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極客“少年”何小鵬:再不折騰就老了

“你丫的,天天YY,讓我們幫你梳理好,幫你去實現。”這是俞永福曾經對何小鵬說過的一句話。

極客少年何小鵬腦洞大,點子特別多。一張娃娃臉,人畜無害,人見人愛。娃娃臉下保持著一個少年心。

幾天前何小鵬發文從阿裡退休:“創業一輪回,苦辣酸甜咸,開心歸來還是少年!“

四十多歲再創業,不為財富,只為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把一個更大的YY變成現實。

1.第一次創業是2004年,何小鵬和梁捷創辦了UC優視,做手機流覽器。

▲ 2004年的何小鵬

2004年選擇移動互聯網這個創業方向,

在中國算得上最早的一批人。蘋果的iPhone 是2007年發佈,此前微軟的Windows phone和諾基亞的塞班算是智能手機的探路者。在蘋果手機上市之後不久,谷歌的安卓發佈,iOS和安卓後來將微軟和諾基亞從移動市場生生地擠了出去。2009年李開複離開穀歌中國,成立創新工廠,宣稱要投資移動互聯網企業。那時iPhone還都沒有大面積普及,安卓沒有明星機型,Windows phone和諾基亞正在快速潰敗。
2010年蘋果手機發佈到第四代才算智慧手機普及的開始。同年,雷軍成立小米。

可見,在2004年就選擇了移動互聯網是早了N步,而不是一步。創業選擇風口,在風來之前是最好的時機,但誰又能保證踩到最好的節奏呢?

創業初期,三年沒有什麼收入。在最困難的時候,丁磊伸手拉了何小鵬一把。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網易在死亡線邊緣掙扎了很久。2003年丁磊已經翻身成為中國首富。

互聯網新貴能夠與何小鵬惺惺相惜是緣于郵箱,丁磊、張小龍、曾禮青、何小鵬都是中國最早做郵箱的一批人。

丁磊把自己的辦公室借給何小鵬,還借了80萬元人民幣。第一次走進丁磊的辦公室,讓何小鵬知道了創業意味著什麼:丁磊那個20平米左右的辦公室裡,放著100多個睡袋。“互聯網公司創業,原來是要這麼搏啊。”

▲ 2005年4月30何小鵬在網易的辦公室

在丁磊隔壁辦公室的李學淩來找丁磊,發現辦公室換了人。跟何小鵬一陣閒聊,此後十幾年兩人都是好朋友。三年前,李學淩成為小鵬汽車最早的投資人之一。

創業一段時間後公司沒有收入,何小鵬和梁捷出去找投資。去找投資的時候,何小鵬和梁捷的名片印的都是“副總經理”。這裡面藏了兩個私心:一是萬一條件談得不順,

兩人可以抽身,說:“我們回去請示一下總經理。”二是兩人都不是管理型人才,空著總經理的位子想留給更適合的人。

李學淩引薦了當時聯想投資副總裁俞永福。俞永福在柳傳志身邊受益匪淺,看問題頗有格局觀,系統性、邏輯性都非常強。何小鵬跟俞永福說上半天,俞永福馬上就能梳理出脈絡,“這哥們真強,是一個‘畫大圖’的人!”這是何小鵬對俞永福的第一印象,正好符合何兩人對“總經理”那個人選的定義。

恰巧的是,聯想沒有通過對UC的投資項目,俞永福找到雷軍希望他以個人的名義投資,而雷軍的要求是:俞永福去他就投。因禍得富,自此雷軍成為何小鵬的又一個貴人。

就這樣,班子搭好。UC的創始人團隊是個性鮮明又迥然不同的三個人。

▲左起:何小鵬、俞永福、梁捷

俞永福是一個很綜合的人才,沉穩,大局觀特別好,戰略思維、管理思維都很強,對資本運作也很熟悉,在UC主要負責對外。

梁捷是技術出身,從來話都很少,老誠持重,很科學家的范兒。

何小鵬是產品經理出身,天馬行空,想法非常多,項目管理能力比較強,執行能力也比較強。

這三個人的創業組合,在中國的創業公司裡少見的理想,能力和性格上完全互補。

2、何小鵬的短板是“畫大圖”的能力,優點是愛折騰,有激情,重責任。在與俞永福一次又一次的爭吵中,何小鵬的短板也快速補上。“總裁會上一般都是我跟永福對杠,其它人主要是投票和拉架。”

後來總裁辦發明了一個“金手指”:如果誰都說服不了誰,所有人都投反對票,你還是要做,可以動用“金手指”,在一定的資源下啟動一個專案。

從2004年進入移動互聯網,此後市場環境一直在快速變化,UC也必須不停地轉型,其間面臨無數次的大小決策。從JAVA到塞班,從塞班到安卓,從單工具到多工具,從多工具到工具與內容的組合……作為負責產品的何小鵬幾乎主導了UC全部的產品路線圖。

在多次轉型中沒有被淹死,何小鵬感觸最深的是All in。“如同一個人轉身,要把頭、腰、軀幹都轉過去,要不然是無法完成轉身的動作的。”

諾基亞曾是UC的股東,創業初期UC流覽器是基於塞班作業系統,這是UC最強的一支技術團隊。在向安卓轉型的時候,如果按照一般公司的做法,會另起一個新團隊與塞班平行,兩條腿走路。但負責產品的何小鵬在這件事上非常堅決,把塞班團隊最強的班底全部轉去做安卓。

轉型第二年,業務增長16倍,UC一下子就樹立了安卓領域的老大地位。

All in的另一面就是捨棄。原計劃做完流覽器,再去做其它的創新業務,但也就一年多時間,其它創新業務全部掛掉了,包括類似於今日頭條早期產品的UC桌面,有類似於手機暴風的UC視頻,還有當時已經很有名的來電通……現在回看,一是很慶倖當時轉型的徹底,二是更深刻理解了“視窗期”的意義,“錯過,時機就不再有了。”

除了轉型能力強,UC發展歷史上還有一個強項:兼併與融合。收購,公司發展的快,但融合不好會起到反作用。UC歷史上大大小小幾十個收購,整合都算順利,這也使得UC併入阿裡的過程也非常順利。在收購整合這件事上,也體現了UC創始人團隊的執行力和遠見。

3、在UC併入阿裡巴巴之前,俞永福負責對外,何小鵬負責對內。何小鵬最清楚的一點是:沒有俞永福的大局觀,UC上不到現在的平臺上,因為俞永福系統能力非常強。當然,與俞永福十幾年搭班子,何小鵬自己的系統能力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UC歷史上另一個重要人物是雷軍。雷軍任UC董事長時間不長,但勞模雷軍無論在哪家公司任董事長,都不是掛名那麼簡單,而是真幹、實幹,包括YY、獵豹、金山、UC。在看了UC的業務之後,雷軍要求將2B的業務砍掉,只保留2C。

剛剛成立的UC,團隊確實決定只做2C的方向,但是在創業的前兩三年2C根本沒有收入。何小鵬團隊的強項是做郵箱,於是以2B的業務養活2C的業務。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郵箱都是UC做的,十幾個人的公司 ,一年輕輕鬆松幾千萬收入,一千多萬的淨利潤,算是活得很舒服了。2B對於當時的UC來講是“現金牛”,卻突然被要求砍掉。

總裁會上,俞永福果斷支持雷軍的決策,何小鵬和梁捷則很猶豫。但現在回過頭來看,何小鵬無比佩服雷軍的遠見與睿智。

還有一次雷軍參加UC的員工大會,極客出身的雷軍坐在台下喋喋不休地給何小鵬講產品體驗裡的問題,希望他們的產品做出改進。離他發言時間還有三四分鐘的時候,雷軍突然叫停:“小鵬,等一下,我要想想一會兒上去講什麼。”拿起筆在紙上寫了三條,每條只有五六個字。然後開始拿著這張紙發呆。幾分鐘後,主持人邀請雷軍上臺,沒有PPT,就手裡那三條、一共不到20個字的提綱,雷軍在1000多人面前講了兩個小時。

自此,何小鵬也堅決要求自己演講時脫稿:“一是因為效率高,二是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

雷軍是中關村勞模,智商情商都高,學習能力還極強,業內很多人感慨:聰明人沒有他勤奮,勤奮的人沒有他聰明,結果都掛了。

在UC被並購進入阿裡體系之前,何小鵬隨心所欲地當著極客少年,只負責產品和時不時地冒出一些點子來,對外的事情都交給俞永福。進入到阿裡體系後,何小鵬對“班子”的理解更深刻:阿裡從來不是單打獨鬥,是很多人在一起,有人負責在外面吹牛,內部則一定有人把所有的資源組織起來去實現那個吹過的“牛”。

進入阿裡體系之後,何小鵬先後接手了UC的CEO、阿裡移動事業群總裁、阿裡遊戲董事長、土豆總裁。以前只是對內,只管產品,而這三年坐上各個業務的“一號位”,思考的問題也更全面、更立體。

產品出身的何小鵬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從一個點到線到面再到立體空間的進化。“當你只做一個專業,你就是一個點。當你做一個小型業務的時候,是一條線。當你完全負責一個產品的時候,進化到一個面。而做企業是系統性的事情,是立體的。特別是生態型企業,與周邊的關聯度越深,系統性越強,越複雜。”

4、馬雲曾經說過,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法是與更高層次的人對話。

一路貴人,從丁磊、李學淩、俞永福、雷軍、馬雲,十幾年跌跌撞撞,何小鵬得出結論:一個好的企業家是創業者、夢想者、商人的組合。

創業者的特質是要有足夠的勇氣、堅韌的精神,不懼怕失敗;要非常努力、勤奮,雷軍是榜樣,丁磊辦公室裡100多個睡袋也是榜樣;有責任心、有分享精神。

夢想者的特質是兩層:一是要有夢,不苟且,如果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創業,就是沒有夢想,很難成功。二是有夢,還要可實現。很多創業者的夢非常大,但又不肯實幹,那只能是造夢者。有夢想的人要有高度,有全域觀,有超強的學習能力,有戰略分解能力和戰略執行能力,從小夢到中夢到大夢,一點點去實現。

商人,來自于責任感。企業要想實現對員工、股東、社會的回報,就一定要有商人思維。一些創業者是技術或是產品經理出身,只追求用戶體驗,覺得賺錢是可恥的事情。賺錢可能會傷害到局部的使用者體驗,但把賺到的錢投入到研發、管道、內容、產品上去,可以更好的提高用戶體驗。早年在金山的雷軍,商人的色彩比較淡。後來做小米,對商業的理解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他身邊的弟兄們,何小鵬就是之一,“商人思維才能讓你的公司越來越大,越來越強,才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改變更多。”

5、今年年初,何小鵬的孩子出生後一小時,護士把孩子交到他的手裡,看著手中的娃兒,正好一個好哥們的電話打進來:“製造業升級,出行行業升級,已經大勢所趨了。你要趕緊出來,再不出來這個Windows(視窗期)就沒有了。”

其實自從三年前投了小鵬汽車,很多朋友跟他談論過視窗期的問題,但只有這一次刺中他了,因為懷裡正抱著自己的娃兒。“這一次聽到這個話,感受完全不同。將來娃兒問你,老爸你是幹啥的?似乎說不出來。”

十幾年前的第一次創業,何小鵬是希望自己活得更好。運氣很好的何小鵬第一次創業就成功了,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很多的財富,獲得了人脈、知識、視野,並且讓創業團隊分享了成功。

娃兒的出生,讓何小鵬的責任心再次爆發。人就像回南天的電視機一樣,如果你不去折騰,過些天電視機就不行了。第一次創業解決了財富自由的問題,但是人生不能這樣就算了,還有機會做一件可以改變社會進程的事情。“因為你不去繼續折騰,你就折騰不動了。因為折騰不動了,你很快就老了。因為你老了就更不想折騰了。一旦你不想折騰了,你的人生也就這樣了。”

一個朋友功成身退,兩年後感覺跟整個行業都“絕緣”了,沒有Data跟別人交換,所以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只能聊聊歷史,聊聊生活,沒有人再跟他交流行業趨勢和看法,他再也沒有辦法追上別人的步伐。

一向喜歡折騰的何小鵬,滿腦子都是點子的何小鵬,懷裡抱著娃兒的何小鵬,當然不能讓自己的人生就這樣算了。

在中國,第一次創業成功的人,多數都去做了投資,或是退休,選擇連續創業的人比例非常低。因為再創業,需要放空,需要有勇氣歸零,要蹲下身來面對一切。

創業就如同蹦極一樣。你站在下面看人家跳的時候,使勁鼓掌喊加油:不要怕,什麼都不要想,閉上眼一跳就成功了!但當你自己一旦走上去,串上帶子,往懸崖下一看,靠,跟站在下面完全不是一回事啊!還好,最後興奮戰勝了焦慮,何小鵬再次縱身一躍。

“新輪回,是終點,也是起點,顛覆自己,享受出發。”何小鵬的想法是,要挑戰一下自己,做一些更深刻改變社會和生活的事情。

尾 聲

逍遙子(張勇)問何小鵬,第二次創業願意全身心地投入多久?何小鵬的回答是:“All in 十年。”

十年後可以對孩子說:“那個事,是爸爸幹的。”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正好符合何兩人對“總經理”那個人選的定義。

恰巧的是,聯想沒有通過對UC的投資項目,俞永福找到雷軍希望他以個人的名義投資,而雷軍的要求是:俞永福去他就投。因禍得富,自此雷軍成為何小鵬的又一個貴人。

就這樣,班子搭好。UC的創始人團隊是個性鮮明又迥然不同的三個人。

▲左起:何小鵬、俞永福、梁捷

俞永福是一個很綜合的人才,沉穩,大局觀特別好,戰略思維、管理思維都很強,對資本運作也很熟悉,在UC主要負責對外。

梁捷是技術出身,從來話都很少,老誠持重,很科學家的范兒。

何小鵬是產品經理出身,天馬行空,想法非常多,項目管理能力比較強,執行能力也比較強。

這三個人的創業組合,在中國的創業公司裡少見的理想,能力和性格上完全互補。

2、何小鵬的短板是“畫大圖”的能力,優點是愛折騰,有激情,重責任。在與俞永福一次又一次的爭吵中,何小鵬的短板也快速補上。“總裁會上一般都是我跟永福對杠,其它人主要是投票和拉架。”

後來總裁辦發明了一個“金手指”:如果誰都說服不了誰,所有人都投反對票,你還是要做,可以動用“金手指”,在一定的資源下啟動一個專案。

從2004年進入移動互聯網,此後市場環境一直在快速變化,UC也必須不停地轉型,其間面臨無數次的大小決策。從JAVA到塞班,從塞班到安卓,從單工具到多工具,從多工具到工具與內容的組合……作為負責產品的何小鵬幾乎主導了UC全部的產品路線圖。

在多次轉型中沒有被淹死,何小鵬感觸最深的是All in。“如同一個人轉身,要把頭、腰、軀幹都轉過去,要不然是無法完成轉身的動作的。”

諾基亞曾是UC的股東,創業初期UC流覽器是基於塞班作業系統,這是UC最強的一支技術團隊。在向安卓轉型的時候,如果按照一般公司的做法,會另起一個新團隊與塞班平行,兩條腿走路。但負責產品的何小鵬在這件事上非常堅決,把塞班團隊最強的班底全部轉去做安卓。

轉型第二年,業務增長16倍,UC一下子就樹立了安卓領域的老大地位。

All in的另一面就是捨棄。原計劃做完流覽器,再去做其它的創新業務,但也就一年多時間,其它創新業務全部掛掉了,包括類似於今日頭條早期產品的UC桌面,有類似於手機暴風的UC視頻,還有當時已經很有名的來電通……現在回看,一是很慶倖當時轉型的徹底,二是更深刻理解了“視窗期”的意義,“錯過,時機就不再有了。”

除了轉型能力強,UC發展歷史上還有一個強項:兼併與融合。收購,公司發展的快,但融合不好會起到反作用。UC歷史上大大小小幾十個收購,整合都算順利,這也使得UC併入阿裡的過程也非常順利。在收購整合這件事上,也體現了UC創始人團隊的執行力和遠見。

3、在UC併入阿裡巴巴之前,俞永福負責對外,何小鵬負責對內。何小鵬最清楚的一點是:沒有俞永福的大局觀,UC上不到現在的平臺上,因為俞永福系統能力非常強。當然,與俞永福十幾年搭班子,何小鵬自己的系統能力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UC歷史上另一個重要人物是雷軍。雷軍任UC董事長時間不長,但勞模雷軍無論在哪家公司任董事長,都不是掛名那麼簡單,而是真幹、實幹,包括YY、獵豹、金山、UC。在看了UC的業務之後,雷軍要求將2B的業務砍掉,只保留2C。

剛剛成立的UC,團隊確實決定只做2C的方向,但是在創業的前兩三年2C根本沒有收入。何小鵬團隊的強項是做郵箱,於是以2B的業務養活2C的業務。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郵箱都是UC做的,十幾個人的公司 ,一年輕輕鬆松幾千萬收入,一千多萬的淨利潤,算是活得很舒服了。2B對於當時的UC來講是“現金牛”,卻突然被要求砍掉。

總裁會上,俞永福果斷支持雷軍的決策,何小鵬和梁捷則很猶豫。但現在回過頭來看,何小鵬無比佩服雷軍的遠見與睿智。

還有一次雷軍參加UC的員工大會,極客出身的雷軍坐在台下喋喋不休地給何小鵬講產品體驗裡的問題,希望他們的產品做出改進。離他發言時間還有三四分鐘的時候,雷軍突然叫停:“小鵬,等一下,我要想想一會兒上去講什麼。”拿起筆在紙上寫了三條,每條只有五六個字。然後開始拿著這張紙發呆。幾分鐘後,主持人邀請雷軍上臺,沒有PPT,就手裡那三條、一共不到20個字的提綱,雷軍在1000多人面前講了兩個小時。

自此,何小鵬也堅決要求自己演講時脫稿:“一是因為效率高,二是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

雷軍是中關村勞模,智商情商都高,學習能力還極強,業內很多人感慨:聰明人沒有他勤奮,勤奮的人沒有他聰明,結果都掛了。

在UC被並購進入阿裡體系之前,何小鵬隨心所欲地當著極客少年,只負責產品和時不時地冒出一些點子來,對外的事情都交給俞永福。進入到阿裡體系後,何小鵬對“班子”的理解更深刻:阿裡從來不是單打獨鬥,是很多人在一起,有人負責在外面吹牛,內部則一定有人把所有的資源組織起來去實現那個吹過的“牛”。

進入阿裡體系之後,何小鵬先後接手了UC的CEO、阿裡移動事業群總裁、阿裡遊戲董事長、土豆總裁。以前只是對內,只管產品,而這三年坐上各個業務的“一號位”,思考的問題也更全面、更立體。

產品出身的何小鵬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從一個點到線到面再到立體空間的進化。“當你只做一個專業,你就是一個點。當你做一個小型業務的時候,是一條線。當你完全負責一個產品的時候,進化到一個面。而做企業是系統性的事情,是立體的。特別是生態型企業,與周邊的關聯度越深,系統性越強,越複雜。”

4、馬雲曾經說過,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法是與更高層次的人對話。

一路貴人,從丁磊、李學淩、俞永福、雷軍、馬雲,十幾年跌跌撞撞,何小鵬得出結論:一個好的企業家是創業者、夢想者、商人的組合。

創業者的特質是要有足夠的勇氣、堅韌的精神,不懼怕失敗;要非常努力、勤奮,雷軍是榜樣,丁磊辦公室裡100多個睡袋也是榜樣;有責任心、有分享精神。

夢想者的特質是兩層:一是要有夢,不苟且,如果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創業,就是沒有夢想,很難成功。二是有夢,還要可實現。很多創業者的夢非常大,但又不肯實幹,那只能是造夢者。有夢想的人要有高度,有全域觀,有超強的學習能力,有戰略分解能力和戰略執行能力,從小夢到中夢到大夢,一點點去實現。

商人,來自于責任感。企業要想實現對員工、股東、社會的回報,就一定要有商人思維。一些創業者是技術或是產品經理出身,只追求用戶體驗,覺得賺錢是可恥的事情。賺錢可能會傷害到局部的使用者體驗,但把賺到的錢投入到研發、管道、內容、產品上去,可以更好的提高用戶體驗。早年在金山的雷軍,商人的色彩比較淡。後來做小米,對商業的理解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他身邊的弟兄們,何小鵬就是之一,“商人思維才能讓你的公司越來越大,越來越強,才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改變更多。”

5、今年年初,何小鵬的孩子出生後一小時,護士把孩子交到他的手裡,看著手中的娃兒,正好一個好哥們的電話打進來:“製造業升級,出行行業升級,已經大勢所趨了。你要趕緊出來,再不出來這個Windows(視窗期)就沒有了。”

其實自從三年前投了小鵬汽車,很多朋友跟他談論過視窗期的問題,但只有這一次刺中他了,因為懷裡正抱著自己的娃兒。“這一次聽到這個話,感受完全不同。將來娃兒問你,老爸你是幹啥的?似乎說不出來。”

十幾年前的第一次創業,何小鵬是希望自己活得更好。運氣很好的何小鵬第一次創業就成功了,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很多的財富,獲得了人脈、知識、視野,並且讓創業團隊分享了成功。

娃兒的出生,讓何小鵬的責任心再次爆發。人就像回南天的電視機一樣,如果你不去折騰,過些天電視機就不行了。第一次創業解決了財富自由的問題,但是人生不能這樣就算了,還有機會做一件可以改變社會進程的事情。“因為你不去繼續折騰,你就折騰不動了。因為折騰不動了,你很快就老了。因為你老了就更不想折騰了。一旦你不想折騰了,你的人生也就這樣了。”

一個朋友功成身退,兩年後感覺跟整個行業都“絕緣”了,沒有Data跟別人交換,所以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只能聊聊歷史,聊聊生活,沒有人再跟他交流行業趨勢和看法,他再也沒有辦法追上別人的步伐。

一向喜歡折騰的何小鵬,滿腦子都是點子的何小鵬,懷裡抱著娃兒的何小鵬,當然不能讓自己的人生就這樣算了。

在中國,第一次創業成功的人,多數都去做了投資,或是退休,選擇連續創業的人比例非常低。因為再創業,需要放空,需要有勇氣歸零,要蹲下身來面對一切。

創業就如同蹦極一樣。你站在下面看人家跳的時候,使勁鼓掌喊加油:不要怕,什麼都不要想,閉上眼一跳就成功了!但當你自己一旦走上去,串上帶子,往懸崖下一看,靠,跟站在下面完全不是一回事啊!還好,最後興奮戰勝了焦慮,何小鵬再次縱身一躍。

“新輪回,是終點,也是起點,顛覆自己,享受出發。”何小鵬的想法是,要挑戰一下自己,做一些更深刻改變社會和生活的事情。

尾 聲

逍遙子(張勇)問何小鵬,第二次創業願意全身心地投入多久?何小鵬的回答是:“All in 十年。”

十年後可以對孩子說:“那個事,是爸爸幹的。”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