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市百餘名漢服愛好者沿江水鄉話七夕

掌上曲靖訊8月28日是傳統七夕節。近日,由曲靖漢服協會主辦的“2017年曲靖漢服七夕文化節”在麒麟水鄉舉行,來自我市各行各業的100餘名漢服愛好者身著長裙寬袖的古代服飾,通過漢服展示、漢服文化表演、繡香囊、拜織女等方式,

用傳統習俗、古典歌舞,展示豐富多姿的漢服文化,一起體驗中華傳統節日民俗,感受華夏傳統文化的魅力。

古典歌舞表演現場,韻味十足的京劇舞蹈《梨花頌》、帶有詩情畫意的笛子《夢裡水鄉》、再現傳統禮儀盛典的舞蹈《禮儀之邦》等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輪番上場,

讓人目不暇接,把演出推向一個又一個高☆禁☆潮,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制,

至今已存在近4000年歷史。在漢服表演環節,從質樸的秦漢風格到超然的魏晉神韻,從開放的大唐情懷到含蓄的宋明格律,不同漢服依次亮相,有女子的褙子、對襟齊胸襦裙、交領襦裙,還有男子的玄端、豎褐和道袍……琳琅滿目的漢服讓台下觀眾大開眼界,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

雲南漢服協會曲靖分會會長周雲龍向記者介紹,曲靖漢服文化研究協會通過結合“七夕”等傳統節日,向廣大市民宣傳展示漢服文化的特色,讓更多人瞭解並喜愛民族服飾和傳統文化。據瞭解,該協會以中國傳統服飾—漢服為載體,通過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方式,讓更多人接觸感受傳統文化。

(內容延伸)

七夕文化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乞巧節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 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

向廣大市民宣傳展示漢服文化的特色,讓更多人瞭解並喜愛民族服飾和傳統文化。據瞭解,該協會以中國傳統服飾—漢服為載體,通過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方式,讓更多人接觸感受傳統文化。

(內容延伸)

七夕文化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乞巧節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 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