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食之美味,以詩代勞——是古詩更能望梅止渴還是打油詩呢?

1、瘦小離家胖了回,

鄉音未改肉成堆。

兒童相見不相識,

驚問胖子你是誰?

2、常常聽說:

廚房有兩種人。

一種人做飯。

一種人吃飯。

做飯的人總有吃飯的時候。

吃飯的人難保沒有做飯的一天。

浸染在廚房世界裡的人,沒人可以跳脫出這輪回的宿命。

3、黃州好豬肉,

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

少著水,

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4、美食煎餅,

五穀磨汁,

覆於平爐,

俄而香起。

面皮入油至脆,

涼後置其上。

麵醬揮灑適意,

後取青蔥、芫荽點綴,

卷而食之。

販夫走卒、將相達官均以食之為美。

餘自幼愛此,

每晨必取之為肴。

既加冠,

遠赴百越求學。

前日閒遊,

忽見樓間小鋪,

上書煎餅二字,

心內憫然。

餘離家二年,

恬然自安,

今始有去鄉之意。

年少讀張翰蓴鱸事,

撫掌而笑,

今方解。

深秋登樓,

北雁南飛,

眺而望遠,

心已遠千里。

似見炊煙嫋嫋,

又聞鄉音近耳:油條亦或脆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