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龍江一飛地,省域面積縣域人口鄉鎮經濟,是148年王朝發源地

我國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方是東南沿海地區,越往西或北,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呈現遞減。這主要與地理環境和氣候有關。

黑龍江是我國最北的一個省份,這個省份有一個唯一還稱為“地區”的地方,這塊地方從地圖上看歸內蒙古,但實際是由黑龍江管轄。這塊地方就叫大興安嶺地區。

大興安嶺地區,從面積上看,黑龍江管轄的大興安嶺地區接近3個海南省面積,如果把整個大興安嶺地區都算上,與其他大省的面積相當。

大興安嶺是我國重要林區,雖然面積大,但人口並不多,粗略也就三四十萬人口,比不上南方的一個縣。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後,伐木已經被禁止,而且大興安嶺地區沒有重工業,所以經濟水準比不上南方發達的鄉鎮。

但大興安嶺有一樣東西全國基本沒有,這裡森林覆蓋面積達到80%,夏天來到這裡,有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大興安嶺是我國北部綠色屏障,最大氧氣供應地。外地人住上一天,就有一種“醉氧”感覺,這在別的城市無法體會到。

大興安嶺地處高寒地區,溫差較大,冬季氣溫達到零下50多度,

夏季很短,全年平均氣溫達到零下。所以從養生角度看,適合避暑。

很多人認為大興安嶺地區是不毛之地,不適合生存的地方,其實大興安嶺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大興安嶺古代稱為大鮮卑山。遠的不說,漢朝時期,這裡是鮮卑人聚居活動的地方。

對於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鮮卑族,很多人不太熟悉,因為鮮卑人建立了一個地跨黃河南北的強大北魏王朝。

目前,歷史界對鮮卑人的起源還沒有具體定論,既有說鮮卑人從東胡而來,也有人是另一個分支。但北魏王朝皇帝卻認為他們是黃帝的後裔。

為什麼說大興安嶺是鮮卑人發祥地呢?這要源于大興安嶺密林深處的一個山洞——嘎仙洞,這個處在半山腰,隱藏在密林中的山洞,被考古工作者認為是鮮卑人當年聚居地。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嘎仙洞內發現了一塊石刻碑文。這塊碑文證實了鮮卑人在這裡聚居。據《魏書》記載,西元443年,當時北魏王朝皇帝太武帝拓跋燾,為了尋找自己祖先所在地,就派時任中書侍郎李敞來到大興安嶺,並找到了這處洞穴。

從歷史上看,北魏王朝是南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漢化程度較深。王朝歷時20個皇帝,享國148年。

更多精彩歷史探秘,請關注頭條號【泥腿看客】。

據《魏書》記載,西元443年,當時北魏王朝皇帝太武帝拓跋燾,為了尋找自己祖先所在地,就派時任中書侍郎李敞來到大興安嶺,並找到了這處洞穴。

從歷史上看,北魏王朝是南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漢化程度較深。王朝歷時20個皇帝,享國148年。

更多精彩歷史探秘,請關注頭條號【泥腿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