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脫貧攻堅曲江在行動|翻開這本日記,感受這片土地的厚重

扶貧日誌

七月流火,扶貧攻堅戰正在三秦大地上全面拉開,成千上萬的扶貧幹部與幫扶對象圍繞實施產業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綜合施策,打造“五個美麗”樣板,

齊心協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一同翻開西安曲江文化產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鹿樹社同志的扶貧日記,走近扶貧攻堅的第一戰場。

幫扶對象:唐德群(42歲)

我與唐德群兄長唐德有(右)合影

唐德群家庭基本情況

住址:周至縣馬召鎮上馬村

家庭人均收入:2830元

致貧原因:殘疾

母親:李秀花,82歲,長期慢性病

兄長:唐德有,48歲,初中文化,殘疾

兄嫂:郭春鳳,39歲,小學文化,慢性病,智力低下

侄兒:唐建平,20歲,小學文化,在外打工,失聯一年

侄女:唐玉娥,16歲,輟學在外打工

用心,扶貧的過程是回歸

走在厚重的土地上

農村之于我,其實並不陌生。我是農民的兒子。6月9日,當我成為“一對一幫扶工作”中的幫扶幹部時,我的內心竟莫名湧出一些親近感。

6 月 9 日

從曲江到周至,2個小時的車程之後,我來到了“一對一”幫扶物件唐德群的家中,然而他不在家……因為殘疾的原因,

他並未娶妻,而是和老母親、哥哥嫂嫂一家住在一起。哥哥唐德有也患有殘疾,所以兩家人分戶不分家。兄長唐德有和患有慢性病、智力低下的嫂子留在家中照顧老母親,弟弟唐德群(即我的幫扶對象)則遠在洛陽打工養家。

習總書記提出“大愛扶貧,

不忘初心”,正是這次難得的扶貧經歷,讓我遠離喧囂回歸自我,重新踏上了厚重溫暖的土地。

連續三天的摸底、走訪和談心,從開始的防備、質疑到後來的真誠、感動,我深深為貧困家庭艱難的生活焦慮,又為他們勇敢面對生活的努力而震撼。

萬幸的是,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低保、合療、大病醫保、殘疾人補貼等基礎保障都很健全;通過觀察分析,我把自己的扶貧目標確立為:針對唐德有一家勞力不足的現狀,找到適合他們的農村落地專案,讓唐德群早日回家,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走產業扶持的道路而最終實現脫貧。

用情,扶貧的目標是扶志

扶貧幫困落到實處

7 月 4 日

哥哥唐德有初中文化,識字不多,身有殘疾,為了幫助他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我從網上買了好幾本關於養殖、種植的書,還借著空餘時間,把重點都標注了出來。

又是一個週六,我帶了些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來到了唐大哥家。我把書中的重點一句句用陝西話講給他聽,他有一句沒一句的聽著,“嗯”著,忽然說:“這養豬還有這門道呢,不過我勤快點,沒事。”在一次次的接觸和聊天中,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變化,他開始主動諮詢你一些事情,並詳細過問扶貧措施的落地事項……這些變化都讓我感覺到一種被信任的重托。

7月4日,我帶著一台嶄新的微耕機敲響了唐德有家的大門。因為我知道還有一個月,就該種小麥了。家裡的2畝半河灘地,便是唐德有一年的生計。身有殘疾、體力不支的老唐,要用多少時間才能播種完成啊!他的老母親李秀花摸著曲江擔保同志們捐款買來的微耕機,不住的誇讚:“你們幹部還挺懂種地啊,這東西好,不費勁!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寶貝!”

用力,扶貧的落地是行動

要設身處地真扶貧

7月11日

送了微耕機,我一直在和唐家商量有沒有養殖產業脫貧致富的想法。眾所周知,周至縣內最知名的、產業鏈最成熟的經濟作物是獼猴桃。如果可以將玉米改種獼猴桃,不僅可以保證往後幾年的土地收益,還打通了西安市大力宣導的產業、生態脫貧幫困政策,更不用發愁獼猴桃的產銷問題。

曲江擔保的融資增信客戶裡有很多農業養殖和畜牧屠宰加工企業,同志們委託我和老唐商量:在院子的角落處修個豬圈,讓大媽和嫂子在家養上幾頭豬崽……再聯繫鎮上農業站的技術人員定期來家裡指導一些專業的飼養技術,等豬出欄了,我們幫助聯繫收購企業。每個人都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一起為全家脫貧出分力。

不知不覺,整整一個月過去了,我和唐大哥一家人聊著天,一起歸置院子,打掃衛生,讓他們從身邊環境的改善中感受到變化。我發現,只有你設身處地的融入灶前院落,才能深知貧困家庭的不易,才能做到解決實際困難,做到真扶貧。

我想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踏踏實實靠自己的勞動實現脫貧,我和曲江擔保同志們的扶貧幫困之路永遠在路上……

鹿樹社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編輯:劉鳴

審核:劉冬

扶貧幫困落到實處

7 月 4 日

哥哥唐德有初中文化,識字不多,身有殘疾,為了幫助他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我從網上買了好幾本關於養殖、種植的書,還借著空餘時間,把重點都標注了出來。

又是一個週六,我帶了些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來到了唐大哥家。我把書中的重點一句句用陝西話講給他聽,他有一句沒一句的聽著,“嗯”著,忽然說:“這養豬還有這門道呢,不過我勤快點,沒事。”在一次次的接觸和聊天中,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變化,他開始主動諮詢你一些事情,並詳細過問扶貧措施的落地事項……這些變化都讓我感覺到一種被信任的重托。

7月4日,我帶著一台嶄新的微耕機敲響了唐德有家的大門。因為我知道還有一個月,就該種小麥了。家裡的2畝半河灘地,便是唐德有一年的生計。身有殘疾、體力不支的老唐,要用多少時間才能播種完成啊!他的老母親李秀花摸著曲江擔保同志們捐款買來的微耕機,不住的誇讚:“你們幹部還挺懂種地啊,這東西好,不費勁!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寶貝!”

用力,扶貧的落地是行動

要設身處地真扶貧

7月11日

送了微耕機,我一直在和唐家商量有沒有養殖產業脫貧致富的想法。眾所周知,周至縣內最知名的、產業鏈最成熟的經濟作物是獼猴桃。如果可以將玉米改種獼猴桃,不僅可以保證往後幾年的土地收益,還打通了西安市大力宣導的產業、生態脫貧幫困政策,更不用發愁獼猴桃的產銷問題。

曲江擔保的融資增信客戶裡有很多農業養殖和畜牧屠宰加工企業,同志們委託我和老唐商量:在院子的角落處修個豬圈,讓大媽和嫂子在家養上幾頭豬崽……再聯繫鎮上農業站的技術人員定期來家裡指導一些專業的飼養技術,等豬出欄了,我們幫助聯繫收購企業。每個人都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一起為全家脫貧出分力。

不知不覺,整整一個月過去了,我和唐大哥一家人聊著天,一起歸置院子,打掃衛生,讓他們從身邊環境的改善中感受到變化。我發現,只有你設身處地的融入灶前院落,才能深知貧困家庭的不易,才能做到解決實際困難,做到真扶貧。

我想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踏踏實實靠自己的勞動實現脫貧,我和曲江擔保同志們的扶貧幫困之路永遠在路上……

鹿樹社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編輯:劉鳴

審核: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