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麻陽蘭裡古洲碑及麻陽文物古跡簡略記(看看你村有沒有文物古跡)

一日,在網上搜尋麻陽史料,竟然意外得到我蘭裡江坪村的一個碑文史料,

現原文錄製,以備之。

蘭裡古洲碑

世代留芳

蓋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口實錦水之聚合,遠朝對星有三台,近靠背水口,則有鵬程萬里一古洲,左複有雷公古閹,流合水之去也,二而一。今同心協力,功成告竣。哉後之覽者,亦將有羨於斯文。九品高超撰。

立念:蔣寵元一百五十千,高宗悅五十千,蔣必高錢十千。高興洋、九品滿元銘錢八千,蔣貴發、蔣萬全、蔣有高各六千,

蔣顯相、陳楚太、蔣顯爵、蔣萬早備五千,陳正欽、陳楚揚、蔣順清、蔣必合、龔寬洪、蔣必鈞、蔣才高、蔣必有、裴立遠,裴啟茂、劉長秀捐錢四千,蔣安泰、吳寬盛捐錢二千文,蔣有全二千六百,蔣有喬、蔣榮有捐錢二千五百,陳世表、滿邦宴、段學有、吳人佳、吳寬相、蔣成林各捐錢二千。孟有順、段俊興捐錢二千,蔣必儒、蔣顯炳、陳萬卷、蔣顯超、蔣會等各捐錢二千,黃先益、黃先耀、黃國錦、黃先口、高口口等各捐錢一千五百,
蔣口口、蔣榮喜、蔣榮順等各捐錢一千文。

咸豐捌年三月吉日立

說明:1984年6月在蘭裡江坪村發現並拓印。

此碑原在水口靈小庵,後在麻伊村曬穀坪。記敘“水口實錦水之聚合,遠朝對星有三台,近靠背水口則有鵬程萬里一古洲,左複有雷公古庵,流合水之去也,二而一。”清同治《麻陽縣誌>載:“陳天嘉三年始置麻陽戌,兵勢銳,苗瞿潛渡河沒于水者眾,

當時呼為麻潭,麻口其地也。”麻伊坪即大坪洲,又稱千畝洲,正置麻伊溪口,南臨麻伊溪水,北面錦水依傍而過,隔河東側與蘭裡(濫泥)遙遙相望,大坪洲是麻陽最古老的縣城遺址。此碑寬1.1米,高0.9米,下部中間有磨損,載明蘭裡姓氏情況,碑文開始引用《陋室銘>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為研究麻陽苗族民風民俗及麻陽姓氏提供史料。

附:麻陽文物古跡簡略記之,望麻陽人能多瞭解下、宣傳下,如果你村擁有這些,請大家多多保護修繕。

1975年,先後兩次在黃桑挖掘出土唐代餐具29件,其中銀碗28個、銀勺1個。此後,又在黃坪發現古跡1處,即黃坪唐陶址。1986年,挖掘戰國墓群8處,即綠溪口鄉楓木林老庵堂(錦江北岸1級臺地)墓群5處,

內有繩紋圈底罐、壘制器及朱砂痕跡;馬南墓群3處,內有麻布紋硬陶罐殘片。

1987年,挖掘13處,即綠溪口鄉洞腦上漢代墓群5處,內有多角壘罐、陶碗、陶盤,罐、碗、盤的底部有一個“吉”字;楓木林戰國墓群5處;江腦坪戰國墓群3處,其斷壁系網墳山。

1988年又搶救挖掘漫水碾子坳古墓群3處,此古墓群,地面封土150×425=63750平方米,形成于戰國西漢,出土有罐、壺等。還搶救挖掘馬南古戰國墓群3處,有土罐、壺等遺物出土,地面封土63750平方米。此古墓群與碾子坳古墓群實為一個墓群。

1987年,市縣文物普查隊在官村、煙土坡、麻陽火車站、上洲、所住村龍家坪、龍船上等地挖掘出土舊、新石器砍砸器、刮削器、打制石球20餘件和製作精細的石斧、石攤等生產工具300餘件。

88年,又在蘭裡鎮上洲、窯咀、隆家堡鄉黃溪廟邊、蘭村鄉岩山岔、江口圩鎮石眼潭、長潭鄉均田、錦和鎮八角岩、郭公坪鄉新店上、綠溪口鄉玉皇等地挖掘出土西周、兩漢時期的瓦足鼎、灰陶灌腹、三足器、尖底瓶、大口樽、罐、斧等30餘件。

1989年,相繼發現23處,即火車站、煙土坡、上洲、龍家坪、龍船上等石器時期聚落遺址5處;步雲坪、岩山岔、八角岩、新店上、窯咀、玉皇等商代聚落遺址6處;王沖、軍田、石馬洞、胡家封、廟邊等春秋戰國時期聚落遺址5處;瓦沖、花園村嶺、江志墳等西漢時期聚落遺址3處;黃坪唐陶窯址;樟木樹、瓦落坪、橋頭等元陶窯址3處。

90年代,發現並修復7處:長潭溪碼洞存坑,出現大量網咀,寬60米,長90米,面積540平方米,擾亂層為農田,黃土,表層經風化後為灰褐色,形成于戰國;蘭裡上洲聚落址,1200平方米,形成于新石器時代、商代,出土刻有劃紋陶片,無破壞,擾亂層為草地沙土;

步雲坪聚落址,1000平方米,形成于新時器、商周、春秋,主要遺物有石斧、石綽,地表有殘陶片、俑等,底層為黃土,表層風化後為暗褐色,土質鬆軟;江口圩亭子橋遺址,7140平方米,形成於舊石器時代,在田邊拾起的石塊,明顯屬被人打制和磨制的石器,石器中有砍砸器,土壤表面顏色風化後為灰褐色,土質鬆軟;

蘭裡窯嘴聚落址,5400平方米,形成于商代,主要遺物有石斧、陶片,具繩紋印花紋,上層為暗黑色土壤,現為農田,有些墓群保存良好;黃桑田沙聚落址,形成于商代,5000平方米,地表有殘陶片,田邊有石斧、紅陶印紋,保存較好;高村香爐頂陶窯,930平方米,形成於元代,主要遺物有元明時期陶罐殘片。

後經2011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確認,我縣共有文物點300餘處,其中新發掘110餘處。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是滕代遠故居和滿公祠;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漫水盤瓠廟;縣保護單位14處。館藏珍貴文物數百件,其中國家級一級文物6件、二級4件、三級44件,僅次於沅陵、芷江,居全市第三。

從空間分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古民居建築類,如豪俠坪、小江村、黃坪村的古民居;

二是古城牆建築類,如錦和古城牆、郭公坪邊牆、石羊哨古堡遺址;

三是古巷弄遺址,如錦和古鎮、郭公坪報木山、拖沖黃坳村、黃桑等村都有較為完好的古巷弄;

四是古今名人建築,如滿朝薦書院、滕代遠故居;

五是廟宇祠堂類,如漫水盤瓠廟、錦和湘山寺、城隍廟、天乙閣、姚家莊張氏宗祠、咸池坳村舒家祠堂、蘭村大馬坡庵堂等;

六是古墓群遺址類,如縣城東新區的商周遺址和戰國至西漢古墓群、綠溪口楓木林村春秋戰國古墓群遺址等,前者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為懷化市迄今未經科學發掘、保存較好的一處古墓群。

但是我縣麻陽文物古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城市化、城鄉一體化建設,本已年久失修的許多文物古跡在自然風雨的侵蝕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遭受了了嚴重損壞。如和平溪金溪村的黃家祠堂牆體早已坍塌,外坪和室內雜草叢生,牆上雕刻已無從辨認。蘭村大馬坡始建於清中期的庵堂時為祈福聖地,現只存一遺址雕刻,多數鄉村地上文物古跡受損且已瀕臨消失。

更多麻陽史料請點擊:

1、趙薇演唱的《六尺巷》本應該是我們麻陽的

2、唐朝李世民賜麻陽同天寺為天下第一寺,你可知道?

3、麻陽滕氏一脈的來龍去脈及幾個滕氏故事

4、麻陽曆史上第一家族---田氏家族淵源考

5、毛澤東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從他手下走出3位元帥、2位大將、6位上將

6、當年井岡山的五虎上將,唯他沒有評上元帥

7、麻陽第一個北大高材生,曾經勇救陳毅元帥

8、曾經是中共美女特工,後卻成麻陽最美兒媳

此古墓群,地面封土150×425=63750平方米,形成于戰國西漢,出土有罐、壺等。還搶救挖掘馬南古戰國墓群3處,有土罐、壺等遺物出土,地面封土63750平方米。此古墓群與碾子坳古墓群實為一個墓群。

1987年,市縣文物普查隊在官村、煙土坡、麻陽火車站、上洲、所住村龍家坪、龍船上等地挖掘出土舊、新石器砍砸器、刮削器、打制石球20餘件和製作精細的石斧、石攤等生產工具300餘件。

88年,又在蘭裡鎮上洲、窯咀、隆家堡鄉黃溪廟邊、蘭村鄉岩山岔、江口圩鎮石眼潭、長潭鄉均田、錦和鎮八角岩、郭公坪鄉新店上、綠溪口鄉玉皇等地挖掘出土西周、兩漢時期的瓦足鼎、灰陶灌腹、三足器、尖底瓶、大口樽、罐、斧等30餘件。

1989年,相繼發現23處,即火車站、煙土坡、上洲、龍家坪、龍船上等石器時期聚落遺址5處;步雲坪、岩山岔、八角岩、新店上、窯咀、玉皇等商代聚落遺址6處;王沖、軍田、石馬洞、胡家封、廟邊等春秋戰國時期聚落遺址5處;瓦沖、花園村嶺、江志墳等西漢時期聚落遺址3處;黃坪唐陶窯址;樟木樹、瓦落坪、橋頭等元陶窯址3處。

90年代,發現並修復7處:長潭溪碼洞存坑,出現大量網咀,寬60米,長90米,面積540平方米,擾亂層為農田,黃土,表層經風化後為灰褐色,形成于戰國;蘭裡上洲聚落址,1200平方米,形成于新石器時代、商代,出土刻有劃紋陶片,無破壞,擾亂層為草地沙土;

步雲坪聚落址,1000平方米,形成于新時器、商周、春秋,主要遺物有石斧、石綽,地表有殘陶片、俑等,底層為黃土,表層風化後為暗褐色,土質鬆軟;江口圩亭子橋遺址,7140平方米,形成於舊石器時代,在田邊拾起的石塊,明顯屬被人打制和磨制的石器,石器中有砍砸器,土壤表面顏色風化後為灰褐色,土質鬆軟;

蘭裡窯嘴聚落址,5400平方米,形成于商代,主要遺物有石斧、陶片,具繩紋印花紋,上層為暗黑色土壤,現為農田,有些墓群保存良好;黃桑田沙聚落址,形成于商代,5000平方米,地表有殘陶片,田邊有石斧、紅陶印紋,保存較好;高村香爐頂陶窯,930平方米,形成於元代,主要遺物有元明時期陶罐殘片。

後經2011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確認,我縣共有文物點300餘處,其中新發掘110餘處。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是滕代遠故居和滿公祠;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漫水盤瓠廟;縣保護單位14處。館藏珍貴文物數百件,其中國家級一級文物6件、二級4件、三級44件,僅次於沅陵、芷江,居全市第三。

從空間分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古民居建築類,如豪俠坪、小江村、黃坪村的古民居;

二是古城牆建築類,如錦和古城牆、郭公坪邊牆、石羊哨古堡遺址;

三是古巷弄遺址,如錦和古鎮、郭公坪報木山、拖沖黃坳村、黃桑等村都有較為完好的古巷弄;

四是古今名人建築,如滿朝薦書院、滕代遠故居;

五是廟宇祠堂類,如漫水盤瓠廟、錦和湘山寺、城隍廟、天乙閣、姚家莊張氏宗祠、咸池坳村舒家祠堂、蘭村大馬坡庵堂等;

六是古墓群遺址類,如縣城東新區的商周遺址和戰國至西漢古墓群、綠溪口楓木林村春秋戰國古墓群遺址等,前者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為懷化市迄今未經科學發掘、保存較好的一處古墓群。

但是我縣麻陽文物古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城市化、城鄉一體化建設,本已年久失修的許多文物古跡在自然風雨的侵蝕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遭受了了嚴重損壞。如和平溪金溪村的黃家祠堂牆體早已坍塌,外坪和室內雜草叢生,牆上雕刻已無從辨認。蘭村大馬坡始建於清中期的庵堂時為祈福聖地,現只存一遺址雕刻,多數鄉村地上文物古跡受損且已瀕臨消失。

更多麻陽史料請點擊:

1、趙薇演唱的《六尺巷》本應該是我們麻陽的

2、唐朝李世民賜麻陽同天寺為天下第一寺,你可知道?

3、麻陽滕氏一脈的來龍去脈及幾個滕氏故事

4、麻陽曆史上第一家族---田氏家族淵源考

5、毛澤東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從他手下走出3位元帥、2位大將、6位上將

6、當年井岡山的五虎上將,唯他沒有評上元帥

7、麻陽第一個北大高材生,曾經勇救陳毅元帥

8、曾經是中共美女特工,後卻成麻陽最美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