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還是選購電視哪些事 有必要多瞭解瞭解

在CRT時代,很多消費者認為,只要價格便宜,其他一起都OK,也正是這種傳統概念的根深蒂固,導致現在很多消費者選購電視還是只看價格,忽略了電視的配置、性能、功能以及音質等各方面,

結果開開心心買回家,用了兩天腸子悔青的尷尬局面。那麼對於現在平板電視的選購,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瞭解呢?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講解講解。

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肯定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俗話說便宜沒好貨,這句話大概率是正確的,但對於電視,很有可能一台五千元的就是比六千的要好。以55英寸為例,5000到8000元中的一些產品很可能差距不會太大。所以消費者在選購前一定要給自己定一個心裡價位,

無論導購員怎麼忽悠,超出心裡價位直接拒絕就好了。

關於品牌不能有叢洋媚外的心理。買國產還是合資品牌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崇洋心理不可有。外國品牌的電視產品在畫質和性能上擁有出色的表現,

但正是抓住了國人“便宜沒好貨”的心裡,在產品定價上往往偏高。其實如今的國產大廠的旗艦產品在品質和性能已經處在高水準線上,我們不必過分盲目崇拜國外品牌。

尺寸未必越大越好。一般來說電視螢幕越大越好,因為更大的螢幕可以讓整個畫面充斥在人的眼球之中,形成更加強烈的沉浸體驗,但是也不是越大就越好。目前55英寸逐漸成為主流尺寸,如果客廳不是太小建議從55-65英寸之間選擇。

如果是臥室的話,40英寸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不要一味地追求超薄。超薄使得電視的外觀更加時尚,也更符合時代潮流,可對於一款電視產品來說,並不是越薄越好。如果廠商一味地追求厚度,卻導致做工粗糙,機身邊框與螢幕之間的閉封並不嚴實,出現較大空隙,縫隙不僅容易產生漏光現象(這種現象是不可逆的),而且灰塵堆積極易引起螢幕短路,

影響電視的使用壽命。

人工智慧不能過於看重。今年號稱人工智慧語音的電視可以說是滿天飛,很多廠商都把自家電視產品貼上“人工智慧”的標籤,其實主要是從語音操作以及使用者習慣這兩個方面讓使用者與電視進行一些交互行為,雖然語音操作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戶體驗,但是與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還有一定差距,並不能完全解決用戶使用痛點。

總的來說,現在的電視升級換代很快,很多新技術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優秀的觀看體驗,但有時候商家往往會誇大、片面的宣傳,導致消費者很容易被誤導,往往花了很多錢卻買了一台並不適合自己的電視。因此,在選購電視前,必要的功課還是要做的,這樣才能選購到一款適合自己的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