞事。家長們在發現欺淩的跡象後,一定沉著冷靜,耐心和孩子溝通,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和應對,並鼓勵他們走出校園欺淩的陰霾。

至於如何去改變這種欺負現狀,或者說如何消解“欺負行為”所造成的危害,我個人有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家長要通過同理心讓孩子獲得安全感。我們要知道,受欺負者形成的不良的人際交往模式,使得他們的社會悅納性或同伴地位通常很低,缺乏人際吸引力,在同伴交往中表現得自卑、退縮;另一方面使得許多受欺負者對周圍的成人抱有某種疑慮或不信任感,不願求助於父母和教師的幫助來制止正在發生的欺負事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關研究發現近50%的兒童受欺負後沒有告訴家長、教師或同學,而是在沉默中承受痛苦,因此,受欺負者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被學校忽視的一個龐大的群體。

所以,當孩子向大人敞開心扉的時候,大人一定要冷靜傾聽孩子的述說,多方面瞭解事件發生的經過(單方面敘述有時候會遮蔽事情的真相,有的時候被欺負者也會成為欺負者,所以要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討論自己的孩子在事件中處於什麼角色,不要簡單訓斥,或者簡單定性,這樣可能使得受欺負者因得不到支持或宣洩而保持沉默,也可能使得欺負者習得粗暴處理問題的方式。在傾聽的時候是以同理心去傾聽、觀察孩子的需求,體會他們的感受,滿足他們的正常需求,就能引導孩子瞭解自己,主動表達自己,建立起親子間最起碼的信任。請不要為了激勵孩子,而說“這有什麼”“這點困難還能難得住你”之類的話,而是多表達自己的感同身受,比如“是的,這很糟糕”“我明白這很難熬,我也曾經遇到過類似……”

其次,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信心的獲得,家長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質——同理心、清楚的界限和給予挑戰。同理心上文已經提及,清楚的界限主要是對行為規則的把握,與被欺負者的關聯不大,而挑戰則是在兒童在行為過程中獲得自信的重要來源。父母應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協助孩子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 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作出決定並採取行動。父母應克制自己的擔憂, 放手讓孩子做一些日常的事。所以溺愛型的家庭或者母親喜歡越俎代庖的家庭,比較容易產生受欺負者的孩子。一味的表揚和溺愛使孩子生活中缺乏挑戰,越俎代庖的行為使孩子缺少決定的能力, 無法使孩子更自信、更安全地適應變動的世界。

第三,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教給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方法,使孩子面對人際交往包括發生衝突的時候,知道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以及宣洩方式。比如忍讓的界限,在發生什麼情況下沒有必要忍讓下去,什麼時候應該採取反擊,什麼樣的反擊行為是合理的。

第四,就是與學校積極溝通——這種溝通不是告狀,不是班主任簡單的把犯錯的孩子家長請來劈頭蓋臉的批評教育一頓便作罷。與學校溝通實際上非常重要,因為欺負行為是具有反復性的特點,以及欺負行為的發生大多發生時在學校環境。

--推廣--

據另一名家長說,很多孩子在中午時候被擔心的家長接回家看管了。Killester College 的學生發展協調員Luana Doko 說學校將致力於重建規則條例,各方共同努力確保讓孩子們在校內重新獲得安全感。

■ 結語 ■

校園欺淩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澳洲類似的校園欺淩事件也還有很多。

曾經昆州13歲女孩Tayla,由於同學長達幾個月的欺淩,在極度絕望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好在及時發現,最後被救了下來。還有墨爾本15歲少女遭遇校園欺淩並被輪☆禁☆奸,不敢報案最終自殺!

校園欺淩對廣大未成年的孩子其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華人家長們一定引以為戒,提高警惕,防止校園欺淩。

通常,孩子被欺淩的跡象有:

不想去上學;

沒有或者有很少要好的同學;

身上經常有傷痕;

衣服,書籍等經常損壞或者遺失;

經常做噩夢,睡眠品質下降;

經常表現出焦慮和恐慌。

校園霸淩比我們想像的要普遍的多,也隱蔽的多。然而一件壞事,就算再微小,再普遍,再頻繁,它也還是壞事。家長們在發現欺淩的跡象後,一定沉著冷靜,耐心和孩子溝通,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和應對,並鼓勵他們走出校園欺淩的陰霾。

至於如何去改變這種欺負現狀,或者說如何消解“欺負行為”所造成的危害,我個人有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家長要通過同理心讓孩子獲得安全感。我們要知道,受欺負者形成的不良的人際交往模式,使得他們的社會悅納性或同伴地位通常很低,缺乏人際吸引力,在同伴交往中表現得自卑、退縮;另一方面使得許多受欺負者對周圍的成人抱有某種疑慮或不信任感,不願求助於父母和教師的幫助來制止正在發生的欺負事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關研究發現近50%的兒童受欺負後沒有告訴家長、教師或同學,而是在沉默中承受痛苦,因此,受欺負者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被學校忽視的一個龐大的群體。

所以,當孩子向大人敞開心扉的時候,大人一定要冷靜傾聽孩子的述說,多方面瞭解事件發生的經過(單方面敘述有時候會遮蔽事情的真相,有的時候被欺負者也會成為欺負者,所以要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討論自己的孩子在事件中處於什麼角色,不要簡單訓斥,或者簡單定性,這樣可能使得受欺負者因得不到支持或宣洩而保持沉默,也可能使得欺負者習得粗暴處理問題的方式。在傾聽的時候是以同理心去傾聽、觀察孩子的需求,體會他們的感受,滿足他們的正常需求,就能引導孩子瞭解自己,主動表達自己,建立起親子間最起碼的信任。請不要為了激勵孩子,而說“這有什麼”“這點困難還能難得住你”之類的話,而是多表達自己的感同身受,比如“是的,這很糟糕”“我明白這很難熬,我也曾經遇到過類似……”

其次,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信心的獲得,家長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質——同理心、清楚的界限和給予挑戰。同理心上文已經提及,清楚的界限主要是對行為規則的把握,與被欺負者的關聯不大,而挑戰則是在兒童在行為過程中獲得自信的重要來源。父母應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協助孩子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 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作出決定並採取行動。父母應克制自己的擔憂, 放手讓孩子做一些日常的事。所以溺愛型的家庭或者母親喜歡越俎代庖的家庭,比較容易產生受欺負者的孩子。一味的表揚和溺愛使孩子生活中缺乏挑戰,越俎代庖的行為使孩子缺少決定的能力, 無法使孩子更自信、更安全地適應變動的世界。

第三,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教給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方法,使孩子面對人際交往包括發生衝突的時候,知道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以及宣洩方式。比如忍讓的界限,在發生什麼情況下沒有必要忍讓下去,什麼時候應該採取反擊,什麼樣的反擊行為是合理的。

第四,就是與學校積極溝通——這種溝通不是告狀,不是班主任簡單的把犯錯的孩子家長請來劈頭蓋臉的批評教育一頓便作罷。與學校溝通實際上非常重要,因為欺負行為是具有反復性的特點,以及欺負行為的發生大多發生時在學校環境。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