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紹興各大醫院紛紛“搭上”空中120 使用率如何?

本周,新昌縣人民醫院建成“空中救援”直升機停機坪。

下月,諸暨市人民醫院的空中救援直升機停機坪將完工。在此之前,紹興市中心醫院推出了空中救援停機坪,並於今年1月17日聯合浙大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舉行了直升機急救演練。

今年紹興市醫院紛紛“搭上”空中120,急救力量似乎正在從“地面時代”飛向“航空時代”。

不過,記者昨天從最早推出空中120急救項目的紹興市中心醫院瞭解到,停機坪推出7個多月以來,尚無一人使用。

曾兩次有患者提出使用空中120

紹興市中心醫院的直升機停機坪位於急診室門口,8月26日上午10時許,記者看到,這處直徑約十幾米的綠色圓形停機坪上停著不少私家車。保安介紹,由於醫院停車位緊張,停機坪平時用於停車,等到需要停直升機時再臨時疏散。“從家屬發出請求,到直升機飛到醫院,中間花費的時間用於疏散停車足夠了。”醫院工作人員介紹。

據悉,今年1月17日該院舉行直升機急救演練時,

停機坪上曾停過一架從邵逸夫醫院飛來的直升機,之後,這裡再沒有直升機降落。

並不是沒有需求。就在1月17日演練當天,就有一位腦出血患者的家屬緊急聯繫了紹興市中心醫院,希望用直升機。當時是上午11時許,家屬打來求救電話時,患者尚在趕往醫院的路上,家屬希望醫院能儘快與合作方“金匯通航”公司聯繫,早日登機。

恰好“金匯通航”的有關領導正在醫院參加演練活動,

該領導當即與空管部門進行聯繫,得到的答覆令人失望:由於航空管制,中午12時左右這一時段直升機不能起飛。最後,使用直升機救援的計畫被放棄。

另一位想打“飛的”的患者是一位高危妊娠的孕婦。孕婦來自溫州,她剛到紹興市中心醫院就表示要去省婦保醫院,請醫院幫忙聯繫急救直升機轉院。急救室護士長戴亞琴接待了孕婦,在她分析了利弊後,

孕婦仍堅持要求直升機轉院。然而,“金匯通航”公司的值班人員在詳細詢問產婦的病情後,建議還是就地在市中心醫院救治。

救護車快還是飛機快?為您算算時間賬

為什麼“金匯通航”會建議孕婦不要搭乘空中120?一是出於救護力量的考慮。和救護車一樣,直升機上配備專門的急救設備,在轉院途中,也會有醫護人員守候,以隨時處理緊急情況。機上救護力量一般來說由“金匯通航”公司提供,

對於產科這麼專業的救護,公司往往不如醫院的專科醫護人員。

二是出於對急救時間的精確計算。救護車快還是飛機快?乍一看,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飛機當然比汽車快,這也正是急救直升機的價值所在。但真正計算起來,就會發現答案並不那麼絕對。

戴亞琴護士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患者提出打“飛的”轉院的請求後,醫院需要與“金匯通航”的專家團隊電話溝通,確認患者病情是否適合坐直升機,雙方溝通需要時間。下了“訂單”後,直升機從協作醫院——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飛到紹興約需要20分鐘時間。直升機到達市中心醫院後,從落地到醫護人員把患者送上直升機,直升機重新起飛,按規定應在10分鐘內完成。“我們1月17日演練時用時近8分鐘。”戴亞琴護士長介紹,直升機救護對於醫護人員從著裝到動作都有嚴格的要求,如不能戴帽子,要穿連體衣,只能從飛機前面走等等,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為掌握操作要領,醫院6名醫生、6名護士培訓了整整兩天。

載上患者的直升機返程,直奔最近的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空中飛行還需要20分鐘,即使不算降落地面後邵逸夫醫院接收患者的時間,也需要耗時50分鐘。

而救護車需要多少時間呢?前面提到的那位腦出血患者在尋求直升機轉院無望後,無奈坐上了醫院的救護車,由於正是中午時間,路途中沒有碰到交通擁堵,僅用了40多分鐘就趕到了邵逸夫醫院下沙分院。據瞭解,根據規定,救護車的回應時間是1分鐘之內,即醫護人員及急救車司機從接到指令到坐上車,用時不能超過1分鐘。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他不建議紹興患者打“飛的”去杭州看病,一方面是紹興本地醫院的醫療水準從全省來看並不差。另一方面,紹興到杭州距離較近,與救護車相比,飛機的速度優勢並不明顯。如有患者確需上級醫院緊急手術的,考慮到目前紹興各大醫院都與上級大醫院有合作關係,完全可以一邊通知上級醫院專家火速坐車趕到紹興,一邊為患者做手術準備,銜接順利的話,其效率比直接轉送上級醫院更高。

何況,直升機救援還受到天氣條件、航空管制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那個令護士們至今心碎的小患兒

直升機救援自有其優勢,它拓展了救援的管道,構建了更立體的救援網路,使急救從地面向空中延伸。

戴亞琴一直惦記著一名年僅4歲的小患者,儘管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說起這名小患者,從醫多年的她還是聲音哽咽。

那是去年年底,醫院急診室來了一位4歲的先天性心臟病小患兒。患兒曾在上海兒童醫院治療過,不料出院後心臟病復發,因為情況緊急,爸爸媽媽抱著孩子就近找到市中心醫院。當戴亞琴告知,以孩子的病情,必須馬上送上級醫院,建議送省兒保時,孩子的媽媽一下子跪在了急診室大廳裡。媽媽哭著說,他們試過,孩子的病只有上海兒童醫院能救。

時間太緊,高鐵票買不到,只有救護車送。救護車一路鳴笛,狂奔了3個多小時,眼看快到醫院了,前面交通擁堵,救護車被迫停了下來。停車的位置是一處高架橋,與上海兒童醫院的直線距離不過200米,醫院大樓坐在車裡都能看到。

然而,救護車被困在車陣中,動彈不得,大家抬頭看看醫院,又低頭看看患兒,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絕望。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患兒終於停止了呼吸,就在救護車上。

“如果那個時候有急救直升機就好了。”戴亞琴略微仰起了頭,她怕眼淚會流下來。她說,從上海回來後,陪車的兩位護士都是一邊幹活一邊抹眼淚。

在戴亞琴看來,考慮到紹興的地理位置,如果患者需要緊急轉運上海,直升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紹興到上海,汽車大約需要3個多小時,而飛機只需要1個小時,哪怕算上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耗時,比較起救護車轉運,它的時間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

記者瞭解到,直升機急救在我省其它地區也偶有使用。如麗水曾有一名患者,在轉運邵逸夫醫院急救時,就乘坐了直升機,前後用時一個多小時,而該地汽車開到邵逸夫醫院約需4小時。

除了飛行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限制,能破解交通擁堵困境直達目的地也是直升機救援的明顯優勢,這一優勢在車禍救援中尤其明顯。

根據宣傳資料,空中救援適用於車禍造成的創傷、休克,急性心梗、腦出血、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肺栓塞、主動脈夾層、急性中毒等需要快速轉運的急危重症患者。

空中“救護車”跑一趟需要多少錢?

直升機救援收費幾何?晚報此前已有報導,根據不同機型,通常直升機救援的市場費用在4萬元到7萬元一小時,如果是一般小直升機,到杭州需要4萬元,到上海7萬元。這個費用當然比救護車要高得多,一輛救護車從市中心醫院到杭州,車輛使用費是600元,再加車上醫護人員急救費用400元,一般1000元即可。

不管是打“飛的”還是叫救護車,目前,這筆費用都不進醫保,由患者個人承擔。對這筆費用,患者能接受嗎?

在市中心醫院,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患者,有人表示,“飛一趟,好幾萬元就沒了,確實肉痛。”也有人表示,“真到了救命的時候,這點錢就花得值了。”

護士長戴亞琴的感受是,對於普通市民來說,高昂的空中救援費用確實讓人望而卻步,但對這個數字不敏感的消費群體肯定也有,尤其是在富庶的柯橋,會有一些老闆願意拿金錢來換時間。她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救護車送患者去杭州時,有4輛賓士車隨行“護駕”。類似的情況急診室的護士們經常能碰到,4萬~7萬元的空中救援費用對這類患者不會構成壓力。

記者瞭解,空中醫療急救萌芽於2008年汶川地震時,但真正起步也就這兩年,主要由民營航空公司發起,再在全國各大城市選擇有影響力的三甲醫院加盟,構建成一張大的空中急救網。目前在浙江省佈局的就有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發起的“空中120”聯盟、中飛醫療有限公司發起的“中國空中急救醫院聯盟”,都成立於2016年。兩家公司在省內都有各自不同的合作醫院,已構成競爭之勢,如市中心醫院加入的是“空中120”聯盟,新昌縣人民醫院加入的是“中國空中急救醫院聯盟”。

這些民營航空公司正不斷加快在全國“攻城掠地”的步伐,“金匯通航”計畫今年佈局25個省,“中飛醫療”已在北京、廣東、江蘇、山東、重慶等地布點,充分說明了大家十分看好未來中國空中救援市場,預計隨著國家對空運開放的步伐加快,這一市場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

(原標題《我市各大醫院紛紛“搭上”空中120 已有醫院的停機坪上,大半年沒停過一架急救直升機,為啥?》,原作者鐘宏嬌 單明銘 。編輯朱銀燕)

確認患者病情是否適合坐直升機,雙方溝通需要時間。下了“訂單”後,直升機從協作醫院——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飛到紹興約需要20分鐘時間。直升機到達市中心醫院後,從落地到醫護人員把患者送上直升機,直升機重新起飛,按規定應在10分鐘內完成。“我們1月17日演練時用時近8分鐘。”戴亞琴護士長介紹,直升機救護對於醫護人員從著裝到動作都有嚴格的要求,如不能戴帽子,要穿連體衣,只能從飛機前面走等等,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為掌握操作要領,醫院6名醫生、6名護士培訓了整整兩天。

載上患者的直升機返程,直奔最近的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空中飛行還需要20分鐘,即使不算降落地面後邵逸夫醫院接收患者的時間,也需要耗時50分鐘。

而救護車需要多少時間呢?前面提到的那位腦出血患者在尋求直升機轉院無望後,無奈坐上了醫院的救護車,由於正是中午時間,路途中沒有碰到交通擁堵,僅用了40多分鐘就趕到了邵逸夫醫院下沙分院。據瞭解,根據規定,救護車的回應時間是1分鐘之內,即醫護人員及急救車司機從接到指令到坐上車,用時不能超過1分鐘。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他不建議紹興患者打“飛的”去杭州看病,一方面是紹興本地醫院的醫療水準從全省來看並不差。另一方面,紹興到杭州距離較近,與救護車相比,飛機的速度優勢並不明顯。如有患者確需上級醫院緊急手術的,考慮到目前紹興各大醫院都與上級大醫院有合作關係,完全可以一邊通知上級醫院專家火速坐車趕到紹興,一邊為患者做手術準備,銜接順利的話,其效率比直接轉送上級醫院更高。

何況,直升機救援還受到天氣條件、航空管制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那個令護士們至今心碎的小患兒

直升機救援自有其優勢,它拓展了救援的管道,構建了更立體的救援網路,使急救從地面向空中延伸。

戴亞琴一直惦記著一名年僅4歲的小患者,儘管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說起這名小患者,從醫多年的她還是聲音哽咽。

那是去年年底,醫院急診室來了一位4歲的先天性心臟病小患兒。患兒曾在上海兒童醫院治療過,不料出院後心臟病復發,因為情況緊急,爸爸媽媽抱著孩子就近找到市中心醫院。當戴亞琴告知,以孩子的病情,必須馬上送上級醫院,建議送省兒保時,孩子的媽媽一下子跪在了急診室大廳裡。媽媽哭著說,他們試過,孩子的病只有上海兒童醫院能救。

時間太緊,高鐵票買不到,只有救護車送。救護車一路鳴笛,狂奔了3個多小時,眼看快到醫院了,前面交通擁堵,救護車被迫停了下來。停車的位置是一處高架橋,與上海兒童醫院的直線距離不過200米,醫院大樓坐在車裡都能看到。

然而,救護車被困在車陣中,動彈不得,大家抬頭看看醫院,又低頭看看患兒,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絕望。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患兒終於停止了呼吸,就在救護車上。

“如果那個時候有急救直升機就好了。”戴亞琴略微仰起了頭,她怕眼淚會流下來。她說,從上海回來後,陪車的兩位護士都是一邊幹活一邊抹眼淚。

在戴亞琴看來,考慮到紹興的地理位置,如果患者需要緊急轉運上海,直升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紹興到上海,汽車大約需要3個多小時,而飛機只需要1個小時,哪怕算上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耗時,比較起救護車轉運,它的時間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

記者瞭解到,直升機急救在我省其它地區也偶有使用。如麗水曾有一名患者,在轉運邵逸夫醫院急救時,就乘坐了直升機,前後用時一個多小時,而該地汽車開到邵逸夫醫院約需4小時。

除了飛行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限制,能破解交通擁堵困境直達目的地也是直升機救援的明顯優勢,這一優勢在車禍救援中尤其明顯。

根據宣傳資料,空中救援適用於車禍造成的創傷、休克,急性心梗、腦出血、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肺栓塞、主動脈夾層、急性中毒等需要快速轉運的急危重症患者。

空中“救護車”跑一趟需要多少錢?

直升機救援收費幾何?晚報此前已有報導,根據不同機型,通常直升機救援的市場費用在4萬元到7萬元一小時,如果是一般小直升機,到杭州需要4萬元,到上海7萬元。這個費用當然比救護車要高得多,一輛救護車從市中心醫院到杭州,車輛使用費是600元,再加車上醫護人員急救費用400元,一般1000元即可。

不管是打“飛的”還是叫救護車,目前,這筆費用都不進醫保,由患者個人承擔。對這筆費用,患者能接受嗎?

在市中心醫院,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患者,有人表示,“飛一趟,好幾萬元就沒了,確實肉痛。”也有人表示,“真到了救命的時候,這點錢就花得值了。”

護士長戴亞琴的感受是,對於普通市民來說,高昂的空中救援費用確實讓人望而卻步,但對這個數字不敏感的消費群體肯定也有,尤其是在富庶的柯橋,會有一些老闆願意拿金錢來換時間。她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救護車送患者去杭州時,有4輛賓士車隨行“護駕”。類似的情況急診室的護士們經常能碰到,4萬~7萬元的空中救援費用對這類患者不會構成壓力。

記者瞭解,空中醫療急救萌芽於2008年汶川地震時,但真正起步也就這兩年,主要由民營航空公司發起,再在全國各大城市選擇有影響力的三甲醫院加盟,構建成一張大的空中急救網。目前在浙江省佈局的就有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發起的“空中120”聯盟、中飛醫療有限公司發起的“中國空中急救醫院聯盟”,都成立於2016年。兩家公司在省內都有各自不同的合作醫院,已構成競爭之勢,如市中心醫院加入的是“空中120”聯盟,新昌縣人民醫院加入的是“中國空中急救醫院聯盟”。

這些民營航空公司正不斷加快在全國“攻城掠地”的步伐,“金匯通航”計畫今年佈局25個省,“中飛醫療”已在北京、廣東、江蘇、山東、重慶等地布點,充分說明了大家十分看好未來中國空中救援市場,預計隨著國家對空運開放的步伐加快,這一市場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

(原標題《我市各大醫院紛紛“搭上”空中120 已有醫院的停機坪上,大半年沒停過一架急救直升機,為啥?》,原作者鐘宏嬌 單明銘 。編輯朱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