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全國運動會"到"全民運動會"的一字之差說起

來源中國軍網

全運會女子山地越野賽決賽結束後,獲得第14名的何沖被現場記者團團圍住。因為,比起不算“亮眼”的成績,她的身份更有“新聞點”。

何沖

何沖是一名業餘選手,一名海南省瓊中縣土生土長的自行車業餘愛好者,也是我國第一位獲得全運會資格的業餘自行車女運動員。本次比賽中,她沒有後勤團隊,自己組裝、調試賽車,賽道內的補給也是其他隊伍友情提供的。但孤軍作戰的何沖並不因此沮喪,因為從未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她,

一直渴望著能在最高水準的全國賽場上檢驗自己的競技水準,在與專業選手的同場競技中明確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作為一名‘草根’選手,我感謝這樣的平臺。自行車運動的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同樣迎來了自己“最好時代”的,還有55歲的下崗工人蘇靜。15年前,當她出於強健身體的目的加入到路邊廣場練習太極拳的人群裡時,從沒想過可以站上全國亞軍的領獎臺。

但這一次,她和8000多名全國群眾體育愛好者帶著“我要上全運”的夢想,通過海選、預賽的選拔,參加本屆全運會新增的包括龍舟、健身氣功、輪滑、攀岩、馬拉松等在內的19個群眾體育項目的角逐,登上了一個展示自我、實現夢想的大舞臺。

實現了自己夢想的,也有美籍華人石晶。“我是出生在天津的,這次能夠回來參加全運會,就好像是在做夢一樣。”曾代表美國隊出戰裡約奧運會的男子射擊選手石晶,

在得知本屆全運會首次向華人華僑選手開放報名參賽、希望全運會成為全球華人運動員的運動盛會後,第一時間就報名並最終如願。儘管資格賽第18名的成績未能讓他闖進男子50米手槍決賽,但石晶的臉上看不出一絲遺憾,反而一直洋溢著幸福的微笑。而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還有7名海外華人華僑運動員將在田徑、游泳、馬術等項目中與國內高手切磋技藝。

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同場較量,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交相輝映,國內運動員和華人華僑選手交流提高,以改革和創新姿態亮相的本屆全運會,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民參與、共用全運”的氛圍。其實,1959年全運會的創辦初衷,已經鮮明的體現在首屆全運會“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中。而隨著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演變,隨著中國社會的成長進步,

全運會的主題理念在不同時期體現出了不同的時代特徵,“提高水準、為國爭光”“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如今,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國人的體育觀念逐漸轉變,全運會的綜合價值和多元功能也開始重新得到審視:當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比翼齊飛、協調發展,不同的人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實現和分享著他們的體育夢想。

體育是什麼?全運會是什麼?在每一個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的人身上,在每一個享受到運動樂趣的人身上,我們尋找著答案。

在每一個享受到運動樂趣的人身上,我們尋找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