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魅族的創新力廣受世界範圍好評,已成為業界臨摹的首選

從本土國貨的智慧手機業界情勢來看,目前OPPO手機取代了小米與華為,成為國內市場銷售份額最大的品牌,但與OPPO手機國內第一份額所不相符的是網路上對於OPPO手機高價低配的聲討之聲一直不絕於耳。

這個狀況與最近備受好評,在創新力元素上大秀肌肉成為熱議的魅族手機風格迥異,那麼問題來了:對於魅族堅持的創新力方向,與OPPO手機堅持的配置中庸重視體驗的風格,你更支持誰?

硬體堆疊跑分論已經過時了

其實網路上很多人對於OPPO手機大賣且穩穩坐在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王座上的狀況表示不服,

其爭議的焦點就在於OPPO手機對於處理器配置的選擇方面並不足夠重視,但處理器不夠旗艦,產品卻賣出了比旗艦更旗艦的價格。對於這個現象來說小編認為還是人們的偏見在作祟,雖然早幾年就開始盛行處理器跑分決勝負的論調,但事實上我們發現性能跑分是一件事,而用戶體驗則是另一件事,
造成二者之間關聯性不大的重要因素就是很多廠商忽視了在設計之初就加入對用戶體驗作為前提的設計指導,只是一廂情願的提供給使用者硬體的堆疊,而沒有真正想過使用者需要的是什麼。OPPO手機能夠大行其道,無疑就是看到了這個問題並解決了這個廠商設計與用戶需求的矛盾。

OPPO引領體驗與配置的中庸路線

我們看到OPPO手機雖然硬體配備不夠頂級,硬體的創新力元素也比較欠缺,但勝在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均衡的體驗方案,在OPPO手機上,你可以獲得優質的做工和精緻感十足的設計,對於日常功能的優化打磨也很到位,不會讓你感受到使用層面的短板,能夠將智慧手機打磨成均衡的中庸之道這本身也算是一種成功。

再加上OPPO手機在管道建設、明星代言以及與電視媒體一直保持的良好關係,才成為了OPPO問鼎市場的不二法寶。

魅族走出“重設計、兼顧配置與體驗打磨”的新路

然而小編認為魅族所採用的重創新,兼顧硬體配備與體驗優化的全新路線更為可取,

魅族注重產品的打磨、性能配備以及相關使用者體驗方面做得都能令人滿意,但是魅族這種“重設計;兼顧配置與體驗打磨”的方式對於品牌的技術與設計積澱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們都知道科技創新力意味著什麼,這種設計創新力也並不是每一個品牌都具備的,而對於魅族來說恰恰具備這個能力,魅族手機雖然相對小眾,但屢屢在設計上能夠開風氣之先,而且在產品的品控嚴謹性上也做得比較到位,可以說魅族的新方向,完全是為其量身訂造的。

魅族手機堅持的創新力也一直為友商所模仿借鑒,魅族手機標誌性的mback腰圓鍵,如今在很多友商機型中也可以發現相似度極高的模仿;魅族PRO 6機身背部的天線條,呈現出與機身邊緣和四角弧度相呼應的一刀切天線設計,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友商機身上最熱衷的模仿秀。然而最近這一次魅族PRO7上開啟的機身背後搭載的全新畫屏設計,無疑給友商的模仿之路帶來了極高的難度,由此可見友商的賣力模仿,從本質上就已等於承認了魅族創造力的價值。我們看到不僅國內媒體與用戶對魅族青睞有加,海外國際大媒體The Verge、Mashable、Digital Trends 同樣對於魅族的創新力元素盛讚不已,可以說魅族引領的創新力已經跨越了種族與語言,成為世界範圍所認可的珍稀元素。

而且在產品的品控嚴謹性上也做得比較到位,可以說魅族的新方向,完全是為其量身訂造的。

魅族手機堅持的創新力也一直為友商所模仿借鑒,魅族手機標誌性的mback腰圓鍵,如今在很多友商機型中也可以發現相似度極高的模仿;魅族PRO 6機身背部的天線條,呈現出與機身邊緣和四角弧度相呼應的一刀切天線設計,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友商機身上最熱衷的模仿秀。然而最近這一次魅族PRO7上開啟的機身背後搭載的全新畫屏設計,無疑給友商的模仿之路帶來了極高的難度,由此可見友商的賣力模仿,從本質上就已等於承認了魅族創造力的價值。我們看到不僅國內媒體與用戶對魅族青睞有加,海外國際大媒體The Verge、Mashable、Digital Trends 同樣對於魅族的創新力元素盛讚不已,可以說魅族引領的創新力已經跨越了種族與語言,成為世界範圍所認可的珍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