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吊打尼康、索尼!佳能EF85mmF1.4L IS黑科技訪談!

為什麼標題要那麼拉仇恨呢?

因為新85L作為佳能的第四枚85mm定焦,並且是首款搭載IS防抖系統的85mm定焦頭,一開始,我們都覺得這只是理所當然的“堆砌設計”——佳能能做85mm,也有IS防抖,兩個技術1+1=2,

就堆出個85L IS,沒啥了不起。

但看完訪談錄之後,我們才知道佳能在開發這枚鏡頭的時候,出發點是什麼?

為什麼騰龍的VC系列定焦鏡頭只能做到F1.8?

為什麼佳能85L IS會在規格上吊打尼康、索尼(提示一下:關鍵性的原因在於EF卡口是135系統中最大的!)

下面是日本佳能對EF85mm F1.4L IS研發人員的訪談,我們一起瞭解關注下。

山口(產品規劃)——相當於產品經理的角色

下面是山口先生的說法:(黑體字部分為耗子哥點評及發言人的大標題)

佳能EOS系統的第四枚85mm定焦鏡頭,首款搭載IS防抖設計的85mm定焦鏡頭

85mm鏡頭是一個流行的人像攝影焦段,

(在以往佳能的產品中)EF 85mmF1.2 L II USM被許多用戶吐槽價格,而EF85mm F1.8 USM則收到很多用戶回饋,希望增強虛化。

耗子哥:哦!這就是你們做F1.4的理由?

在規劃這個鏡頭的聽證會上,我們收納了許多專業攝影師及婚禮攝影師的意見。原來的EF85mm F1.2L II USM口碑已經相當不錯,而對EF85mm F1.2L II USM的主要吐槽點有:鏡頭太重,長時間使用很累,自動對焦速度慢,這枚鏡頭非常容易拍糊片等等。為此,我們決心開發一款讓你可以放心使用的大光圈定焦鏡頭。

基於(聽證會上大家的吐槽)F1.4光圈、IS防抖系統、快速對焦能力——這三點成為了我們設想中(85mm定焦)手持拍攝的均衡規格,我們決定響應市場對85mm F1.4的呼喚,開發這種產品。

耗子哥:為了吹新品,強行埋汰老85L,哈哈。

我們對這枚新品的商業化開發要求是:可以慢快門手持拍攝(防抖設計)、鏡頭重量小於1Kg、鏡頭的外觀尺寸縮小(相對于原來的EF85mm F1.2 USM)

耗子哥:老85L才多重?你們1.4的鏡頭重量做950g真是不夠意思!

包括婚禮在內的人物肖像拍攝是許多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時刻。 我們的產品除了面向婚禮攝影師,同時意識到產品易用性對各種用戶的重要性,我們的目標是創造能夠在美好時刻保持美麗記憶的產品。

耗子哥:最後這段客套話暴露了一個言外之意,就是原來的85L沒有IS,很多菜鳥容易拍糊,現在加了IS,讓菜鳥們也可以拍出不糊的照片。

岩本(光學設計擔當)——光學設計師

下面是岩本先生的說法:(黑體字部分為耗子哥點評及發言人的大標題)

L級鏡頭的高解析力,焦內焦外的平衡之美

佳能已經擁有EF 85毫米F1.2 L II USM,它是2006年發佈為85mm旗艦。 雖然它具有美麗虛化的各種美譽,但作為作為EF 85毫米F1.4 L ISM的光學設計的目標,我們需要綜合寫實與感性的訴求點進行平衡。

我意識到作為今天的鏡頭,在成像的中心區,需要清晰銳利的表現。而在成像的邊緣區,由於人像攝影的構圖往往主體在中心區,因此成像圈的邊緣區,我們平衡(偏向)美麗的模糊虛化效果。

新85mm F1.4L IS的光學設計就是在考慮實際尺寸、成本的情況下,努力推動發展實現我們設想的這種繪圖性能。

耗子哥:說白了就一句話,這個鏡頭的設計點就是中心銳,邊緣糊,並不是作為頂級產品的思路進行開發。

奧田(メカ設計擔當)——機械結構設計師

下面是奧田先生的說法:(黑體字部分為耗子哥點評及發言人的大標題)

佳能第一次挑戰在85mm定焦上搭載IS防抖結構

當收到產品規劃部門的開發要求時,我們的開發部門對設計的難度感到困惑。對於設計支持IS防抖功能的大光圈鏡頭,確定尺寸和品質的重要因素是IS防抖鏡組的重點。由於大光圈鏡頭具有玻璃鏡片直徑大的特點,要在這種大光圈的鏡頭上安裝IS防抖鏡組,有兩個難點,一是IS防抖鏡組的直徑也要相應加大,這樣IS防抖鏡組會變得沉重,而驅動IS防抖鏡組的馬達就會變得更吃力。因此設計一款85mm F1.4的防抖鏡頭按照產品規劃部門的價格需求,產品生產規模和產品競爭力綜合思考,(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設計需求)“很難”!

但通過採用變通的方法並與其他部門人員的通力協作,例如採用了新型小型化的0.1mm機械部件及新的光學設計,新的玻璃材料等等,(我們實現了設計)限於技術秘密,我在這裡不能透露更詳細的細節。

耗子哥:看完之後明白了一點,怪不得騰龍的防抖系列都是F1.8光圈。

另外,按照這位開發人員的說法,我懷疑新的85L邊緣區畫質妥協或許與IS防抖設計要求有關!(因為大光圈的鏡頭實現IS很難,為了強行IS,在IS鏡組直徑不夠大的情況下,很可能因此犧牲了邊緣區的畫質)

在尺寸、重量的設計限制之下,充分使用了(各種)豐富的玻璃材料修正像差。

岩本:如前所述,大光圈鏡頭的所有鏡頭單元都需要一定的直徑(比小光圈鏡頭更大的直徑),為了控制鏡頭增加大而重的IS防抖鏡組之後造成產品直徑的增加(設計需求是縮小體積),所以(設計85L IS)的時候,減小IS防抖鏡片的直徑並減小IS防抖鏡片的重量成為了一個關鍵點。

通常的說,鏡頭的前鏡片直徑要比後組鏡片直徑大,而鏡頭的鏡片組中,最小的鏡片直徑在光圈葉片的位置附近。為了減小校正光學系統的尺寸和重量,將包括校正光學系統的IS單元放置在孔附近的安裝側。

然而儘管如此,EF85mm F1.4 L IS的IS防抖鏡組重量跟尺寸依然很大,接近佳能EF400mm F2.8L IS II USM這種“大炮”鏡頭的IS防抖鏡組重量!如下圖所示。

(在鏡頭的光學設計上)EF 85mm F1.4L IS USM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校正軸向色差和球面像差。此外,由於景深非常淺,所以(成像面)曲率的校正也是實現高圖像品質的必要因素。

對於這些像差校正,(我們)採用了高折射率的玻璃和具有異常色散特性的玻璃。(老一代的)EF85mm F1.2L II USM的(在2006年3月發行)由於開發的時候還不存在於該玻璃材料。(新85L)採用的這種新玻璃材料占整個鏡頭鏡片組的一半以上,因此,我們能夠在新鏡頭上同時兼備IS防抖功能、小型化、高圖像品質等優點。(例如)將將具有類似UD鏡片的異常色散的玻璃放置在光圈的前面或光圈的附近能有效矯正軸向色差,採用具有高折射率的玻璃作為正透鏡,能提高圖像的平面特性(降低場曲)。

通過有效大量採用EF85mm F1.2LII時代沒有採用的新型玻璃材料和非球面鏡片,我們在沒有螢石鏡片及UD鏡片的情況下,良好的矯正了軸向色差及場曲,我們在減小透鏡尺寸的同時對每個像差進行了校正。 (得益於)可選擇用於光學系統的玻璃材料更豐富,我們通過有效地佈置(設計)實現了高圖像品質和小型化。

耗子哥:在這裡,也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鏡頭黑科技源于“黑科技玻璃”,看來85L IS也大量採用了hoya的新型玻璃。那麼鏡頭的色彩傾向會不會與sigma的art系列類似呢?

挖掘EF卡口極限的光學設計!

岩本:由於光學設計的特點,光圈越靠近卡口位置,後端的透鏡直徑就越大。另一方面,IS單元也是一樣的情況。

因此,在設計上,新的85L IS採用了如下的排列:

(前鏡頭側) - 光圈 - IS單元 - 後鏡組(相機側)

由於光圈距離卡口比較遠,後端鏡組直徑會變大,本來F1.4的大光圈鏡頭後組直徑就很大了,加上IS防抖鏡組,後組鏡片的直徑還要繼續變大,所以如何儘量讓光圈後置,是設計的關鍵。在保持光學性能的同時,我們也盡可能的精簡了IS防抖鏡組和後透鏡組的結構。

(通過以上的努力),我們可用使EF卡口容納新85L最後一枚鏡片的直徑。我認為,當你拿到新鏡頭並從屁股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後鏡組已經逼近EF卡口最大容納直徑。

確定好IS防抖鏡組的佈置之後,接下來是確定最佳的對焦鏡組佈置,並確定整個鏡頭的鏡組分佈。由於整個鏡頭的設計要求小型化,對焦鏡組必須小而輕。在這個鏡頭中,我們採用了一種新的光學類型,它將前組、對焦組、光圈、IS防抖鏡組、後組依次排列。特別是對焦鏡組跟IS防抖鏡組,光學系統設計根據它是凸透鏡組還是凹透鏡組進行大的修改。對焦鏡組設計為凸透鏡組,而IS防抖鏡組被設計為鄰近凹透鏡組。不正確的設計方式可能同樣尺寸的兩個鏡組會互相抵消光線的折射,從而降低折射率。

此外,通過使對焦鏡組成為凸透鏡+凹透鏡+凸透鏡的組合,同時實現重量減輕和高圖像品質。在後組中佈置非球面鏡片,在校正球面像差的同時可以減少後組中的透鏡數量,使得光圈可以盡可能遠離卡口放置。通過以這種方式設計整個鏡頭的基本結構和每個鏡頭組的鏡片配置,我們以某種方式實現了我們的目標。

由於IS防抖鏡組的添加增加了鏡片數量,所以抑制重影也是一個技術問題。在這個鏡頭中,我們的後鏡組採用了3個鏡片膠合。工藝上講,很難把三個鏡片同軸牢固的結合起來,但由於後鏡組是產生“鬼影”的關鍵鏡組,為了減少空氣的接觸面我還是決定採用它(3鏡片膠合)。

最後,雖然鏡頭的鏡片數量隨著IS防抖鏡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通過膠合鏡片的設計及採用ASC鍍膜的第八個鏡片,我們還是進一步抑制了鬼影。

徹底挑戰小型化

奧田:選擇何種環形USM馬達執行AF對焦驅動取決於(對焦鏡組直徑、鏡頭外直徑)的大小,目前佳能有多種環形USM馬達可供選擇。小型化設計的防抖鏡頭佳能EF35mm F2 IS USM和EF 85mm F1.8 USM採用的小型USM環形馬達在許多EF鏡頭中被使用。(如何縮小85L IS的體積,直徑,用小一號的USM馬達)以光學部門為首的設計師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請注意一下,佳能上一代EF85mm F1.2L II USM已經使用了佳能直徑最大的USM馬達,就跟EF400mm F2.8L IS II USM這種“大炮鏡頭”一樣的馬達!(下圖是兩代85L的馬達對比,右邊是85L IS的馬達,確實小了一圈)

(在設計新85L IS的過程中)也有必要設計一個尺寸儘量小的IS防抖鏡組,佳能在防抖鏡組的驅動結構中使用了陶瓷材料的零件縮小結構尺寸,降低了需求的驅動推力,從而有助於IS防抖鏡組的尺寸和重量設計。

下圖是多款佳能EF鏡頭的IS防抖鏡組大小比較,看著妥妥的高科技啊!

下圖是佳能EF85mm F1.4L IS新設計的對焦鏡組

由於是大光圈定焦鏡頭,所以景深很淺,鏡頭對AF也要求極高的精度。(由於是F1.4的鏡頭,相對於其他大部分鏡頭而言)對焦透鏡組還是偏重,佳能為此改進了制動機構,使整體的耐用性及電機“刹車性能”均優於以往的“L系列”鏡頭。

EF85mm F1.4L IS採用具有優異耐久性的滾珠軸承作為驅動機構,降低了載荷,提高了拉拔性能,同時提高了精度。此外,採用滾珠軸承也有助於高速AF。雖然設計上以有限的電機功率移動較重的對焦鏡組,但是由於可以減小摩擦力,所以依然可以實現快速移動對焦鏡組。

(緊湊化的設計)使USM單元幾乎貼著玻璃的外沿,使空間效率最大化,有助於小型化和輕量化。為了尺寸、重量的限制及85mm F1.4的高規格需求,佳能花了很多時間調整機械和光學設計,大量尺寸在0.1mm左右的機械部件加入實用行列。

佳能85mm F1.4L IS可以實現4.0檔的相機抖動校正效果(焦距為85 mm,使用EOS - 1 D X Mark II時,符合CIPA標準)。

它是佳能第一個使用F1.4的大光圈並實現IS功能的鏡頭。我們想通過小型化設計及IS防抖功能,(讓您)嘗試舒適的使用感覺。

高品質的可靠性

奧田:雖然我們一直在輕量化設計方面做出廣泛的努力,但由於它仍然是一個接近1公斤的鏡頭,所以(意外跌落)的影響會比較厲害,為了提高可靠性,新85L的結構設計上採用“阻尼器”結構。

具體的做法是將鏡頭的濾鏡槽設計成中凹的結構,擋板結構可以當鏡頭跌落地面的時候吸能保護鏡身。而全長固定的鏡頭結構有助於分散衝擊力。(指前後組鏡頭相對固定的鏡頭)由於新85L IS是內對焦結構,鏡頭的全長固定,而且具有比較大的口徑(可以容納“阻尼器”防摔設計)。

但這個設計要在所有的EF鏡頭中推廣那是不可能的。必須根據鏡頭的構造和類比的基礎上需要的產品才會採用。除了本鏡頭之外,還採用“阻尼器”設計的EF鏡頭有EF24 - 70mmF4 L IS USM、EF 11 - 24mm F4 L USM、EF 35mm F 1.4 L II USM、EF 24 - 105mm F4 L IS II USM。

最後寄語

山口:在未來,對高圖元的需求正在增加,它(85LIS)(在高圖元需求下)是一枚高度可用的鏡頭,您可以用手持的方式拍攝(也能得到高圖元的優質解析力)。作為人物肖像鏡頭,該鏡頭在眾多優異的選擇當中,具有均衡的“繪圖性能”、“防抖性能”、“重量及尺寸控制”,我強烈的推薦它。

一直以來,室內及夜間拍攝都不得不提高ISO感光度(從而降低了畫質),而現在,使用EF85L IS,你在戶外將會有很多機會進行手持拍攝,即使長時間使用都不易疲勞,大大的拓展了影像的可能性!

我意識到作為今天的鏡頭,在成像的中心區,需要清晰銳利的表現。而在成像的邊緣區,由於人像攝影的構圖往往主體在中心區,因此成像圈的邊緣區,我們平衡(偏向)美麗的模糊虛化效果。

新85mm F1.4L IS的光學設計就是在考慮實際尺寸、成本的情況下,努力推動發展實現我們設想的這種繪圖性能。

耗子哥:說白了就一句話,這個鏡頭的設計點就是中心銳,邊緣糊,並不是作為頂級產品的思路進行開發。

奧田(メカ設計擔當)——機械結構設計師

下面是奧田先生的說法:(黑體字部分為耗子哥點評及發言人的大標題)

佳能第一次挑戰在85mm定焦上搭載IS防抖結構

當收到產品規劃部門的開發要求時,我們的開發部門對設計的難度感到困惑。對於設計支持IS防抖功能的大光圈鏡頭,確定尺寸和品質的重要因素是IS防抖鏡組的重點。由於大光圈鏡頭具有玻璃鏡片直徑大的特點,要在這種大光圈的鏡頭上安裝IS防抖鏡組,有兩個難點,一是IS防抖鏡組的直徑也要相應加大,這樣IS防抖鏡組會變得沉重,而驅動IS防抖鏡組的馬達就會變得更吃力。因此設計一款85mm F1.4的防抖鏡頭按照產品規劃部門的價格需求,產品生產規模和產品競爭力綜合思考,(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設計需求)“很難”!

但通過採用變通的方法並與其他部門人員的通力協作,例如採用了新型小型化的0.1mm機械部件及新的光學設計,新的玻璃材料等等,(我們實現了設計)限於技術秘密,我在這裡不能透露更詳細的細節。

耗子哥:看完之後明白了一點,怪不得騰龍的防抖系列都是F1.8光圈。

另外,按照這位開發人員的說法,我懷疑新的85L邊緣區畫質妥協或許與IS防抖設計要求有關!(因為大光圈的鏡頭實現IS很難,為了強行IS,在IS鏡組直徑不夠大的情況下,很可能因此犧牲了邊緣區的畫質)

在尺寸、重量的設計限制之下,充分使用了(各種)豐富的玻璃材料修正像差。

岩本:如前所述,大光圈鏡頭的所有鏡頭單元都需要一定的直徑(比小光圈鏡頭更大的直徑),為了控制鏡頭增加大而重的IS防抖鏡組之後造成產品直徑的增加(設計需求是縮小體積),所以(設計85L IS)的時候,減小IS防抖鏡片的直徑並減小IS防抖鏡片的重量成為了一個關鍵點。

通常的說,鏡頭的前鏡片直徑要比後組鏡片直徑大,而鏡頭的鏡片組中,最小的鏡片直徑在光圈葉片的位置附近。為了減小校正光學系統的尺寸和重量,將包括校正光學系統的IS單元放置在孔附近的安裝側。

然而儘管如此,EF85mm F1.4 L IS的IS防抖鏡組重量跟尺寸依然很大,接近佳能EF400mm F2.8L IS II USM這種“大炮”鏡頭的IS防抖鏡組重量!如下圖所示。

(在鏡頭的光學設計上)EF 85mm F1.4L IS USM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校正軸向色差和球面像差。此外,由於景深非常淺,所以(成像面)曲率的校正也是實現高圖像品質的必要因素。

對於這些像差校正,(我們)採用了高折射率的玻璃和具有異常色散特性的玻璃。(老一代的)EF85mm F1.2L II USM的(在2006年3月發行)由於開發的時候還不存在於該玻璃材料。(新85L)採用的這種新玻璃材料占整個鏡頭鏡片組的一半以上,因此,我們能夠在新鏡頭上同時兼備IS防抖功能、小型化、高圖像品質等優點。(例如)將將具有類似UD鏡片的異常色散的玻璃放置在光圈的前面或光圈的附近能有效矯正軸向色差,採用具有高折射率的玻璃作為正透鏡,能提高圖像的平面特性(降低場曲)。

通過有效大量採用EF85mm F1.2LII時代沒有採用的新型玻璃材料和非球面鏡片,我們在沒有螢石鏡片及UD鏡片的情況下,良好的矯正了軸向色差及場曲,我們在減小透鏡尺寸的同時對每個像差進行了校正。 (得益於)可選擇用於光學系統的玻璃材料更豐富,我們通過有效地佈置(設計)實現了高圖像品質和小型化。

耗子哥:在這裡,也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鏡頭黑科技源于“黑科技玻璃”,看來85L IS也大量採用了hoya的新型玻璃。那麼鏡頭的色彩傾向會不會與sigma的art系列類似呢?

挖掘EF卡口極限的光學設計!

岩本:由於光學設計的特點,光圈越靠近卡口位置,後端的透鏡直徑就越大。另一方面,IS單元也是一樣的情況。

因此,在設計上,新的85L IS採用了如下的排列:

(前鏡頭側) - 光圈 - IS單元 - 後鏡組(相機側)

由於光圈距離卡口比較遠,後端鏡組直徑會變大,本來F1.4的大光圈鏡頭後組直徑就很大了,加上IS防抖鏡組,後組鏡片的直徑還要繼續變大,所以如何儘量讓光圈後置,是設計的關鍵。在保持光學性能的同時,我們也盡可能的精簡了IS防抖鏡組和後透鏡組的結構。

(通過以上的努力),我們可用使EF卡口容納新85L最後一枚鏡片的直徑。我認為,當你拿到新鏡頭並從屁股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後鏡組已經逼近EF卡口最大容納直徑。

確定好IS防抖鏡組的佈置之後,接下來是確定最佳的對焦鏡組佈置,並確定整個鏡頭的鏡組分佈。由於整個鏡頭的設計要求小型化,對焦鏡組必須小而輕。在這個鏡頭中,我們採用了一種新的光學類型,它將前組、對焦組、光圈、IS防抖鏡組、後組依次排列。特別是對焦鏡組跟IS防抖鏡組,光學系統設計根據它是凸透鏡組還是凹透鏡組進行大的修改。對焦鏡組設計為凸透鏡組,而IS防抖鏡組被設計為鄰近凹透鏡組。不正確的設計方式可能同樣尺寸的兩個鏡組會互相抵消光線的折射,從而降低折射率。

此外,通過使對焦鏡組成為凸透鏡+凹透鏡+凸透鏡的組合,同時實現重量減輕和高圖像品質。在後組中佈置非球面鏡片,在校正球面像差的同時可以減少後組中的透鏡數量,使得光圈可以盡可能遠離卡口放置。通過以這種方式設計整個鏡頭的基本結構和每個鏡頭組的鏡片配置,我們以某種方式實現了我們的目標。

由於IS防抖鏡組的添加增加了鏡片數量,所以抑制重影也是一個技術問題。在這個鏡頭中,我們的後鏡組採用了3個鏡片膠合。工藝上講,很難把三個鏡片同軸牢固的結合起來,但由於後鏡組是產生“鬼影”的關鍵鏡組,為了減少空氣的接觸面我還是決定採用它(3鏡片膠合)。

最後,雖然鏡頭的鏡片數量隨著IS防抖鏡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通過膠合鏡片的設計及採用ASC鍍膜的第八個鏡片,我們還是進一步抑制了鬼影。

徹底挑戰小型化

奧田:選擇何種環形USM馬達執行AF對焦驅動取決於(對焦鏡組直徑、鏡頭外直徑)的大小,目前佳能有多種環形USM馬達可供選擇。小型化設計的防抖鏡頭佳能EF35mm F2 IS USM和EF 85mm F1.8 USM採用的小型USM環形馬達在許多EF鏡頭中被使用。(如何縮小85L IS的體積,直徑,用小一號的USM馬達)以光學部門為首的設計師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請注意一下,佳能上一代EF85mm F1.2L II USM已經使用了佳能直徑最大的USM馬達,就跟EF400mm F2.8L IS II USM這種“大炮鏡頭”一樣的馬達!(下圖是兩代85L的馬達對比,右邊是85L IS的馬達,確實小了一圈)

(在設計新85L IS的過程中)也有必要設計一個尺寸儘量小的IS防抖鏡組,佳能在防抖鏡組的驅動結構中使用了陶瓷材料的零件縮小結構尺寸,降低了需求的驅動推力,從而有助於IS防抖鏡組的尺寸和重量設計。

下圖是多款佳能EF鏡頭的IS防抖鏡組大小比較,看著妥妥的高科技啊!

下圖是佳能EF85mm F1.4L IS新設計的對焦鏡組

由於是大光圈定焦鏡頭,所以景深很淺,鏡頭對AF也要求極高的精度。(由於是F1.4的鏡頭,相對於其他大部分鏡頭而言)對焦透鏡組還是偏重,佳能為此改進了制動機構,使整體的耐用性及電機“刹車性能”均優於以往的“L系列”鏡頭。

EF85mm F1.4L IS採用具有優異耐久性的滾珠軸承作為驅動機構,降低了載荷,提高了拉拔性能,同時提高了精度。此外,採用滾珠軸承也有助於高速AF。雖然設計上以有限的電機功率移動較重的對焦鏡組,但是由於可以減小摩擦力,所以依然可以實現快速移動對焦鏡組。

(緊湊化的設計)使USM單元幾乎貼著玻璃的外沿,使空間效率最大化,有助於小型化和輕量化。為了尺寸、重量的限制及85mm F1.4的高規格需求,佳能花了很多時間調整機械和光學設計,大量尺寸在0.1mm左右的機械部件加入實用行列。

佳能85mm F1.4L IS可以實現4.0檔的相機抖動校正效果(焦距為85 mm,使用EOS - 1 D X Mark II時,符合CIPA標準)。

它是佳能第一個使用F1.4的大光圈並實現IS功能的鏡頭。我們想通過小型化設計及IS防抖功能,(讓您)嘗試舒適的使用感覺。

高品質的可靠性

奧田:雖然我們一直在輕量化設計方面做出廣泛的努力,但由於它仍然是一個接近1公斤的鏡頭,所以(意外跌落)的影響會比較厲害,為了提高可靠性,新85L的結構設計上採用“阻尼器”結構。

具體的做法是將鏡頭的濾鏡槽設計成中凹的結構,擋板結構可以當鏡頭跌落地面的時候吸能保護鏡身。而全長固定的鏡頭結構有助於分散衝擊力。(指前後組鏡頭相對固定的鏡頭)由於新85L IS是內對焦結構,鏡頭的全長固定,而且具有比較大的口徑(可以容納“阻尼器”防摔設計)。

但這個設計要在所有的EF鏡頭中推廣那是不可能的。必須根據鏡頭的構造和類比的基礎上需要的產品才會採用。除了本鏡頭之外,還採用“阻尼器”設計的EF鏡頭有EF24 - 70mmF4 L IS USM、EF 11 - 24mm F4 L USM、EF 35mm F 1.4 L II USM、EF 24 - 105mm F4 L IS II USM。

最後寄語

山口:在未來,對高圖元的需求正在增加,它(85LIS)(在高圖元需求下)是一枚高度可用的鏡頭,您可以用手持的方式拍攝(也能得到高圖元的優質解析力)。作為人物肖像鏡頭,該鏡頭在眾多優異的選擇當中,具有均衡的“繪圖性能”、“防抖性能”、“重量及尺寸控制”,我強烈的推薦它。

一直以來,室內及夜間拍攝都不得不提高ISO感光度(從而降低了畫質),而現在,使用EF85L IS,你在戶外將會有很多機會進行手持拍攝,即使長時間使用都不易疲勞,大大的拓展了影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