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極拳中的“留白”藝術

我們知道 “留白” 是中國繪畫與書法上的一種藝術創作手法;

是一種精心佈置下的平衡,也叫 相對下的空白;為了襯托主體、為了營造意境、為了佈局結構,留有想像的空間,達到 “無物勝有物” 的感知境界。

這在空間概念裡也一樣,有疏有密,有松有緊,有對比,留有餘地的結構關係,反而更讓我們專注到表現事物的主體和本質。

我們中國人對 “留白” 的藝術思辨非常受道家的影響,這種表達有很強的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思想。

莊子說:

“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 這個 無極 就是留白之道的精神核心。

周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古人對於世間萬物的理解都是正反兩面的,只有一面則另一面也不能成,“知其白” 方能 “守其黑”,所以中國畫雖是在 “黑” 處著墨,但實際對 “白” 異常講究。

這裡的黑白其實包含著虛實、明暗、繁簡等對立相生的意義,

不能單純以黑白論之。

說到這裡,似乎帶出了同為道家哲學背景下太極,黑與白,陰與陽的對立相生關係。

那明白這層道理,對我們平時在太極拳的練習上有什麼作用呢?

“道家將天人合一、人我天地為一體、與道合一的狀態稱為無極。

也就是說,當天、地、人、我放在你的感受範圍之內,就叫天人合一。

而太極的運動,便是用來感知氣場範圍的勢能運動。”(摘自任剛先生)。

這就有點意思了,超脫了太極拳運動對於身體筋骨皮肉的 “本體” 鍛煉,而是將習練目的變成:用身體去感受所處自然空間的運動方式。不再以 “自我” 為中心的練習狀態,這樣的解釋似乎更符合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背景。

如果將練習太極拳中的我們比作太極圖中的黑色,那白色實則是我們個體的 留白,以鑒定我們 “著墨” 精彩與否的關鍵。

拳路有盡,而意無窮;借空間之力體會太極的勢能,或許更需要在今後的練習中被照顧。

內容由 一極課堂出品,轉載請申明。

一極堅持 “原創乾貨”,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