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全警之力建智慧公安

指揮體系能直接將資訊傳達至街面最近的警力。

馬國泉攝

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雷彪外,還有卡口監控(基於先進的光電、電腦、模式識別、遠端資料訪問資料庫等技術,集視頻監控、影像處理、圖像識別系統)、電子圍欄、門禁+視頻、射頻識別等科技感知手段,目的是構建觸角靈敏、覆蓋全市的智慧感知網。

再通過大資料應用和智慧挖掘,提升對治安隱患風險的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對犯罪分子予以精確打擊。

為加強打擊和防範盜搶騙,中山市公安局擬于年內建設摩托車智慧感知防控系統,完成RFID 感應點2100個,電子標籤裝車量達到5萬台,力爭實現2017年盜竊摩托車案件同比大幅下降。

“智服惠民”實現“精心服務”

“智服惠民”即結合群眾需求,積極推進“互聯網+”公安服務改革,按照“能網上辦的網上辦,

不能網上辦的自助辦”的原則,創新運用智慧化手段優化行政服務管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實現精心服務。

2017年,中山公安申報的“推行公安便民服務”“優化交通管理”“加強打擊和防範盜搶騙”三個專案全部納入中山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未來一年,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思維、新技術,將成為中山市公安局推進民生實事辦理的新抓手。

通過建設開通 “平安中山便民服務APP”,

推廣出入境、居民身份證及交通違法業務24小時自助辦理服務,讓群眾辦事“更便捷”;通過構建 “大資料”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建立綜合交通流資料庫,加強擁堵路段治理,提高城市暢通度,讓群眾出行“更暢通”;而通過推廣完善摩托車智慧感知防控系統、電信詐騙防控系統,切實減少群眾財產損失,則會讓群眾生活“更平安”。

而正在全力推行中的 “一門一網式”審批服務模式,

將會推動公安審批服務事項集中進駐中山市行政服務中心,加快內網業務系統與外網網上辦事大廳的互聯互通。積極順應群眾期盼,不斷提升電子政務建設水準,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滿意度。

“智管強警”實現“精細管理”

“智管強警”即在紀律約束、制度規範、檢查監督等傳統管理方式基礎上,依託新型技術手段,搭建智慧警隊管理平臺,實現精細管理。員警隊伍是公安工作的核心戰鬥力,

打造一支政治堅定、忠誠可靠、學習型警隊,實現“精細管理”,是公安工作的基礎。如何以大資料思維對警隊加強建設,更是中山公安機關未來加強隊伍建設的重要探索方向。

中山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通過對公安執法辦案、人事管理、舉報投訴、信訪辦理、內部督察等系統的有機整合,彙聚各類資料並實現自動檢測、碰撞分析,構建紀檢、党廉、督察、審計、信訪、輿情“六位元一體”隊伍管理模式,實現對執法辦案、行政管理、服務群眾等公安業務的品質跟蹤、量化考核和獎勵追責,形成覆蓋全警的廉政勤政監督預警系統,最大限度提升科學管理水準。

另一方面通過大資料實現對隊伍狀況的智慧分析、科學管理,對中山公安的隊伍結構進行全方位的優化調整,做到機構設置合理,最大限度把警力釋放補充到一線,實現警力無增長改善。而以大資料的形式,對民警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況、工作能力、發展方向進行全方位的科學測評,為每位民警規劃一條科學的職業發展道路,則會最大限度地調動隊伍的積極性和實現對隊伍的管理。

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鄭澤暉

作為中山社會經濟發展的護航員,公安機關要切實做到預警在先、防範在前,合理預測評估改革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社會穩定風險,想方設法破解全市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社會治安管理難題,更好地服務中山社會經濟發展。

“智慧公安”,可以讓整個公安機關的資源獲取能力產生革命性的提升,同時,能夠推動管理模式、警務模式實現革新性的創新。我們將按照“一年起步、兩年加速、三年成形”的規劃穩步推進。

實現對執法辦案、行政管理、服務群眾等公安業務的品質跟蹤、量化考核和獎勵追責,形成覆蓋全警的廉政勤政監督預警系統,最大限度提升科學管理水準。

另一方面通過大資料實現對隊伍狀況的智慧分析、科學管理,對中山公安的隊伍結構進行全方位的優化調整,做到機構設置合理,最大限度把警力釋放補充到一線,實現警力無增長改善。而以大資料的形式,對民警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況、工作能力、發展方向進行全方位的科學測評,為每位民警規劃一條科學的職業發展道路,則會最大限度地調動隊伍的積極性和實現對隊伍的管理。

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鄭澤暉

作為中山社會經濟發展的護航員,公安機關要切實做到預警在先、防範在前,合理預測評估改革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社會穩定風險,想方設法破解全市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社會治安管理難題,更好地服務中山社會經濟發展。

“智慧公安”,可以讓整個公安機關的資源獲取能力產生革命性的提升,同時,能夠推動管理模式、警務模式實現革新性的創新。我們將按照“一年起步、兩年加速、三年成形”的規劃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