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講好山東故事丨濟南鬧市中的世外桃源

“講好山東故事”徵稿要求請看:

大賽丨“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你怎能缺席?

投稿郵箱:sdhdctwh@sina.com

濟南鬧市中的世外桃源

講好山東故事 | 鄭非夢

在濟南有這樣一條老街,雖處於鬧市卻自甘寧靜;雖坐擁繁華卻不失質樸;雖被高樓大廈環繞卻不為所迷;雖被燈紅酒綠掩映卻不為所惑。青石板鋪就的街道、青磚灰瓦白粉牆的老屋就如同一個個歷經滄桑的老人彰顯著自己的個性,目視著時代的變遷。沿街楊柳依依,其間點綴著些許的小橋亭榭;河水澹澹,

清澈見底;水草隨波而動,構勒了一幅獨特清淩淩的迷人畫卷。走在這裡,恍若進入了江南水鄉的景致中,領略到與眾不同的田園之美,自有一番“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沒錯,這就是泉城最具特色的曲水亭街。

劉鶚《老殘遊記》對曲水亭街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描述。如果不信,只要在這裡走上一遭,你必定會心服口服,豔羨不已。曲水亭街就是這句話最佳的注解:你可曾見過家門口就是泉水彙集而成的蜿蜒小河?你可曾見過居民每天都用泉水濯衣做飯?你可曾見過在門前隨手就能取到泡茶的香甜泉水?你可曾見過人們對泉水的愛已經形成獨特的“泉文化”?如果沒有就請來看看吧!曲水亭街不僅接地氣、有人緣,

而且充盈著濃郁的民俗文化的氣息,剪紙、書畫、草編、摺扇琳琅滿目,還有陶笛聲聲入耳,讓你沉醉不已,流連忘返。
這裡是你夢想中的絕美之地,既有陽春白雪般的精緻與典雅,又有下里巴人的素樸與渾厚。正所謂雅俗共賞,獨樹一幟。

曲水亭街,北臨大明湖南門,南接西更道街,兩條街道都是古色古香、風格劃一,銜接的恰到好處,看不出絲毫的突兀。西更道街的南端便是大名鼎鼎的泉城路;曲水亭街東貼百花洲,

西鄰府學文廟,地理位置極為優越,鬧中取靜,與繁華路段一動一靜,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古雲:“小隱隱于林大隱隱於市”,曲水亭街確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是濟南鬧市中的“世外桃源”。當從繁華的泉城路踏進西更道街的一刹那,便恍如進入了另外一番天地,你的內心會油然升起鉛華洗盡、返璞歸真的獨特感悟。然而這只是前奏,
繼續沿著長長的青石板街道緩緩北行,眼前便會豁然開朗起來:一條清亮的小河泛著粼粼的波光,穿過三兩座橫亙于小河之上的小石橋,向北蜿蜒而去,匯入了百花洲,此時的腳下便是曲水亭街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曲水亭街的河水是鮮活的,是由珍珠泉與王府池子的泉水彙集而來的,清冽爽心。當看到這樣一條小河驀然出現在眼前,你的心情便會不由得興奮起來。不錯,曲水亭街是可以調節人的情緒、溫潤人的內心的。曲水亭街不僅是普通百姓生活的樂園,歷代文人墨客對這裡也是心嚮往之,倍加青睞,留下了無數的詩詞佳句。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濟南竹枝詞》:“曲水亭南錄事家,朱門緊靠短橋斜。有人橋上湔裙坐,手際漂過片片花。”盡展曲水亭街的詩情畫意。還有鄭板橋的“三椽茅屋,兩道小橋;幾株垂楊,一彎流水。”寥寥幾筆便道盡曲水亭街的特色與靈秀。

驚喜還在繼續,曲水亭街周邊一條條長長的小巷曲徑通幽。設若在細雨濛濛的日子裡踟躕於小巷中,是不是會很容易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來?只是不知有沒有機緣迎面碰到一個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小巷的盡頭隱藏著的古建築群落和農家四合院清幽雅致,似與外界的喧囂隔絕,成為另外一方淨土。在這裡穿行,你會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仿佛跨越了時空,回到了久遠的年代。時不時冒出的諸如厚德泉、岱宗泉、騰蛟泉等泉子更會增添意外的驚喜,泉池雖小但足以賞心悅目了。腳下石渠中流淌的叮咚泉水百轉千回,不得不讓人感歎濟南泉城的美名真的是名副其實,獨一無二。陶淵明《桃花源記》對桃花源中人有這樣的描述:“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可見桃花源裡的鄉人資訊閉塞,雖逍遙自在但終究乃避亂世而隱遁,實屬迫不得已,無法與時俱進。而生活在曲水亭街周邊老宅中的人們出則擁抱現代化大都市的似錦繁華,歸則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幽靜安寧。相較之下曲水亭街老宅中的人們才真的是幸福的,真正是“幽居鬧市紅塵處,走在行雲流水間”。這真的要感恩於大自然的恩賜,賜予曲水亭街的人一方如此得天獨厚的寶地。如果說泉城濟南是一個皇冠的話,那曲水亭街就是皇冠上最閃亮的那顆明珠。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部《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紫薇格格一句“皇上,你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讓無數人對濟南為之神往。據說乾隆皇帝微服私遊,在大明湖畔巧遇夏雨荷。一個龍顏鳳姿,一個天香國色,且各有文采,於是兩人一見鍾情,遂琴瑟和鳴,成就天作之合。兩人邂逅於大明湖畔,但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雨荷的家究竟在哪裡呢?夏雨荷的家其實就位於與曲水亭街緊鄰的百花洲上。“雨荷居”青瓦飛簷,古色古香,三面環水,門前一荷塘,內植荷蓮。當站立在雨荷居前,久久回味這段美麗的愛情傳說,仿佛聆聽到了乾隆與雨荷那纏綿的情話、嫋嫋的琴聲。想來當年乾隆與雨荷也曾攜手漫步於曲水亭街,欣賞過這裡的無邊美景吧!只可惜,兩人雖兩情相悅卻未能地老天荒。乾隆天之驕子九五之尊,雨荷漢之民女,歎只歎兩人情深緣淺,濟南一別竟成訣別,再相逢早已是天上人間。雨荷終究未能步入宮門,直至香消玉殞,踐行了自己對乾隆“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一片癡情。在乾隆離去的日子裡雨荷孤芳自賞對鏡貼花,滿腔相思訴於誰人聽?也許唯有向百花洲的湖水、曲水亭街的溪流一訴衷腸吧!兩人雖未能成就良緣,但這段愛情故事卻流傳至今,令人唏噓不已。正因有了這樣的一段美麗傳說曲水亭街才更擁有了幾許浪漫色彩吧!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泉水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曲水亭街的人,也造就了他們平和、恬靜、靈動的性情。看楊柳掩映之下,一座座老宅老院老房子沿街排列,儘管木門上的漆有的已經斑駁脫落,給人以幽曠滄桑的感覺,但是門上有關泉的楹聯卻豪邁練達、激情四射、意境高遠。“琴書作侶添文氣 泉水為鄰養性靈”好一副神采飛揚,超凡脫俗的風采;“一湖碧水千秋畫 百眼清泉四季詩”、“滿城泉水柳煙裡 一曲溪水庭院中”盡顯曲水亭街的精華絕妙。像這種以泉水為核心的楹聯數不勝數,可見泉水人家對泉水的愛與讚美是深入骨髓的。

在曲水亭逛街是需要慢節奏的,是需要像對待一壺陳年老酒那樣去慢慢品味的,倘若是走馬觀花的快步疾行是難以領略到這條老街的味道的。進入了曲水亭街,時間仿佛慢了半拍,整個身心都會放鬆下來。生活中的不如意似乎被這條街道的萬種風情驅趕的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有享受和讚歎了。夜色下的曲水亭街如夢似幻,更有幾分曼妙的氣質。在柔和燈光的掩映下,河水晶晶閃亮,流光溢彩,像是流動著的音符。沿河有一溜擺設整齊的茶桌,茶桌上有精緻的茶碗茶壺供遊人品茗。或孤單一人或成雙成對或三五一群坐在茶桌前一邊品茶一邊欣賞老街的夜色;一邊或談天說地、或縱論古今、或借景抒情或悄悄情話、或喁喁私語、或家長里短、或自言自語、或默默發呆,無論怎樣自是有一種愜意在裡面的。在這樣的時刻風是輕柔的,心是沉靜的,光陰是美的。在時光清淺裡,在曲水亭河畔留下屬於自己一段最美的印跡與回憶。

夜深了,曲水亭街沉入了甜美的夢鄉。等待著旭日東昇時,用更美的姿勢擁抱明天……

作者簡介:

鄭洪亮(筆名鄭非夢),山東濟南人。絕句小說新文體學會(籌委會)執行會長、《山東文學》絕句小說專欄選稿編輯、江山文學網簽約作者。絕句小說作品榮獲《星星》詩刊“大魯藝”杯全國徵文大賽優秀獎。作品散見於《星星》《山東文學》《微型小說月報》《城市信報》《雞西晚報》《襄陽文藝》《平陽文藝》《藍田文藝》《海港區文藝》《華東文學》《當代文學》《現代作家文學》《烏蘭山》《槐花》《運河》《凝萃文苑》《悅讀》《詩群落》《祥城祥韻》《儒韻祥通》《哈達鋪》《水滸詩刊》、《微篇小說》、美國《亞特蘭大新聞報》、美國《伊利華報》、加拿大《中華導報》、印尼《訊報》、蘇利南《中華日報》、《臺灣好報》等海內外報刊。

不錯,曲水亭街是可以調節人的情緒、溫潤人的內心的。曲水亭街不僅是普通百姓生活的樂園,歷代文人墨客對這裡也是心嚮往之,倍加青睞,留下了無數的詩詞佳句。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濟南竹枝詞》:“曲水亭南錄事家,朱門緊靠短橋斜。有人橋上湔裙坐,手際漂過片片花。”盡展曲水亭街的詩情畫意。還有鄭板橋的“三椽茅屋,兩道小橋;幾株垂楊,一彎流水。”寥寥幾筆便道盡曲水亭街的特色與靈秀。

驚喜還在繼續,曲水亭街周邊一條條長長的小巷曲徑通幽。設若在細雨濛濛的日子裡踟躕於小巷中,是不是會很容易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來?只是不知有沒有機緣迎面碰到一個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小巷的盡頭隱藏著的古建築群落和農家四合院清幽雅致,似與外界的喧囂隔絕,成為另外一方淨土。在這裡穿行,你會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仿佛跨越了時空,回到了久遠的年代。時不時冒出的諸如厚德泉、岱宗泉、騰蛟泉等泉子更會增添意外的驚喜,泉池雖小但足以賞心悅目了。腳下石渠中流淌的叮咚泉水百轉千回,不得不讓人感歎濟南泉城的美名真的是名副其實,獨一無二。陶淵明《桃花源記》對桃花源中人有這樣的描述:“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可見桃花源裡的鄉人資訊閉塞,雖逍遙自在但終究乃避亂世而隱遁,實屬迫不得已,無法與時俱進。而生活在曲水亭街周邊老宅中的人們出則擁抱現代化大都市的似錦繁華,歸則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幽靜安寧。相較之下曲水亭街老宅中的人們才真的是幸福的,真正是“幽居鬧市紅塵處,走在行雲流水間”。這真的要感恩於大自然的恩賜,賜予曲水亭街的人一方如此得天獨厚的寶地。如果說泉城濟南是一個皇冠的話,那曲水亭街就是皇冠上最閃亮的那顆明珠。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部《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紫薇格格一句“皇上,你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讓無數人對濟南為之神往。據說乾隆皇帝微服私遊,在大明湖畔巧遇夏雨荷。一個龍顏鳳姿,一個天香國色,且各有文采,於是兩人一見鍾情,遂琴瑟和鳴,成就天作之合。兩人邂逅於大明湖畔,但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雨荷的家究竟在哪裡呢?夏雨荷的家其實就位於與曲水亭街緊鄰的百花洲上。“雨荷居”青瓦飛簷,古色古香,三面環水,門前一荷塘,內植荷蓮。當站立在雨荷居前,久久回味這段美麗的愛情傳說,仿佛聆聽到了乾隆與雨荷那纏綿的情話、嫋嫋的琴聲。想來當年乾隆與雨荷也曾攜手漫步於曲水亭街,欣賞過這裡的無邊美景吧!只可惜,兩人雖兩情相悅卻未能地老天荒。乾隆天之驕子九五之尊,雨荷漢之民女,歎只歎兩人情深緣淺,濟南一別竟成訣別,再相逢早已是天上人間。雨荷終究未能步入宮門,直至香消玉殞,踐行了自己對乾隆“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一片癡情。在乾隆離去的日子裡雨荷孤芳自賞對鏡貼花,滿腔相思訴於誰人聽?也許唯有向百花洲的湖水、曲水亭街的溪流一訴衷腸吧!兩人雖未能成就良緣,但這段愛情故事卻流傳至今,令人唏噓不已。正因有了這樣的一段美麗傳說曲水亭街才更擁有了幾許浪漫色彩吧!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泉水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曲水亭街的人,也造就了他們平和、恬靜、靈動的性情。看楊柳掩映之下,一座座老宅老院老房子沿街排列,儘管木門上的漆有的已經斑駁脫落,給人以幽曠滄桑的感覺,但是門上有關泉的楹聯卻豪邁練達、激情四射、意境高遠。“琴書作侶添文氣 泉水為鄰養性靈”好一副神采飛揚,超凡脫俗的風采;“一湖碧水千秋畫 百眼清泉四季詩”、“滿城泉水柳煙裡 一曲溪水庭院中”盡顯曲水亭街的精華絕妙。像這種以泉水為核心的楹聯數不勝數,可見泉水人家對泉水的愛與讚美是深入骨髓的。

在曲水亭逛街是需要慢節奏的,是需要像對待一壺陳年老酒那樣去慢慢品味的,倘若是走馬觀花的快步疾行是難以領略到這條老街的味道的。進入了曲水亭街,時間仿佛慢了半拍,整個身心都會放鬆下來。生活中的不如意似乎被這條街道的萬種風情驅趕的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有享受和讚歎了。夜色下的曲水亭街如夢似幻,更有幾分曼妙的氣質。在柔和燈光的掩映下,河水晶晶閃亮,流光溢彩,像是流動著的音符。沿河有一溜擺設整齊的茶桌,茶桌上有精緻的茶碗茶壺供遊人品茗。或孤單一人或成雙成對或三五一群坐在茶桌前一邊品茶一邊欣賞老街的夜色;一邊或談天說地、或縱論古今、或借景抒情或悄悄情話、或喁喁私語、或家長里短、或自言自語、或默默發呆,無論怎樣自是有一種愜意在裡面的。在這樣的時刻風是輕柔的,心是沉靜的,光陰是美的。在時光清淺裡,在曲水亭河畔留下屬於自己一段最美的印跡與回憶。

夜深了,曲水亭街沉入了甜美的夢鄉。等待著旭日東昇時,用更美的姿勢擁抱明天……

作者簡介:

鄭洪亮(筆名鄭非夢),山東濟南人。絕句小說新文體學會(籌委會)執行會長、《山東文學》絕句小說專欄選稿編輯、江山文學網簽約作者。絕句小說作品榮獲《星星》詩刊“大魯藝”杯全國徵文大賽優秀獎。作品散見於《星星》《山東文學》《微型小說月報》《城市信報》《雞西晚報》《襄陽文藝》《平陽文藝》《藍田文藝》《海港區文藝》《華東文學》《當代文學》《現代作家文學》《烏蘭山》《槐花》《運河》《凝萃文苑》《悅讀》《詩群落》《祥城祥韻》《儒韻祥通》《哈達鋪》《水滸詩刊》、《微篇小說》、美國《亞特蘭大新聞報》、美國《伊利華報》、加拿大《中華導報》、印尼《訊報》、蘇利南《中華日報》、《臺灣好報》等海內外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