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喉|眾多綜藝被貼「千人一面」標籤,中國式現象級要如何邁出尷尬格局?

眾所周知,影視圈歷來有著紮堆跟風的現象,綜藝節目當下這麼火熱,

竟然也是「不甘落後」。很多真人秀題材雷同、名字相似。再加上相差無幾的節奏、風格相仿的字幕,如果不是參與明星嘉賓有所不同,觀眾難免會冒出一句臺詞——我到底在看什麼節目?

我們有一個奇妙的習慣,有人抬頭望天,所有的人都爭先效仿,殊不知第一個人只是因為流鼻血。當下,一個「中國有嘻哈」站了起來,隨即千千萬萬個「孿生兄弟」也站了起來,例如很快傳出的「中國有爵士」、「中國有藍調」、「中國有雷鬼」等一系列小眾音樂節目。

這種取名紮堆和環節設定千篇一律的現象屢見不鮮,數量的增加不能用品質的下降作為代價,如何正視綜藝節目的前行模式,值得思考。

多數綜藝節目的模式設定被套路

當下的綜藝節目儼然形成了固有套路:但凡是親子類真人秀,不外乎是父母手忙腳亂,兒女天真活潑;但凡是生活類真人秀,不外乎去山清水秀的郊外,玩一回廚藝挑戰;但凡是競技類真人秀,不外是團隊作戰窘態百出。這種尷尬的戶外真人秀大多帶有深深的韓式烙印,而節目形式、遊戲環節的雷同,本就是韓國電視人的隱憂。然而創造乏力的瓶頸,也同時影響著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綜藝節目。

比如「美國好聲音」和「美國偶像」等逐漸變得不溫不火、後繼乏力。

為什麼綜藝節目會發生如此的尷尬局面?原因有三:首先,中國大部分綜藝是買來的版權,遊戲環節可以原封不動的搬上來,可是忽略了觀眾們也是會去看原版的。韓國的綜藝為什麼那麼火,是因為用心在做,如果一旦鬆懈立馬就會被淘汰,工作人員很可能沒飯吃。而中國的就不會,

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其次,跟風一擁而上。這是中國最普遍的現象,看見別的電視臺賺錢了,就趕緊買版權過來做,或者草草的原創就開播了,導致節目品質差。第三,明星出場費過高,導致節目組經費緊張。而韓國明星出場費是普遍比較低的,中國拍一期出場費是韓國的N倍,所以韓國明星不得不用心做,很有可能會被代替。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現在已經具有較高人氣的節目,

最重要的是推陳出新,讓觀眾時不時地看到新鮮感,才能保住現有市場份額。同時,未來電視綜藝市場戶外真人秀是發展趨勢,但老牌的棚內綜藝依舊是收視保障。戶外真人秀節目符合時下市場對於新節目模式的渴望,但市場冷靜下來後,節目雷同、嘉賓重複、成本過高都成為戶外真人秀節目的弊病。其實不管哪種模式的綜藝節目,最根本的還是節目內容比拼,內容充實才是好節目的王道。

其實,綜藝節目屬於模式節目,很多是棚內節目,這些節目通常有一個標誌性的模式感道具,這一道具是節目核心創意的外化形式,比如「中國好聲音」的轉椅。版權原因,其他節目在借鑒時通常會做出改變。不過產量豐厚的韓國節目並非全是原創,他們非常擅長創新性模仿,從模仿日本節目到歐美節目乃至中國節目,慣用的一種做法是保留外化道具,改變節目的類型和內容。

為什麼韓國綜藝節目那麼火?

第一,季播形式 。韓國綜藝節目幾乎都是以季播形式播出。但對當下韓國綜藝節目「季播」而言,「季播」已不再指的是以三個月為期的傳統時間限度,更加偏向於按照收視進行調控的非長期的節目播出形式。 出現以季播為主局面的原因是將收視率作為評判節目優劣的標準。根據節目播出後的收視率,有的節目會因為持續低迷的收視率而被迫完結,被新的節目接檔,有的節目會因為高收視率在一季結束後繼續下一季的製作甚至轉為長期固定節目。 同樣,收視率也是推動季播節目換季與改版的動力之一。節目原有收視下滑的時候,一般會通過結束本季拍攝,對參演成員進行調整或對節目進行改版後推出下一季,以此來做出挽救收視的嘗試。

第二,「第三人稱」增強互動效果。精美的後期效果一直以來都是韓國綜藝節目的特色。在錄製完成後對節目進行剪輯和製作,後期製作中的音樂與字幕往往可以起到加強敘事、增加娛樂效果的作用。一般是以「第三人稱」視角對節目中成員或者發生的事情進行評論,甚至「吐槽」,以引起共鳴。 除了這些生動形象的後期動畫,犀利而又搞笑的「吐槽」字幕加強了節目的娛樂效果。

第三,「娛樂+」的多元模式 。韓國綜藝節目數量眾多,且節目主題新穎、創意十足。而韓國綜藝對其節目主題創新的方法,不妨稱之為「娛樂+」模式。「娛樂+」指的是綜藝節目在主題策劃時,在娛樂節目的基礎上加上非綜藝主題,兩者相結合形成帶有「專業性」特點的綜藝節目。除此之外,韓國當下綜藝市場中,有線電視臺還有許多與罕見體裁相結合的節目:

綜藝節目的創新之門在哪裡?

綜上所述,綜藝節目如果不重視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堅持推陳出新,必然導致缺乏核心競爭力而始終處於弱勢地位。由此可見,實現形式內容、價值定位、宣傳行銷模式等多方位的突破和創新,是綜藝節目發展的必經之路。

首先是形式和內容的創新。綜藝節目的形式創新,必須注重的是形式創新和內容創新的統一。只有加強外在的節目形式和內在的節目內容的共同變革,才能真正促進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因此,綜藝節目創新不能流於形式,不能只在表面上下功夫,要促進節目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強調對節目內涵的更新和充實。

其次是價值定位的創新。綜藝節目的生命力與它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塑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綜藝節目應當把價值創新作為節目創新的核心內容。綜藝節目不應當僅僅追求娛樂價值和商業利益,而應讓觀眾感受到其社會責任感的回歸和社會價值的顯現。綜藝節目在開辦過程中,在實現娛樂價值的同時,更應注重宣導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培養宣傳健康的審美觀以及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

為此,我國的綜藝節目在未來的道路中,一定要堅守自己的節操,丟掉酬薪,拿起真心!

招聘欄

「娛樂調查局」現招新媒體內容編輯、視頻後期若干,簡歷和作品發往hr@staff-smartfun.com,敬候您的到來。

「娛樂調查局」新銳娛樂產業媒體,聚焦影視、遊戲、網娛、IP、VR、動漫、音樂等泛娛樂產業資訊,並提供各種衍生服務。

娛樂調查局

你的過去我不願過問

那是你的事情

你的未來我希望參與

這是我的榮幸

公眾號版權歸娛樂調查局創作團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我們

yulediaochaju@sina.com

其實,綜藝節目屬於模式節目,很多是棚內節目,這些節目通常有一個標誌性的模式感道具,這一道具是節目核心創意的外化形式,比如「中國好聲音」的轉椅。版權原因,其他節目在借鑒時通常會做出改變。不過產量豐厚的韓國節目並非全是原創,他們非常擅長創新性模仿,從模仿日本節目到歐美節目乃至中國節目,慣用的一種做法是保留外化道具,改變節目的類型和內容。

為什麼韓國綜藝節目那麼火?

第一,季播形式 。韓國綜藝節目幾乎都是以季播形式播出。但對當下韓國綜藝節目「季播」而言,「季播」已不再指的是以三個月為期的傳統時間限度,更加偏向於按照收視進行調控的非長期的節目播出形式。 出現以季播為主局面的原因是將收視率作為評判節目優劣的標準。根據節目播出後的收視率,有的節目會因為持續低迷的收視率而被迫完結,被新的節目接檔,有的節目會因為高收視率在一季結束後繼續下一季的製作甚至轉為長期固定節目。 同樣,收視率也是推動季播節目換季與改版的動力之一。節目原有收視下滑的時候,一般會通過結束本季拍攝,對參演成員進行調整或對節目進行改版後推出下一季,以此來做出挽救收視的嘗試。

第二,「第三人稱」增強互動效果。精美的後期效果一直以來都是韓國綜藝節目的特色。在錄製完成後對節目進行剪輯和製作,後期製作中的音樂與字幕往往可以起到加強敘事、增加娛樂效果的作用。一般是以「第三人稱」視角對節目中成員或者發生的事情進行評論,甚至「吐槽」,以引起共鳴。 除了這些生動形象的後期動畫,犀利而又搞笑的「吐槽」字幕加強了節目的娛樂效果。

第三,「娛樂+」的多元模式 。韓國綜藝節目數量眾多,且節目主題新穎、創意十足。而韓國綜藝對其節目主題創新的方法,不妨稱之為「娛樂+」模式。「娛樂+」指的是綜藝節目在主題策劃時,在娛樂節目的基礎上加上非綜藝主題,兩者相結合形成帶有「專業性」特點的綜藝節目。除此之外,韓國當下綜藝市場中,有線電視臺還有許多與罕見體裁相結合的節目:

綜藝節目的創新之門在哪裡?

綜上所述,綜藝節目如果不重視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堅持推陳出新,必然導致缺乏核心競爭力而始終處於弱勢地位。由此可見,實現形式內容、價值定位、宣傳行銷模式等多方位的突破和創新,是綜藝節目發展的必經之路。

首先是形式和內容的創新。綜藝節目的形式創新,必須注重的是形式創新和內容創新的統一。只有加強外在的節目形式和內在的節目內容的共同變革,才能真正促進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因此,綜藝節目創新不能流於形式,不能只在表面上下功夫,要促進節目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強調對節目內涵的更新和充實。

其次是價值定位的創新。綜藝節目的生命力與它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塑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綜藝節目應當把價值創新作為節目創新的核心內容。綜藝節目不應當僅僅追求娛樂價值和商業利益,而應讓觀眾感受到其社會責任感的回歸和社會價值的顯現。綜藝節目在開辦過程中,在實現娛樂價值的同時,更應注重宣導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培養宣傳健康的審美觀以及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

為此,我國的綜藝節目在未來的道路中,一定要堅守自己的節操,丟掉酬薪,拿起真心!

招聘欄

「娛樂調查局」現招新媒體內容編輯、視頻後期若干,簡歷和作品發往hr@staff-smartfun.com,敬候您的到來。

「娛樂調查局」新銳娛樂產業媒體,聚焦影視、遊戲、網娛、IP、VR、動漫、音樂等泛娛樂產業資訊,並提供各種衍生服務。

娛樂調查局

你的過去我不願過問

那是你的事情

你的未來我希望參與

這是我的榮幸

公眾號版權歸娛樂調查局創作團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我們

yulediaochaj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