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共有產權住房調查:和政府共同擁有一套房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強調的是房地產發展的首要目標是實現“住有所居”,讓住房回歸其居住屬性。最近一段時間,各地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樓市調控的創新舉措。

這其中尤其以北京的共有產權住房政策最為引人矚目。這共有產權是怎麼個共有法?它真的能讓更多的人“住有所居”嗎?我們一起來看記者在北京的調查。

北京推共有產權住房 政府和家庭共同佔有房屋產權

北京,一個承載了多少人的夢想的城市。

這裡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更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對每個在這裡奮鬥的人來說,樓市,一直連接著他們最敏銳的那根神經。房價的漲跌波動,都在動搖或者堅定著那些“新北京人”留守、打拼的心願。

而最近幾周,時常佔據版面的頭條,正是“共有產權房”。那麼,在北京究竟發生了什麼?

北京住建委在官方網站發佈消息,就新的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公開徵集意見。

一旦新政實行,在北京,區別于普通商品房的自住房、限價房、經適房,都會變成共有產權房。

記者聯繫到了一個叫孫明的90後年輕人,他願意和記者聊一聊共有產權房,畢竟這可能會帶給他命運的轉變。

一坐下,孫明就拿出了這樣一個綠色的本子,

北京市工作居住證。這是他成為“新北京人”的證明。

孫明介紹,“我現在是研發工程師,我們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我在公司有一定的納稅額度,我們公司有名額,就可以幫我申請。”

孫明的單位在昌平城區南部的高科技園。今年26歲的他已經結婚,愛人同樣是到北京來打拼的非京籍人士。兩個人在園區旁邊每個月花2500塊租一個兩居室。

2016年拿到工作居住證,孫明就有了在京購房的資格。

那他這個“新北京人”有沒有在市區買房子的經濟實力呢?

朝陽區的東壩鄉在東五環以外,機場二高速以裡,兩年之內可能通地鐵,是發展速度非常快的新片區。雖然片區裡還有大片沒開工建設的地塊,信號燈和路燈也是4月份剛剛通的電,但是,緊鄰東五環的常青藤社區,一套90平米的二手商品房,價格已達到580萬,每平米6萬多。首套房的首付是30%,200萬。

孫明說,200萬的首付,

對我來說不工作個5年或者10年,很難湊齊這樣一個首付,我覺得這可能還有一個家庭方面的原因,我自己也付不起這樣一個首付。

來自湖北漢川的孫明,家庭條件有限,父母並不能在買房上幫他太多。因為在北京沒有自己的房子,他和愛人考慮暫時不生小孩兒。那麼,把對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兒?孫明嘗試著去申購每一個他有資格參與的自住房項目。

所謂的自住房,是2013年北京市住建委推出的一種政策性商品房,面向符合條件的家庭,價格比周邊商品住房低30%左右,五年內不得上市,五年後上市收益的30%上交財政。自住房每一兩個月推出一個,每個項目幾百套不等。

1年的時間,孫明參加了四次搖號,都沒搖中。

朝陽區推出的政策性住房大多集中在東壩鄉。富興鵬城是一處在建住宅,距離均價6萬的常青藤社區不過200米。剛剛打好地基,工程進度剛剛到地下停車庫。包含不到400套自住型住房,去年12月份完成申購登記。最終搖到號的家庭可以以22000元/平米的價格選房。

孫明的愛人在朝陽區工作,因而他有資格參加,就試了試運氣。在住建委網站上,記者找到富興鵬城自住房的搖號結果公示。他在12萬人裡搖到了78680號。在採訪中聊起來,孫明甚至記不得自己搖了幾號,因為在他看來,那個號碼是幾,也沒有多重要。

孫明告訴記者:“選房的流程是一優的人全部選完了,再是二優的,再是三優的。對三優而言你選到多少號都是意義不大的。”

共有產權新政明確提出:對“新北京人” 房源供應不少於30%

明知希望渺茫,孫明為什麼還要不停地申購自住房呢?孫明稱,我是覺得我多去嘗試一下,說不定有一個政策下來,有機會了,我這個項目我儘量申請。

孫明填寫申購申請,就好像在給自己留一個念想。而孫明等的那個政策真的來了。共有產權新政明確提出,“滿足在本區工作的非本市戶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應不少於30%”。

孫明說:“我就覺得真的是在重視‘新北京人’這個群體,因為這樣以後搖號的時候,就會有30%的配比直接配比給‘新北京人’,也就是以前三優、四優的人員,不用一優二優的人在前面,三優四優的人永遠沒有機會。”

北京自住房專案,最新的一個叫錦都花園,在朝陽區的常營,黃渠地鐵站附近。6月中旬剛剛進行了申購報名,是孫明參加申購的第5個項目。往常,自住房項目的審核只需要一二十個工作日,錦都花園的項目卡在新政頒佈的關口。審核結果遲遲沒有公佈,讓申購的家庭都焦急不堪。但孫明的心情卻相當不錯,和之前4次完全不同。因為錦都花園,要按照新北京人占比30%的新規實行了。

孫明說:“這個項目對我而言如果我運氣夠好的話,我是有機會搖到自住房的,而以前的項目,運氣再怎麼樣,都沒有辦法的。”

共有產權新政的一大亮點,就是“新北京人”可以獲得30%的房源配比,這讓每次搖號都陪跑的孫明看到了希望。那麼,作為自住房的升級版,共有產權房能否做到抑制投機,保護剛需?讓有投機心理的人退出,讓有實實在在居住需求的人安心?

在東壩鄉富興鵬城的西側,有一棟高層住宅,叫麗灣家園。2014年北京市推出的最早一批500多套自住房就在這裡。剛剛交房不久,記者在麗灣家園門口碰到一位大媽。

這位大媽是北京當地人,一家三口住在城區的一套小房子裡,兒子到了結婚的年齡,家庭收入不高,符合兩限房政策,交了申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搖到了麗灣家園的號,選了房,今年3月剛拿了鑰匙。

兩限房,是2014年之前一種保障性住房,照顧京籍低收入群體,已經被自住房取代。同是這棟麗灣家園的高層,限價房9900元/平米,500多套自住房22000元/平米,商品房售價在4萬多元/平米。

以同等商品房1/4的價格拿下房子,正好可以給大媽的兒子娶媳婦用了吧?

“愛住就住,不愛住過兩年往外一租不就完了,這剛裝修完了不捨得租就是了,他現在是不讓你賣,還沒房本呢。”這位大媽的言語並沒有透露出居住剛需得到滿足的欣喜,這讓記者稍感意外。那這,不就有違政府推出政策性住房的初衷了嗎?

帶著這一疑問,記者聯繫北京市住建委,住建委的工作人員幫記者聯繫到了北京市房地產研究協會的秘書長陳志。陳志作為專家,參與起草了共有產權新政的暫行辦法。

陳志說:“家庭通過買房獲得財產性收益,這實際上是財產性增長,或者是凸顯了住房的金融屬性。在這一次共有產的自住性商品房的制度設計上,我們實際上抑制了很多這方面的個人的需求。”

江蘇淮安:2007年開始提供共有產權房

其實,以共有產權的方式,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同時,做到抑制投機炒房,在國內早有先例。2007年開始,江蘇淮安向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共有產權房,已有10年時間。

入住8年內,家庭可以按照房子的原價買下政府手裡的產權;滿8年後房屋可以上市,政府和家庭按照評估價四六分成獲得售房款。

江蘇省淮安市住建局住房保障處處長吳延宏稱:“按照比例分這個收益的話很合理,老百姓很接受,還有一個政府讓利給老百姓很明顯,在我這個幾年之內你買回去的話,我政府的產權是不漲的。”

未來五年 北京將推25萬套共有產的自住房

對比之前的自住房,北京把單身個人的申購的年齡限制,從25歲以上提高了30歲。這在論壇裡被有的人吐槽。但從資源使用的角度,兩口子住,比一個單身漢住,將達到更高的效率。

陳志解釋:“引導吧,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引導買房的個體,能夠逐漸推遲入市的時間,提高住房的使用效率,因為這種自住型商品住房也有一定的建築週期。”

未來,共有產的自住房,確保每個專案都拿出30%的房源給“新北京人”。據測算,以往參與申購的群體,非京籍家庭的占比其實正好在30%左右。

陳志說,作為北京來說,首先是移民城市,北京歷來就是非常寬容的,包容的,接納全國各地的人進入的。我們認為30%足以覆蓋符合條件在京買房的這樣的家庭的需要的。這個資料應該是大大超過具有條件的那些(非京籍)家庭。

2016年,北京市二手房交易量大概在26萬套,新房交易量在6萬左右,合計32萬套左右。而2016年,北京推出的自住房項目一共有13個,總計7449套,只是32萬這個資料的約2%。如何讓共有產權自住房惠及更多家庭?

陳志說,未來五年,北京將有150萬套的住宅供應,這其中會有25萬套用於共有產的自住型住房提供。

25萬套共有產的自住房分5年推出,平均每年5萬套,這個資料將是2016年7000多套的7倍。現在政府每推出一個自住型住房項目,參與申購的家庭都在十幾萬,如果一年就能消化5萬,相信孫明在北京擁有自己房子的夢想很快就將實現。

孫明說:“自住房我覺得還是可以企及的,隨著他的供給不斷加大,因為畢竟我覺得我還算年輕,所以在北京還有機會,不管是自住房,因為商品房也是一直在漲價的。我只是說,我還是對未來盲目的自信。”

編後:北京共有產權新政,通過政府持有部分產權的方式,抑制有投機炒房衝動的人,讓他們別來攪政策性住房的局,這就保障了真正需要房子的年輕人能有機會買房。根據記者的調查,如果正要實施起來,應該會起到很好的效果。現在廣東、重慶也都推出了共有產權的探索。在未來,隨著各地類似政策的推出,更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家庭有希望圓夢,真正實現住有所居。

面向符合條件的家庭,價格比周邊商品住房低30%左右,五年內不得上市,五年後上市收益的30%上交財政。自住房每一兩個月推出一個,每個項目幾百套不等。

1年的時間,孫明參加了四次搖號,都沒搖中。

朝陽區推出的政策性住房大多集中在東壩鄉。富興鵬城是一處在建住宅,距離均價6萬的常青藤社區不過200米。剛剛打好地基,工程進度剛剛到地下停車庫。包含不到400套自住型住房,去年12月份完成申購登記。最終搖到號的家庭可以以22000元/平米的價格選房。

孫明的愛人在朝陽區工作,因而他有資格參加,就試了試運氣。在住建委網站上,記者找到富興鵬城自住房的搖號結果公示。他在12萬人裡搖到了78680號。在採訪中聊起來,孫明甚至記不得自己搖了幾號,因為在他看來,那個號碼是幾,也沒有多重要。

孫明告訴記者:“選房的流程是一優的人全部選完了,再是二優的,再是三優的。對三優而言你選到多少號都是意義不大的。”

共有產權新政明確提出:對“新北京人” 房源供應不少於30%

明知希望渺茫,孫明為什麼還要不停地申購自住房呢?孫明稱,我是覺得我多去嘗試一下,說不定有一個政策下來,有機會了,我這個項目我儘量申請。

孫明填寫申購申請,就好像在給自己留一個念想。而孫明等的那個政策真的來了。共有產權新政明確提出,“滿足在本區工作的非本市戶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應不少於30%”。

孫明說:“我就覺得真的是在重視‘新北京人’這個群體,因為這樣以後搖號的時候,就會有30%的配比直接配比給‘新北京人’,也就是以前三優、四優的人員,不用一優二優的人在前面,三優四優的人永遠沒有機會。”

北京自住房專案,最新的一個叫錦都花園,在朝陽區的常營,黃渠地鐵站附近。6月中旬剛剛進行了申購報名,是孫明參加申購的第5個項目。往常,自住房項目的審核只需要一二十個工作日,錦都花園的項目卡在新政頒佈的關口。審核結果遲遲沒有公佈,讓申購的家庭都焦急不堪。但孫明的心情卻相當不錯,和之前4次完全不同。因為錦都花園,要按照新北京人占比30%的新規實行了。

孫明說:“這個項目對我而言如果我運氣夠好的話,我是有機會搖到自住房的,而以前的項目,運氣再怎麼樣,都沒有辦法的。”

共有產權新政的一大亮點,就是“新北京人”可以獲得30%的房源配比,這讓每次搖號都陪跑的孫明看到了希望。那麼,作為自住房的升級版,共有產權房能否做到抑制投機,保護剛需?讓有投機心理的人退出,讓有實實在在居住需求的人安心?

在東壩鄉富興鵬城的西側,有一棟高層住宅,叫麗灣家園。2014年北京市推出的最早一批500多套自住房就在這裡。剛剛交房不久,記者在麗灣家園門口碰到一位大媽。

這位大媽是北京當地人,一家三口住在城區的一套小房子裡,兒子到了結婚的年齡,家庭收入不高,符合兩限房政策,交了申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搖到了麗灣家園的號,選了房,今年3月剛拿了鑰匙。

兩限房,是2014年之前一種保障性住房,照顧京籍低收入群體,已經被自住房取代。同是這棟麗灣家園的高層,限價房9900元/平米,500多套自住房22000元/平米,商品房售價在4萬多元/平米。

以同等商品房1/4的價格拿下房子,正好可以給大媽的兒子娶媳婦用了吧?

“愛住就住,不愛住過兩年往外一租不就完了,這剛裝修完了不捨得租就是了,他現在是不讓你賣,還沒房本呢。”這位大媽的言語並沒有透露出居住剛需得到滿足的欣喜,這讓記者稍感意外。那這,不就有違政府推出政策性住房的初衷了嗎?

帶著這一疑問,記者聯繫北京市住建委,住建委的工作人員幫記者聯繫到了北京市房地產研究協會的秘書長陳志。陳志作為專家,參與起草了共有產權新政的暫行辦法。

陳志說:“家庭通過買房獲得財產性收益,這實際上是財產性增長,或者是凸顯了住房的金融屬性。在這一次共有產的自住性商品房的制度設計上,我們實際上抑制了很多這方面的個人的需求。”

江蘇淮安:2007年開始提供共有產權房

其實,以共有產權的方式,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同時,做到抑制投機炒房,在國內早有先例。2007年開始,江蘇淮安向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共有產權房,已有10年時間。

入住8年內,家庭可以按照房子的原價買下政府手裡的產權;滿8年後房屋可以上市,政府和家庭按照評估價四六分成獲得售房款。

江蘇省淮安市住建局住房保障處處長吳延宏稱:“按照比例分這個收益的話很合理,老百姓很接受,還有一個政府讓利給老百姓很明顯,在我這個幾年之內你買回去的話,我政府的產權是不漲的。”

未來五年 北京將推25萬套共有產的自住房

對比之前的自住房,北京把單身個人的申購的年齡限制,從25歲以上提高了30歲。這在論壇裡被有的人吐槽。但從資源使用的角度,兩口子住,比一個單身漢住,將達到更高的效率。

陳志解釋:“引導吧,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引導買房的個體,能夠逐漸推遲入市的時間,提高住房的使用效率,因為這種自住型商品住房也有一定的建築週期。”

未來,共有產的自住房,確保每個專案都拿出30%的房源給“新北京人”。據測算,以往參與申購的群體,非京籍家庭的占比其實正好在30%左右。

陳志說,作為北京來說,首先是移民城市,北京歷來就是非常寬容的,包容的,接納全國各地的人進入的。我們認為30%足以覆蓋符合條件在京買房的這樣的家庭的需要的。這個資料應該是大大超過具有條件的那些(非京籍)家庭。

2016年,北京市二手房交易量大概在26萬套,新房交易量在6萬左右,合計32萬套左右。而2016年,北京推出的自住房項目一共有13個,總計7449套,只是32萬這個資料的約2%。如何讓共有產權自住房惠及更多家庭?

陳志說,未來五年,北京將有150萬套的住宅供應,這其中會有25萬套用於共有產的自住型住房提供。

25萬套共有產的自住房分5年推出,平均每年5萬套,這個資料將是2016年7000多套的7倍。現在政府每推出一個自住型住房項目,參與申購的家庭都在十幾萬,如果一年就能消化5萬,相信孫明在北京擁有自己房子的夢想很快就將實現。

孫明說:“自住房我覺得還是可以企及的,隨著他的供給不斷加大,因為畢竟我覺得我還算年輕,所以在北京還有機會,不管是自住房,因為商品房也是一直在漲價的。我只是說,我還是對未來盲目的自信。”

編後:北京共有產權新政,通過政府持有部分產權的方式,抑制有投機炒房衝動的人,讓他們別來攪政策性住房的局,這就保障了真正需要房子的年輕人能有機會買房。根據記者的調查,如果正要實施起來,應該會起到很好的效果。現在廣東、重慶也都推出了共有產權的探索。在未來,隨著各地類似政策的推出,更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家庭有希望圓夢,真正實現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