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核桃節|栽下“搖錢樹” 結出“富民果”——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紀實

點上面的“隴南成縣發佈”就可以訂閱哦!

“昔日看山愁白頭,

今天眺望滿山金”是對隴南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八月時節,走進成縣,看山山綠,看水水清。在溝梁上、田野裡,核桃樹長勢旺盛,青果累累,這些大大小小、遍佈城鄉的核桃樹,不僅改善著成縣的生態環境,也是成縣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金蛋蛋”網上銷九州

“你家鮮核桃的確不錯!這次給我再拍20斤!”一位北京的回頭客對“靠譜的核老大”土特產品店負責人楊峰說。

“核桃真的太棒了,我和家人都很喜歡吃核桃,但當地超市里的有點貴,你家核桃價格實惠,不但核桃仁飽滿,而且口感好、特別香!”而這,僅僅只是成縣核桃等優質農特產品,借助互聯網+實現網銷的一個縮影。

在“靠譜的核老大”土特產網點店,現在該店鮮核桃已累計銷售近300筆,負責人楊峰說,成縣核桃雖然品質很好,但由於傳統銷售模式單一,市場具有局限性,銷售缺少活力,所以一直未得到外界認知。而現在,隨著“互聯網+”的介入,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走網路銷售管道,實現了核桃產銷與“互聯網+”的完美對接,

品質優良的成縣核桃也越來越受到全國各地朋友的喜愛。

“小核桃”創出“大效益”

成縣的一斤核桃在蘭州能賣到十幾、甚至二十多元錢。真是應驗了“綠果果”也會變成了“金蛋蛋”。站在自家的果田裡,成縣紅川鎮東槐村老支書張懷說“現在我們村上的人,可是把核桃當成寶,家家戶戶都種核桃。”

今年,他家10畝核桃樹全部掛果,青皮核桃收了4000多公斤。現在,該村靠種植核桃樹,

全村收入上萬元的有20多戶。種植戶們還探索出“核桃+地膜洋芋+黃豆”、“核桃+地膜大蒜”和“核桃+中藥材”間作套種新模式,再加上賣核桃苗,每畝地一年下來最少可以收入3500多元。

地處甘肅省東南部的成縣不僅是全國核桃重點生產縣,還是我省核桃大縣。成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分佈廣泛、品種繁多。

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大城市,讓成縣核桃很難以走出大山,只能在傳統集市上賣。

如何讓農民群眾通過核桃這一主導產業增產又增收,一直是成縣縣委、政府最關心的事,也是動腦筋、想辦法最多的事。

近年來,成縣在隴南率先嘗試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破解“農民收入哪裡來”,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實現了以核桃為主的農產品與網路大市場的有效對接,開闢出了一條網上銷售農產品的新管道。

在核桃產業發展上,成縣堅持以生態建設為目標,把核桃產業作為全縣特色產業的主導產業,依託項目牽動,行政推動,發展規模擴基地、搞科研提素質、強管理增效益、抓行銷促流通,著力推進50萬畝核桃基地建設。通過多年努力,成縣逐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城關至紙坊、城關至宋坪、城關至黃渚、城關至二郎的四條萬畝核桃林帶,輻射帶動全縣17個鄉鎮245個行政村實現了核桃全覆蓋。

至目前,全縣共開辦網店920家,電商企業22家,電商平臺9個,物流快遞企業40家,建成縣、鄉兩級網貨供應平臺26家,共組織開展各類電商培訓111期17527人次,電子商務全產業鏈各環節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7100餘人,累計電商銷售總額10.61億元,其中2017年累計銷售1.18億元。

“綠色效應”拉動“鐵杆產業”

核桃是成縣人的驕傲。如今,成縣核桃樹種出了生態致富的“綠色效應”,產值達4億多元,已成為我國核桃種植大縣及全國核桃主產區之一,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

2007年,成縣被國家公佈為“核桃標準化示範縣”,2010年成縣選育的“隴南15號”被評為全國優良品種,2012年在第十九屆楊淩農高會上榮獲“後稷獎”。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成縣核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經檢測,成縣核桃富含氨基酸,同時,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均位於同類產品高值。

從對鉛鋅支柱產業的過度依賴,到把核桃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常抓不懈,再到開發眾多領域的多元發展,這就是成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求變之路。

如何發展壯大這一富民產業,成縣提出了打造全國“規模化種植,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產業化經營”重點縣的核桃產業發展目標,同時,這裡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濕潤的氣候環境、良好的土地資源更適合核桃生長。

現如今,核桃產業遍佈成縣田間地頭、溝壑山丘,且產量逐年呈上升趨勢,如何讓這一主導產業成為農民群眾致富增收的“鐵杆產業”,近年來,成縣提出打造全國核桃“規模化種植,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產業化經營”重點縣的構想,通過擴建基地、改良品種、加大土地流轉、扶持合作社發展、培育龍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等措施,大大提升了產業的發展層次。

如今,成縣已擁有核桃林50多萬畝,核桃樹1100萬株,人均擁有50株,2016年核桃產量2.1571萬噸,產值達4.3億元,農民核桃人均收入近2200元。

(劉敏 陳東平 報導)

監製:燕海潮

在核桃產業發展上,成縣堅持以生態建設為目標,把核桃產業作為全縣特色產業的主導產業,依託項目牽動,行政推動,發展規模擴基地、搞科研提素質、強管理增效益、抓行銷促流通,著力推進50萬畝核桃基地建設。通過多年努力,成縣逐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城關至紙坊、城關至宋坪、城關至黃渚、城關至二郎的四條萬畝核桃林帶,輻射帶動全縣17個鄉鎮245個行政村實現了核桃全覆蓋。

至目前,全縣共開辦網店920家,電商企業22家,電商平臺9個,物流快遞企業40家,建成縣、鄉兩級網貨供應平臺26家,共組織開展各類電商培訓111期17527人次,電子商務全產業鏈各環節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7100餘人,累計電商銷售總額10.61億元,其中2017年累計銷售1.18億元。

“綠色效應”拉動“鐵杆產業”

核桃是成縣人的驕傲。如今,成縣核桃樹種出了生態致富的“綠色效應”,產值達4億多元,已成為我國核桃種植大縣及全國核桃主產區之一,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

2007年,成縣被國家公佈為“核桃標準化示範縣”,2010年成縣選育的“隴南15號”被評為全國優良品種,2012年在第十九屆楊淩農高會上榮獲“後稷獎”。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成縣核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經檢測,成縣核桃富含氨基酸,同時,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均位於同類產品高值。

從對鉛鋅支柱產業的過度依賴,到把核桃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常抓不懈,再到開發眾多領域的多元發展,這就是成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求變之路。

如何發展壯大這一富民產業,成縣提出了打造全國“規模化種植,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產業化經營”重點縣的核桃產業發展目標,同時,這裡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濕潤的氣候環境、良好的土地資源更適合核桃生長。

現如今,核桃產業遍佈成縣田間地頭、溝壑山丘,且產量逐年呈上升趨勢,如何讓這一主導產業成為農民群眾致富增收的“鐵杆產業”,近年來,成縣提出打造全國核桃“規模化種植,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產業化經營”重點縣的構想,通過擴建基地、改良品種、加大土地流轉、扶持合作社發展、培育龍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等措施,大大提升了產業的發展層次。

如今,成縣已擁有核桃林50多萬畝,核桃樹1100萬株,人均擁有50株,2016年核桃產量2.1571萬噸,產值達4.3億元,農民核桃人均收入近2200元。

(劉敏 陳東平 報導)

監製:燕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