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典芬芳潤油城」第38期:墨香神韻中國畫

墨香神韻中國畫

克拉瑪依市第二人民醫院 秦梅

今年有幸第一次參加了克拉瑪依市文化館張淑華老師的中國畫學習班,品讀中國畫的藝術魅力,張老師筆下的晶瑩剔透的葡萄、鮮豔欲滴的牡丹,讓我深深的陶醉在中國畫的筆墨丹青中。從此以後我每個週末都有了一份期盼,從初學的運筆知識到調色的奇妙精彩,一點點懂得了中國畫的點滴蘊意,通過一學期的短暫學習,使我認識到中國畫墨香神韻的博大精深。

中國畫的精神內核是筆墨。談到中華文化,就不能不涉及中國的書畫藝術。毛筆、墨、宣紙、硯臺,構成了中國畫的墨香神韻。

中國畫的顏色也是特別的,象中國畫的赭石、朱砂、朱磦、石青、石綠,有一種“石性”,而且綠得別致,青得特別;花青、胭脂、曙紅、藤黃、酞青藍則有一種“水性”。這“石性”“水性”的兩類顏色,經過巧妙的的運用,加上中國畫獨有的墨,配合起來,畫在特製的宣紙上,就會出現一種神奇、別致的效果,

故中國畫具有一種特別的神韻。中國的傳統藝術整體風神崇尚寫意,即“像與不像之間”。像,是表現現實生活;不像,是藝術的提煉、誇張、浪漫、昇華。

中國畫崇尚用線造型、達意,這線,就是從現實生活的物象中提煉、概括、誇張出來的。中國畫講究書法用筆。畫不是描出來的,而是象書法一樣寫出來的,所以又叫寫意。書法用筆,寫出來的作品才有味道。這“味道”就是一種讓人悅目賞心的、充滿變化,

從生活中來,又在現實生活基礎上昇華,而且比生活誇張、強烈、充滿著浪漫情調的韻味、趣味。

中國畫是一種高雅的繪畫藝術,因為學習中國畫就得和文學、歷史、美學、哲學、宗教、思想、社會生活等等方面接觸,其中包含藝術情趣、修養、學養。作畫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謂之“紙上太極”之說,故學習書畫也是一種十分有益的養生、修心、健身形式。中國書畫不僅為藝術家們喜歡,

愛好者也非常的廣泛,這都是中國書畫的魅力牽引。

中國畫的內涵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美學理想,與中國的儒家、道家學說一脈相承,也與中國的禪宗佛教有著內在聯繫。孔夫子把“成教化、助人倫”作為藝術的最高目標,他強調藝術在塑造理想人格方面的教化作用。莊子則認為,人的精神應當從一切實用的、利害的、邏輯的束縛中超脫出來,

達到一種虛、靜、明的境界,即心與物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中國畫的傳統花鳥畫當中,更多體現了一種讚美理想人格,教化人們追求真善美的內容。而在中國的山水畫當中,則更多體現了一種虛靜恬淡、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是與中國文人知識份子的自我修養和人格塑造聯繫在一起的。孟子說過“守孰為大?守身為大”。所謂守身,就是堅守自己的品德、情操和氣節。在中國古代倫理道德觀念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文人士大夫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理想,他們把人品和畫品看作是統一體,繪畫不僅是繪畫,而是一種人格的自我完善、道德的自我修煉過程。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已經成為知識份子人格修養的載體。梅、蘭、竹、菊以至於普通的日常用品,都被賦予了某種精神象徵。

所謂守身,就是堅守自己的品德、情操和氣節。在中國古代倫理道德觀念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文人士大夫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理想,他們把人品和畫品看作是統一體,繪畫不僅是繪畫,而是一種人格的自我完善、道德的自我修煉過程。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已經成為知識份子人格修養的載體。梅、蘭、竹、菊以至於普通的日常用品,都被賦予了某種精神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