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讀德州|看“新四大發明”如何改變德州人的生活

記者 翟岩

古老中國創造的指南針、造紙、火藥、印刷術四大發明曾經改寫世界歷史。不久前,一項針對20國青年的調查顯示,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共用單車,成為這些在華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並引發熱議。其實,從2011年德州開通高鐵,以及近年來逐漸普及的網購和移動支付,再到今年6月陸續出現在德州街頭的共用單車,這些最想被國外青年帶回家的“新四大發明”在德州一個也不少,同時也實實在在地改變著德州人的生活方式。

德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勇和北京鐵路局天津西站站長孫景強為“德州號”揭牌(大眾網 撒偉 攝)

2016年5月16日7點15分“德州號”緩緩駛離月臺(大眾網 撒偉 攝)

高鐵:“坐地日行八萬里”改變的不僅僅是生活方式

“新四大發明”中,高鐵並非始於中國,

如今卻一馬當先。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標準,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藍圖徐徐展開,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高鐵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成為認知度最高的中國科技成就。

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行。德州作為京滬高鐵沿線重要的網站,從此迎來“飛”速發展的高鐵時代。

今年8月26日上午,在京滬高鐵德州東站,準備前往北京遊玩的市民賈先生一家正在候車室等車。

“坐高鐵去北京只要1小時就到了,花費時間短,到北京後不出站就可以坐地鐵,非常方便。”賈先生稱,高鐵出行既舒適方便又準時准點,現在只要遠行首先考慮的就是高鐵,高鐵到不了的地方再考慮其他的方式。

高鐵的出現,帶來和改變的不僅僅是市民的出行方式,還為德州未來的發展帶來的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高鐵的建設和開通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使鐵路發展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德州成為吸引優質專案和高端人才的高地,為民生改善創造條件。自德州搭上高鐵這趟快車,短短6年間,一個個招商引資項目因高鐵拔地而起,一家家企業因高鐵實現彎道超車,一條條旅遊線路因高鐵由冷轉熱。

2016年5月16日,德州東至北京南間高鐵市域客運列車“德州號”正式運營,結束了德州沒有始發終到北京高鐵的歷史,

朝發夕歸、當日往返,早晨在天津吃煎餅果子,中午吃正宗的北京烤鴨,晚上回到德州吃扒雞,高鐵讓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來得更加愜意與舒適。

高鐵不但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也使得沿途城市共用發展機遇,真正實現了京津冀區域內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這種“高鐵同城效應”使德州京津門戶、一區四基地、區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日益實至名歸。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高鐵正向海外輸出,德州市本土企業也在積極走出去,佈局海外。

2014年11月18日,德州市首屆網路交易市場發展論壇舉辦。

2015年3月18日,德州電商孵化器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揭牌啟動。

網購:從“足不出戶全球購”到“指尖上的商機”

1994年的4月20日,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從中科院電腦網路中心連入Internet,中國互聯網時代從此開啟。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從PC走向APP,網上購物勢不可擋地進入百姓生活,如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線民超過7億。

8月27日下午,德州市民喬女士發現家中的洗衣液即將用完,她隨即用手機登錄一款購物APP,熟練地選購、下單、支付,所有流程不到五分鐘內全部搞定。

“我網購化妝品大部分是韓國和日本的,還有少部分是美國和歐洲的,這款我最喜歡吃的零食也是日本進口的……”喬女士正在給大眾網記者展示她的海淘商品,門鈴響了,原來是快遞小哥送貨上門,“最近開始降溫,應該是我從網上買的新外套到了。”喬女士一邊簽收快遞,一邊告訴大眾網記者說,“我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逛街,網購既方便又便宜,動動指尖就等著送貨上門,我家裡大到家電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幾乎都是網購的。”

通過網購,指尖上的操作不僅帶來便捷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巨大商機。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德州市出臺了《德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編制了《德州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實施電子商務“六進”工程,落實“十百千萬”培育計畫。成立了電子商務促進會、網商協會、微商協會,服務於電子商務企業。

目前,德州市電子商務應用廣泛。德百、好鄰居、德州扒雞、百棗綱目等品牌效應明顯、銷售網路健全的骨幹企業已建立自主電子商務平臺,實現採購、生產、銷售全程電子商務。電商園區發展壯大。各縣(市、區)相繼成立德州電子商務產業園、禹城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夏津電子商務產業園、平原縣互聯網創新創業園等,打造適合當地農產品特點的電子商務產業鏈。半數以上的縣(市、區)與阿裡、京東、蘇寧簽訂戰略合作協定,並實現平臺運營,充分發揮“互聯網+農村電商”加快動能轉換,使農產品通過網路“生金換銀”,帶“火”了經濟發展。

超市購物結帳,亮出付款碼,掃碼槍一掃即可搞定。

德州的商家在櫃檯擺放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已經是標配

德州的小吃攤上都貼著支付二維碼

移動支付:“手機在手不帶錢”德州市民“很淡定”

“師傅,身上沒帶現金,能用微信支付不?”

“不要緊,那你掃碼支付吧。”

8月27日,打車回家的市民王先生,在下車時發現自己沒有帶錢包,隨即用手機掃碼支付了打車費。

在德州,這樣的生活場景,很多人已習以為常。

“手機在手,天下我有”,移動支付的出現讓人們的支付方式有了新選擇,商家們無處不在的二維碼迎合,也無形中助推了消費者轉換中的支付習慣。如今,德州的商家在櫃檯貼上一藍一綠兩張二維碼已經是標配,小到路邊攤,大到商城超市,都可以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掃碼支付,無論是吃飯、逛街還是看電影,甚至買菜,只要你有一部能使用的智慧手機,輕鬆“掃一掃”交易即完成。

短短幾年,在德州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支付習慣,就被移動支付顛覆了,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

4月28日,德州市首批2000輛摩拜單車登陸禹城並正式啟動運營。

6月2日,共用單車OFO小黃車正式落地德州。

共用單車:“說走就走的任性”讓綠色出行成習慣

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和“中國智造”的代表,隨著今年6月份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先後入駐德州,“新四大發明”完成了在德州的最後一塊拼圖。

去年的這個時候,德州人說到出行,談論得最多的是滴滴打車。可是,如今站在德州市中心隨便哪個街頭,你看到的是滿眼的“小黃車”、“小紅車”。

從離不開汽車的“四輪”生活,到低碳環保又健康的“兩輪”生活,德州人的出行方式正在被悄悄改變。

“我以前出去打工都是坐公車去,經常因為趕不上公交上班遲到,現在有了共用單車方便多了。”正準備騎著共用單車去校外打工的大學生小許說,有了共用單車後,她乾脆放棄公交,直接騎單車上班,既免去等公交和擠公交之苦,又鍛煉了身體,一舉兩得。

隨著共用單車的普及,越來越多上班族也開始騎共用單車解決上班“最後一公里”。“我現在已習慣騎車上下班,既方便又健身。”家住德城區在經開區上班的小齊說,以前她上下班都開車,經常遇到堵車,費時又費油錢,現在公車搭配共用單車,低碳環保出行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節省了通勤成本。

共用單車的出現對現有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進行了有益補充,讓出行選擇更加多元,人們在享受技術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也成為了低碳生活的主動參與者。

【記者手記】

德州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啟動“一池春水”

時速300公里的高鐵拉近了城與城之間的距離,網購早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便捷的移動支付讓我們進入了“無現金社會”,綠色的公共交通因共用單車而魅力大增……從基礎建設到消費方式,從商業理念到經濟業態,曾以古代“四大發明”推動世界進步的中國,正再次以“新四大發明”等一大批科技創新向世界展示“中國式”創新的澎湃動能。

從來沒有哪個年代,創新給人們帶來的變化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如此之新鮮。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先驅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精准引導與支持。

心有多高,路就有多遠。今年的德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未來五年要把經濟發展的動力進一步調整到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驅動上來,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大力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大力淘汰落後產能。把發展方式“切換”到創新驅動模式上來,顯示出德州黨委政府堅持創新發展,努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引擎的決心。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從縣市區到市直各部門、單位,從企業“一把手”到科技創新帶頭人,德州上下思想進一步解放、工作進一步落實,推進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真正讓創新成為導向、創業成為風氣,全市上下形成了各條戰線全方位協同、創新創業全過程發力的生動局面。

正所謂“惟創新者強”。德州把資本、技術、人才作為推動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構建了全方位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體系,探索出一條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的路子,推動了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下,隨著人才、資金和促進科技創新、轉化的政策接踵出臺,創新創業環境的不斷優化,新科技、新產業紛紛被吸引到德州“孵化”,創新的“活水”源源不斷,相信不久的將來,在這片創新沃土上將不斷湧現出更多的“新四大發明”。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高鐵正向海外輸出,德州市本土企業也在積極走出去,佈局海外。

2014年11月18日,德州市首屆網路交易市場發展論壇舉辦。

2015年3月18日,德州電商孵化器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揭牌啟動。

網購:從“足不出戶全球購”到“指尖上的商機”

1994年的4月20日,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從中科院電腦網路中心連入Internet,中國互聯網時代從此開啟。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從PC走向APP,網上購物勢不可擋地進入百姓生活,如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線民超過7億。

8月27日下午,德州市民喬女士發現家中的洗衣液即將用完,她隨即用手機登錄一款購物APP,熟練地選購、下單、支付,所有流程不到五分鐘內全部搞定。

“我網購化妝品大部分是韓國和日本的,還有少部分是美國和歐洲的,這款我最喜歡吃的零食也是日本進口的……”喬女士正在給大眾網記者展示她的海淘商品,門鈴響了,原來是快遞小哥送貨上門,“最近開始降溫,應該是我從網上買的新外套到了。”喬女士一邊簽收快遞,一邊告訴大眾網記者說,“我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逛街,網購既方便又便宜,動動指尖就等著送貨上門,我家裡大到家電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幾乎都是網購的。”

通過網購,指尖上的操作不僅帶來便捷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巨大商機。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德州市出臺了《德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編制了《德州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實施電子商務“六進”工程,落實“十百千萬”培育計畫。成立了電子商務促進會、網商協會、微商協會,服務於電子商務企業。

目前,德州市電子商務應用廣泛。德百、好鄰居、德州扒雞、百棗綱目等品牌效應明顯、銷售網路健全的骨幹企業已建立自主電子商務平臺,實現採購、生產、銷售全程電子商務。電商園區發展壯大。各縣(市、區)相繼成立德州電子商務產業園、禹城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夏津電子商務產業園、平原縣互聯網創新創業園等,打造適合當地農產品特點的電子商務產業鏈。半數以上的縣(市、區)與阿裡、京東、蘇寧簽訂戰略合作協定,並實現平臺運營,充分發揮“互聯網+農村電商”加快動能轉換,使農產品通過網路“生金換銀”,帶“火”了經濟發展。

超市購物結帳,亮出付款碼,掃碼槍一掃即可搞定。

德州的商家在櫃檯擺放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已經是標配

德州的小吃攤上都貼著支付二維碼

移動支付:“手機在手不帶錢”德州市民“很淡定”

“師傅,身上沒帶現金,能用微信支付不?”

“不要緊,那你掃碼支付吧。”

8月27日,打車回家的市民王先生,在下車時發現自己沒有帶錢包,隨即用手機掃碼支付了打車費。

在德州,這樣的生活場景,很多人已習以為常。

“手機在手,天下我有”,移動支付的出現讓人們的支付方式有了新選擇,商家們無處不在的二維碼迎合,也無形中助推了消費者轉換中的支付習慣。如今,德州的商家在櫃檯貼上一藍一綠兩張二維碼已經是標配,小到路邊攤,大到商城超市,都可以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掃碼支付,無論是吃飯、逛街還是看電影,甚至買菜,只要你有一部能使用的智慧手機,輕鬆“掃一掃”交易即完成。

短短幾年,在德州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支付習慣,就被移動支付顛覆了,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

4月28日,德州市首批2000輛摩拜單車登陸禹城並正式啟動運營。

6月2日,共用單車OFO小黃車正式落地德州。

共用單車:“說走就走的任性”讓綠色出行成習慣

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和“中國智造”的代表,隨著今年6月份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先後入駐德州,“新四大發明”完成了在德州的最後一塊拼圖。

去年的這個時候,德州人說到出行,談論得最多的是滴滴打車。可是,如今站在德州市中心隨便哪個街頭,你看到的是滿眼的“小黃車”、“小紅車”。

從離不開汽車的“四輪”生活,到低碳環保又健康的“兩輪”生活,德州人的出行方式正在被悄悄改變。

“我以前出去打工都是坐公車去,經常因為趕不上公交上班遲到,現在有了共用單車方便多了。”正準備騎著共用單車去校外打工的大學生小許說,有了共用單車後,她乾脆放棄公交,直接騎單車上班,既免去等公交和擠公交之苦,又鍛煉了身體,一舉兩得。

隨著共用單車的普及,越來越多上班族也開始騎共用單車解決上班“最後一公里”。“我現在已習慣騎車上下班,既方便又健身。”家住德城區在經開區上班的小齊說,以前她上下班都開車,經常遇到堵車,費時又費油錢,現在公車搭配共用單車,低碳環保出行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節省了通勤成本。

共用單車的出現對現有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進行了有益補充,讓出行選擇更加多元,人們在享受技術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也成為了低碳生活的主動參與者。

【記者手記】

德州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啟動“一池春水”

時速300公里的高鐵拉近了城與城之間的距離,網購早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便捷的移動支付讓我們進入了“無現金社會”,綠色的公共交通因共用單車而魅力大增……從基礎建設到消費方式,從商業理念到經濟業態,曾以古代“四大發明”推動世界進步的中國,正再次以“新四大發明”等一大批科技創新向世界展示“中國式”創新的澎湃動能。

從來沒有哪個年代,創新給人們帶來的變化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如此之新鮮。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先驅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精准引導與支持。

心有多高,路就有多遠。今年的德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未來五年要把經濟發展的動力進一步調整到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驅動上來,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大力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大力淘汰落後產能。把發展方式“切換”到創新驅動模式上來,顯示出德州黨委政府堅持創新發展,努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引擎的決心。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從縣市區到市直各部門、單位,從企業“一把手”到科技創新帶頭人,德州上下思想進一步解放、工作進一步落實,推進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真正讓創新成為導向、創業成為風氣,全市上下形成了各條戰線全方位協同、創新創業全過程發力的生動局面。

正所謂“惟創新者強”。德州把資本、技術、人才作為推動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構建了全方位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體系,探索出一條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的路子,推動了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下,隨著人才、資金和促進科技創新、轉化的政策接踵出臺,創新創業環境的不斷優化,新科技、新產業紛紛被吸引到德州“孵化”,創新的“活水”源源不斷,相信不久的將來,在這片創新沃土上將不斷湧現出更多的“新四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