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健康:久坐時危險的一個動作,讓心腦血管瞬間崩潰

 年輕人上班一坐就是一天,回家繼續窩在沙發上;老年人流連於牌桌、棋盤裡,一玩就是大半天;原本蹦蹦跳跳的少年,也被手機電腦拴在了椅子上……

久坐是離死亡最近的動作,特別是久坐後的一個舉動,可能會讓心腦血管瞬間崩潰。

受訪專家

鄭州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 劉恒亮

臺灣署立雙和醫院複健醫學部主任 劉燦宏

久坐時“猛起”最要命

久坐不動,不僅會帶來肥胖、頸腰椎病等問題,它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對心腦血管的損傷是一連串的,

久坐時猛起身,就是一個危險“殺手”。

引起血栓、栓塞等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坐立,下肢肌肉收縮活動相對減少,導致人體血液的流速減慢,血液黏稠度增高,為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如果此時再猛然活動,如猛地起身、大幅度擺動胳膊等,

很容易牽動不穩定的血栓,使之脫落造成血栓栓塞,引起相應部位的缺血、缺氧等症狀。

更為嚴重的是,如果血栓游離到肺部,可能堵住肺動脈造成肺栓塞,嚴重者短時間內就會危及生命。近年來不少“白領精英”的猝死,就與肺栓塞有關。

血壓波動、心悸頭痛、暈厥卒中

長時間同一姿勢後突然變換體位,很容易造成血壓波動,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使心腦等器官供血不足,

嚴重時出現心悸、頭暈、頭痛,甚至反復暈厥或誘發腦卒中。

這在身體瘦弱、缺乏體力活動的年輕人和青少年中並不少見。

“撕裂”血管

對中老年人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由於血管柔韌度較差,久坐後猛然牽拉,還可能“撕裂”血管,誘發“主動脈夾層”等嚴重後果。

如搶救不及時,其死亡率達到30%~40%。

長時間坐臥者、伏案工作者和老年人等,要有意識地“動起來”,最好每隔1~2小時起身活動一會兒,

慢慢伸個懶腰、甩甩胳膊等,或者通過繃腳尖、翹腳趾等,活動踝關節,促進血液回流。

一旦發現腿腳明顯腫脹,不要隨意用力按摩、拍打等,而要在醫生指導下撫觸下肢,以免血栓脫落。

起身後,出現胸悶憋氣、呼吸急促、劇烈胸痛等症狀時,要立即就醫。

4個動作“抵消”久坐傷害

握拳消滅滑鼠手

握拳,先握緊拳頭,然後伸展手指,再握緊,重複數次。

聳肩消滅頸椎病

聳肩,單側肩膀儘量向上抬高,保持5秒,然後放鬆,重複10次,兩側交替進行。

轉腰消滅腰椎病

坐在椅子上,身體轉向一側,慢慢呼氣,保持10秒,回到原位,然後再向另一側轉動身體。

踮腳消滅靜脈曲張

雙足併攏著地,用力踮起腳尖,然後放鬆,重複20~30次。久坐的人,最好每坐1小時就做1次踮腳運動,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順暢。

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