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域旅遊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三位代表有話說!

華聲線上記者 田甜 北京報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旅遊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閒、全域旅遊。”這是“全域旅遊”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政府網將“全域旅遊”列為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的12個新詞之一。

兩會期間,國家旅遊局《“十三五”全國旅遊公共服務規劃》也對外公佈,要求全面構建與大眾旅遊新時代相匹配的結構完善、高效普惠、集約共用、便利可及、全域覆蓋、標準規範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

一個個強烈的信號,預示著我們的旅遊業發展,即將進入全新的“全域旅遊”時代。

全域旅遊是什麼?應該怎樣推進?兩會期間,

新湖南用戶端記者採訪了3位元代表,聽他們講述對全域旅遊的理解與發展思路。

易鵬飛:全域旅遊是打造“新增長極”的支柱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郴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什麼是全域旅遊?在我看來,全域旅遊,並不是要一窩蜂地都去發展旅遊,

而是應該因地制宜,通過發展重點景區、重點景點,重點產業,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再說得具體一點,全域旅遊就是把旅遊意識、旅遊元素融入區域建設發展過程中,大力完善基礎配套、服務配套,整合提升分散的旅遊資源,形成整體優勢,推動旅遊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發展全域旅遊不僅限於旅遊,而是以旅遊為抓手,實現生態、環境、經濟等方面全方位的品質提升。

比如,我們郴州現在進行的“潔淨鄉村”四年行動,將力爭四年時間實現村衛生保潔、環衛設施、衛生廁所、建房管理全覆蓋,讓鄉村變潔淨、變美麗,而這既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也讓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生活品質更高。

郴州的旅遊資源很豐富,我們的桂東縣、蘇仙區、資興市、汝城縣、宜章縣等5個縣市區都獲得了“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入場券”,

這對於我們發展全域旅遊是很好的契機。

《湖南“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的戰略構想,郴州就是三個“增長極”之一,而全域旅遊則是郴州市打造“新增長極”的支柱產業。

我們計畫用4年時間,將郴州旅遊文化產業打造成千億產業,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9個字——“動真的、來實的、有突破”,主要就是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善生態環境,二是和“十三五”規劃配套來發展全域旅遊,

三是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四是把文化旅遊和康養產業結合起來。

現在,郴州的輕軌已經在規劃之中,想像一下,從郴州西下了高鐵,坐上一列輕軌,就可以一路連通東江湖、飛天山和永興便江等景區,是不是很值得期待。

周海兵:把好景點串成串

(全國人大代表、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說起衡陽,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南嶽衡山。以南嶽衡山為例,全域旅遊要怎麼發展呢?應該是把南嶽作為最亮眼的項鍊墜子,讓周邊的景區、景點成為美麗的珍珠,再以宣傳推介、基礎設施建設為線,串起這串美麗的“項鍊”。

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就能理解全域旅遊的內涵,就是要在抓住龍頭景區的同時,建設更多吸引人的景點景區,帶動更多的旅遊項目發展,再通過宣傳推介、優化服務,形成旅遊的鏈條,讓這些景點景區形成整體,帶動整個旅遊的提質升級,帶給遊客更豐富、更愉快的旅遊體驗。

南嶽衡山是衡陽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但是這些年來,並沒有把這個資源充分發揮好,沒有形成優勢帶動。現在,衡陽正在努力實現“旅遊大市”到“旅遊強市”的轉變,去年,還出臺了《關於實施全域旅遊戰略,加快建設旅遊強市的決定》。下一步,衡陽將大力實施全域旅遊戰略,著力拉長旅遊產品鏈條,發揮特色、升級業態、豐富產品,要用精品旅遊線路把南嶽衡山與濱江新區、來雁新城以及周邊的石鼓書院、蔡倫竹海等旅遊景點串聯起來,單個景區變成系列景區,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用,真正把遊客留下來、把消費帶起來。

賴小民:發展全域旅遊將為扶貧“造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當前我國旅遊業發展已經進入大眾化旅遊時代,逐步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

資料顯示,湖南省約70%的優質旅遊資源分佈在武陵山、雪峰山、羅霄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省51個重點貧困縣基本上都是綠水青山、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富集的地方。國家《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中,湖南省共有197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占湖南省建檔立卡貧困村總數的約40%,涉及貧困人口50多萬人。建設湖南全域旅遊基地,深入挖掘縣域旅遊資源,可以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創造持久動力,實現旅遊扶貧、精准扶貧、“造血”扶貧。

全域旅遊基地應該怎麼建設?我認為,要堅持以開發促生態保護、以開發促扶貧致富,強化貧困地區和貧困鄉村的旅遊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傳統村落民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濟發展與扶貧開發等同步推進、協調發展,依託依山傍水、民俗文化豐富的優勢打造旅遊帶、旅遊區,整村整鎮推進旅遊扶貧開發。建立全域旅遊基地建設幫扶機制,探索4A和5A級景區帶周邊、景區帶村鎮等開發模式,建設旅遊扶貧示範景區。

另外,在旅遊扶貧中,也要用好“金融之手”。應當要推進金融、旅遊與扶貧的整合,支持湖南省探索旅遊扶貧金融創新,綜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為貧困縣域和貧困鄉村旅遊業提供發展資金。發揮金融扶貧服務站的駐地幫扶作用,支持湖南省實現8000個貧困村金融扶貧服務站全覆蓋,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說起衡陽,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南嶽衡山。以南嶽衡山為例,全域旅遊要怎麼發展呢?應該是把南嶽作為最亮眼的項鍊墜子,讓周邊的景區、景點成為美麗的珍珠,再以宣傳推介、基礎設施建設為線,串起這串美麗的“項鍊”。

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就能理解全域旅遊的內涵,就是要在抓住龍頭景區的同時,建設更多吸引人的景點景區,帶動更多的旅遊項目發展,再通過宣傳推介、優化服務,形成旅遊的鏈條,讓這些景點景區形成整體,帶動整個旅遊的提質升級,帶給遊客更豐富、更愉快的旅遊體驗。

南嶽衡山是衡陽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但是這些年來,並沒有把這個資源充分發揮好,沒有形成優勢帶動。現在,衡陽正在努力實現“旅遊大市”到“旅遊強市”的轉變,去年,還出臺了《關於實施全域旅遊戰略,加快建設旅遊強市的決定》。下一步,衡陽將大力實施全域旅遊戰略,著力拉長旅遊產品鏈條,發揮特色、升級業態、豐富產品,要用精品旅遊線路把南嶽衡山與濱江新區、來雁新城以及周邊的石鼓書院、蔡倫竹海等旅遊景點串聯起來,單個景區變成系列景區,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用,真正把遊客留下來、把消費帶起來。

賴小民:發展全域旅遊將為扶貧“造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當前我國旅遊業發展已經進入大眾化旅遊時代,逐步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

資料顯示,湖南省約70%的優質旅遊資源分佈在武陵山、雪峰山、羅霄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省51個重點貧困縣基本上都是綠水青山、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富集的地方。國家《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中,湖南省共有197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占湖南省建檔立卡貧困村總數的約40%,涉及貧困人口50多萬人。建設湖南全域旅遊基地,深入挖掘縣域旅遊資源,可以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創造持久動力,實現旅遊扶貧、精准扶貧、“造血”扶貧。

全域旅遊基地應該怎麼建設?我認為,要堅持以開發促生態保護、以開發促扶貧致富,強化貧困地區和貧困鄉村的旅遊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傳統村落民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濟發展與扶貧開發等同步推進、協調發展,依託依山傍水、民俗文化豐富的優勢打造旅遊帶、旅遊區,整村整鎮推進旅遊扶貧開發。建立全域旅遊基地建設幫扶機制,探索4A和5A級景區帶周邊、景區帶村鎮等開發模式,建設旅遊扶貧示範景區。

另外,在旅遊扶貧中,也要用好“金融之手”。應當要推進金融、旅遊與扶貧的整合,支持湖南省探索旅遊扶貧金融創新,綜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為貧困縣域和貧困鄉村旅遊業提供發展資金。發揮金融扶貧服務站的駐地幫扶作用,支持湖南省實現8000個貧困村金融扶貧服務站全覆蓋,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