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頭條鋤頭揮得好,但知乎也沒那麼容易倒

文/於斌

剛剛舉辦了針對科技報導行業的金位元組獎,

給不少傳統媒體頒了獎的今日頭條,對於好內容的焦慮還在繼續。29日就有不少自媒體大V爆料稱,今日頭條勤勞的揮舞著鋤頭悄聲挖了知乎的牆角,一口氣簽約了知乎300多個大V,並且支付了據爆料稱“高於普通白領收入”的獨家內容供應費用。

有被簽的大V感慨,“簽完以後所有內容就不可以發知乎了,優質內容創作者被搶完了,所以知乎的品質每況愈下”。那麼,財大氣粗的今日頭條開啟挖牆角模式之後,

提倡“站內免費分享”路線的知乎就真的難有招架之力了嗎?其實未必。

 自由創作、選擇多平臺作為內容分發管道仍是主流

相對於今日頭條式有條件的“買斷”合作,對於作者來說,進行自由創作,並選擇多平臺作為內容分發的管道,進行個人品牌的打造,仍然是主流的選擇。在脈脈爆料底下,不少作為被今日頭條“挖牆腳”邀約的當事人對於今日頭條簽合同並且規定回答內容篇幅和頻次等條款,

其實並不感冒。今日頭條給出的offer,一般來說是一篇稿子稿費500,不過帶有很多的限制條件,比如必須達到500字以上,同時每月最多只能領到1萬,也就是計費篇數要達到20篇,以及簽約需要走排他合同。

不感冒的理由一部分是因為價格問題,認為偏低,一部分是因為今日頭條給的offer條條框框太多,既要限制字數又要有多少篇的要求,

一旦把基於興趣做的知識分享規範化商業化,有KPI考核就會佔用大量時間,騰不出空來。歸根到底,其實就是這些不感冒的大V認為投入今日頭條一個人的懷抱“投入產出比”太低。畢竟,在粉絲即流量的今天,能夠建立一定的個人品牌的大V,基本都是肚裡有貨的。知識變現的管道這麼多,沒有必要因為今日頭條一家每個月1萬塊的小利就把自己未來可能一天掙1萬的可能性給放棄了。

今日頭條不是沒有過先例的。當時頭條從快手將MC天佑挖到了自家的火山小視頻,據媒體披露是花了2千萬的天價撬的牆角,可是天佑到了火山小視頻之後,幾乎相當於重建粉絲體系。目前的粉絲數只有25萬人,和之前動輒千萬級的粉絲相差甚巨。擁有千萬級粉絲的MC天佑在轉換了平臺之後,粉絲流失率都這麼高,幾乎是開啟了自身品牌重建的歷程,更何況是知名度沒有他高的知乎大V們呢。

同時,大V們還要考慮到被今日頭條“買斷”以後的未來長期發展。在目前來看,通過一定頻次的內容輸出,大V們是可以收穫到比較穩定的收入,並且還能夠獲得今日頭條的流量扶持,可以說得上是比較具有誘惑力的條款。但是要知道,一旦頭條在優質內容的供應上有了充足的資源,現在的傾斜政策可能馬上就會沒有。這個時候相對於平臺而言,大V們可是切切實實的弱勢群體了。頭條停掉流量支持,之前在其他平臺又因為“買斷”協議沒有建立自身的個人品牌,相當於有可能要重新開始。算一算弊大於利。

所以對於作者來說,具備創作的自由,並且能夠在多平臺進行內容分發,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品牌,打出知名度,自身擁有更高的籌碼和話語權,才能夠保障自己的權益。說得俗一些,有點知名度的大V在知乎做一場live,怎麼也能掙上1萬吧,哪需要依靠頭條這樣一個月一萬的“工資制”來做收入保障呢。

所以,對於今日頭條的挖牆腳,知乎接下來可能受到的衝擊可能並不大,畢竟好的內容天然需要更多的好管道進行傳播,並不是只靠一個平臺的一點補貼就能夠將所有的好內容都網羅走。甚至有網友都已經替大V們想好了逃避“買斷”約束的辦法,搞個小號照樣到知乎答題,如果知乎跟進補貼,還能繼續創收。

今日頭條的內容焦慮

知乎暫時來看受挖牆腳影響小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知乎目前已經沉澱了海量的高品質內容。我們暫且不說它接下來的內容品質如何,但是已有的海量內容沉澱已構成一定的競爭壁壘,對於頭條來說,光靠現在挖人,並不能馬上就解決自身平臺在內容生產上的弱勢。

我們都知道,今日頭條之前一直都在強調“分發”的智慧化,對於內容,並沒有做出足夠的重視。但是在現在市場對於版權越來越看重的情況下,頭條原本一直使用的“不生產內容,只搬運內容”的邏輯,受到了挑戰。從前幾年開始,一直被各種新聞媒體以及用戶端競對因為版權告上法庭。比如2014年的時候,《廣州日報》、《新京報》、《楚天都市報》、21世紀網等都相繼炮轟過頭條對自身版權內容的侵犯。前段時間騰訊網也起訴今日頭條未經授權轉載文章。

到了現在,頭條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經和國內3700多家媒體進行了合作,在自媒體端也重金投入,2015年就提出要讓“千名作者收入過萬”,在補貼內容生產者上走得很前列,想要通過扶持自媒體作者,來吸引獨家的內容資產。不僅通過扶持自媒體和開拓新業務邊界,還增加了短視頻、微頭條、問答等內容來加大內容產出;這次挖知乎的大V,也是為了自家的悟空問答,想要在內容生產上,打上翻身仗。

但是要知道 ,優質內容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知乎從2010年上線線上系統,到現在已經發展了近7年。這7年中,知乎已經在用戶心中建立了專業知識問答社區的品牌形象,同時長期以來積累的優質內容每天都在發揮長尾效應吸引更多的人點擊查看。這樣的優勢,也並不是頭條能夠靠挖一些大V就能夠在短期內填平的差距。

所以,在筆者看來,今日頭條挖角知乎的行為,只能更加凸顯其對內容和版權的焦慮,順帶給知乎挑起一點競爭的緊張感,除此之外,挖走的300位大V群體,總體上對於知乎來說影響不大。

大V們可是切切實實的弱勢群體了。頭條停掉流量支持,之前在其他平臺又因為“買斷”協議沒有建立自身的個人品牌,相當於有可能要重新開始。算一算弊大於利。

所以對於作者來說,具備創作的自由,並且能夠在多平臺進行內容分發,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品牌,打出知名度,自身擁有更高的籌碼和話語權,才能夠保障自己的權益。說得俗一些,有點知名度的大V在知乎做一場live,怎麼也能掙上1萬吧,哪需要依靠頭條這樣一個月一萬的“工資制”來做收入保障呢。

所以,對於今日頭條的挖牆腳,知乎接下來可能受到的衝擊可能並不大,畢竟好的內容天然需要更多的好管道進行傳播,並不是只靠一個平臺的一點補貼就能夠將所有的好內容都網羅走。甚至有網友都已經替大V們想好了逃避“買斷”約束的辦法,搞個小號照樣到知乎答題,如果知乎跟進補貼,還能繼續創收。

今日頭條的內容焦慮

知乎暫時來看受挖牆腳影響小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知乎目前已經沉澱了海量的高品質內容。我們暫且不說它接下來的內容品質如何,但是已有的海量內容沉澱已構成一定的競爭壁壘,對於頭條來說,光靠現在挖人,並不能馬上就解決自身平臺在內容生產上的弱勢。

我們都知道,今日頭條之前一直都在強調“分發”的智慧化,對於內容,並沒有做出足夠的重視。但是在現在市場對於版權越來越看重的情況下,頭條原本一直使用的“不生產內容,只搬運內容”的邏輯,受到了挑戰。從前幾年開始,一直被各種新聞媒體以及用戶端競對因為版權告上法庭。比如2014年的時候,《廣州日報》、《新京報》、《楚天都市報》、21世紀網等都相繼炮轟過頭條對自身版權內容的侵犯。前段時間騰訊網也起訴今日頭條未經授權轉載文章。

到了現在,頭條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經和國內3700多家媒體進行了合作,在自媒體端也重金投入,2015年就提出要讓“千名作者收入過萬”,在補貼內容生產者上走得很前列,想要通過扶持自媒體作者,來吸引獨家的內容資產。不僅通過扶持自媒體和開拓新業務邊界,還增加了短視頻、微頭條、問答等內容來加大內容產出;這次挖知乎的大V,也是為了自家的悟空問答,想要在內容生產上,打上翻身仗。

但是要知道 ,優質內容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知乎從2010年上線線上系統,到現在已經發展了近7年。這7年中,知乎已經在用戶心中建立了專業知識問答社區的品牌形象,同時長期以來積累的優質內容每天都在發揮長尾效應吸引更多的人點擊查看。這樣的優勢,也並不是頭條能夠靠挖一些大V就能夠在短期內填平的差距。

所以,在筆者看來,今日頭條挖角知乎的行為,只能更加凸顯其對內容和版權的焦慮,順帶給知乎挑起一點競爭的緊張感,除此之外,挖走的300位大V群體,總體上對於知乎來說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