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米電視降價背後:性價比不僅是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

2017年上半年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帶動了整機均價的大幅漲價。根據奧維雲網的資料顯示,2017年7月彩電尺寸價格漲幅明顯,其中42寸均價上漲24.5%,漲幅最大;重點尺寸32寸、43寸、55寸的漲幅分別為13.9%、15%、2.4%。

進入下半年以來,上游面板價格出現鬆動,但由於上游面板價格反映到整機價格上需要時間,整機價格短時間內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降價。

8月28日,小米電視發表聲明,由於上游面板價格降低,對小米4A全系列產品進行降價調整,第一時間選擇將這部分降低的成本回饋給消費者。在彩電均價全線上漲的情況下,小米電視卻主動出擊,進行產品調價,在行業內率先掀起了降價潮。

堅持極致性價比,行業內率先掀起降價潮

性價比是許多消費者選購商品的重要指標,其包含了產品性能和產品價格兩方面的要求。一台高性價比的彩電,一定要性能強、設計好、品質高,同時保持相對較低的價格。

小米電視一直以來都堅持著“高端配置、中檔價位”的戰略定位,

在電視產品上精益求精,打造出具有極致性價比的電視產品。小米電視4就是最好的例證,行業首創分體式設計、金屬拉絲工藝、打造出4.9mm的極致超薄機身,並且首次引入了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在定價上則是堅持了價格的適中,使年輕消費者能夠買得起。

“做最好的電視,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是小米電視一直堅守的信念,正是這種以“產品”和“使用者”為中心的理念支撐,

使得小米電視能始終堅持初心,即使是在行業不景氣、市場均價上漲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不求暴利,按成本定價,讓利於消費者。

關於這次全面下調產品價格的原因,小米聯合創始人、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給出了答案。他表示,小米是一家由一幫工程師建立起來的公司,辛辛苦苦開發的技術是用來造福千萬用戶的,不是廠家用來謀取暴利的工具,

這就是創建小米時的夢想“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同時,小米是一家厚道的公司,是一家貼著成本定價、追求低毛利率的公司,電視定價多少不賠錢,就定價多少。現在原材料價格下降了,小米電視就繼續貼著成本走,第一時間下調了電視價格。

小米電視的全線降價與以往的促銷不同,是產品正常價的降價調整。雖然都是讓利於消費者,但這種調價更直接,

讓利本身也並非是因為促銷,而是基於成本降低的利潤分配。這種主動讓利,是真正以用戶為中心,也最能打動用戶,建立起更高的品牌信任度和忠誠度。

新零售打造新模式,降價源於“底氣”

“降價潮”並非“價格戰”,是建立在成本控制、成本降低之上的價格調整。僅有“高配中價”的決心而無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能力,降價就是“空中樓閣”。因此,降價本身就需要強大的“底氣”。那麼,小米電視率先降價的“底氣”又是從何而來?

筆者認為,新零售便是小米電視找到的最為有效的突破口,亦是小米電視率先掀起“降價潮”的底氣。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曾表示,新零售就是互聯網效率幹零售,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方法論和人才來改善傳統零售業。能幫助傳統零售業提高效率、改善用戶體驗。實踐的結果是,可以用電商的成本完成傳統零售。但這中間也有很多改革,要完全自營而不是找各級代理、加盟、掛牌子,層層加價,整個都是小米的統一流程,進行統一管控,保持了很高的性價比。

小米電視線上上市場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 小米自建的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都是非常高效的管道。線上銷售對產品成本的控制來說非常有利,能夠直面消費者,保持公司到用戶的高效率運作,降低產品中間環節的附加價格,降低產品到使用者手中的成本。高效的線上管道使得小米電視與傳統彩電廠商相比,省去了交給各級管道商的40%的費用成本。

當然,線下管道在市場上仍然佔據著相當大的份額,小米電視並沒有忽視線下管道。小米電視採用“線上線下並重”策略,將線上、線下管道深度融合,互補長短,打造出新的零售模式;以線上的成本優勢來突破線下管道,將產品的成本控制到盡可能低,這也使得小米電視成為業內第一家線上、線下同價的電視品牌。

同時,小米的成本控制還體現在細節上的把控。王川曾提起過,為了省5塊錢的包裝費用,多次與組裝廠的老闆進行對接,最終將一次性的包裝改成了永久性包裝,將費用省了下來。

正是有著嚴格有效的成本把控能力及“讓每個人都買得起”的理念支撐,小米電視才能率先掀起“降價潮”,在保持高配置的同時,將產品價格降到最低;也使得小米電視從同類競品中脫穎而出。小米電視的高性價比即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

小米電視率先行動,只是“降價潮”的開端。隨著上游液晶面板價格的進一步回落,將會有更多的彩電廠商開始價格下調,帶動彩電產品的均價下降,真正讓利於消費者,進一步推進大屏彩電的普及,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大屏彩電帶來的便利與樂趣。

筆者認為,新零售便是小米電視找到的最為有效的突破口,亦是小米電視率先掀起“降價潮”的底氣。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曾表示,新零售就是互聯網效率幹零售,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方法論和人才來改善傳統零售業。能幫助傳統零售業提高效率、改善用戶體驗。實踐的結果是,可以用電商的成本完成傳統零售。但這中間也有很多改革,要完全自營而不是找各級代理、加盟、掛牌子,層層加價,整個都是小米的統一流程,進行統一管控,保持了很高的性價比。

小米電視線上上市場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 小米自建的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都是非常高效的管道。線上銷售對產品成本的控制來說非常有利,能夠直面消費者,保持公司到用戶的高效率運作,降低產品中間環節的附加價格,降低產品到使用者手中的成本。高效的線上管道使得小米電視與傳統彩電廠商相比,省去了交給各級管道商的40%的費用成本。

當然,線下管道在市場上仍然佔據著相當大的份額,小米電視並沒有忽視線下管道。小米電視採用“線上線下並重”策略,將線上、線下管道深度融合,互補長短,打造出新的零售模式;以線上的成本優勢來突破線下管道,將產品的成本控制到盡可能低,這也使得小米電視成為業內第一家線上、線下同價的電視品牌。

同時,小米的成本控制還體現在細節上的把控。王川曾提起過,為了省5塊錢的包裝費用,多次與組裝廠的老闆進行對接,最終將一次性的包裝改成了永久性包裝,將費用省了下來。

正是有著嚴格有效的成本把控能力及“讓每個人都買得起”的理念支撐,小米電視才能率先掀起“降價潮”,在保持高配置的同時,將產品價格降到最低;也使得小米電視從同類競品中脫穎而出。小米電視的高性價比即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

小米電視率先行動,只是“降價潮”的開端。隨著上游液晶面板價格的進一步回落,將會有更多的彩電廠商開始價格下調,帶動彩電產品的均價下降,真正讓利於消費者,進一步推進大屏彩電的普及,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大屏彩電帶來的便利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