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滏河源景區——不怕迂回曲折,不怕姍姍來遲,遇見最美的你!

人與人的相逢,人與景的相遇,

上天都給了最好的安排

沒有早一步,也不會晚一步,

緣分來了,一切就恰恰好!

不怕迂回曲折,不怕姍姍來遲,

當我看到你的時候,就是你最美的模樣!

第一次聽到你的名字是在2014年冬,當時正和蘇洪源老師一起編輯第十輯文史資料一《峰峰抗日烽火專輯》,那一年冬天我們重走了很多抗日舊址,一邊拍攝圖片,一邊整理資料。有一天,結束一天工作,在返回路上,蘇老師說有時間你可以去金村看看,

那裡最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金村這個名字。然瑣事纏身,一直未能如願。

頗為幸運的是,三年後的夏季,

我卻親眼見證了她化繭成蝶的蛻變。初見,便驚詫于她的美麗。壯麗的城門樓,巍峨聳立,大氣磅礴;粼粼波光、盈盈碧水之間,兩沙洲小島浮於水面,蘆葦隨風搖盪,沙沙作響;水面棧道曲徑通幽、蜿蜒曲折,更有亭臺樓閣點綴其間。移步前行,步入隧道,清涼之感撲面而來。隧道中穿行,明暗的交錯、光影的變化,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即使在走出隧道仍如影相隨。

沿著蜿蜒的河水,步入濱河觀光區,青磚黛瓦、保存完好的古老宅院隨處可見,精美的磚雕、別致的花紋、幽深的小巷,在輕輕講述著時光的故事;豆腐坊、醋坊、作坊體驗中心,古香古色,韻味十足,牆內竹叢清翠欲滴,與土牆輝映成趣。恍惚中,飄渺的樂聲,引人繼續前行。

踏著青石鋪就的小路緩緩前行,終於來到渴望已久的“三古一源”。

古廟相傳始建于元初,為權臣河南經略使趙壁派人所建,他途經此處時正趕上天氣炎熱,見一清澈溪水緩緩流淌,傳令在此歇腳,飲溪水後頓覺甘甜可口,環顧四周,發現此處景致清幽,水秀民勤。後著人在此修建廟宇,題為玉皇廟。歷經戰火洗禮和自然災害侵蝕的廟宇,幾經坍塌,于明萬曆年間重修。走入廟內,一種端莊肅穆的感覺油然而生,浮燥的心變得格外的安祥、寧靜。無緣於牡丹國色天香的花朵,卻愛上了它默默無聞的綠葉。在這裡,千百年來,它看著人世的悲歡,聽著世人的訴說,庇護著這一方水土的平安。

古廟對面即古戲樓,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金村的傳統廟會,十裡八鄉的村民絡繹不絕,呼朋引伴前來這裡看戲。遙想彼時人頭攢動,或坐,或站之情形,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的趣事。小時候的我是一小戲迷,只要有戲演,我就搬一小板凳,在大隊部看戲。當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隊部的戲臺還沒有拆,當時演了什麼,現在已完全記不起來了。但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卻時常迴響在我的腦海裡。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多少金戈鐵馬的往事,曾在這裡演繹。在這裡有唱不盡的千回百轉,演不盡的愛恨情仇,抒不盡的家國大義。

沿滏河源頭而上,順木棧道前行,進入滏陽河濕地公園,映入眼簾的是花的嬌豔,草的豐腴,樹的蒼翠。微風拂來,裹挾而來的是泥土的芳香。挺拔的松柏,柔媚的垂柳,將剛與柔詮釋的淋漓盡致;片片美人蕉,叢叢蘭草,錯落有致,疏密相宜,更有青蓮浮於水面。小橋流水,蟬鳴鳥叫,蟲聲唧唧,蝴蝶翩飛。最愛那一朵朵紅豔豔的美人蕉。正像唐李紳所寫“紅蕉花樣炎方識,漳水溪邊色更深,葉滿叢深殷似火,不惟燒眼更燒心。”登上觀景台,舉目四望,整個景區風貌一覽無餘。

返回路上,遇見一歸來學子,稚嫩的臉龐,手拖一重重的行李箱,于日暮時分歸來。一邊走,一邊低語,“這是走到哪兒了?”看著她猶疑的樣子,想起之前同事所說四個月前,這裡很多地方還是一片荒蕪。不禁感慨這遲來的相遇,卻讓我遇見最美的你--滏河源景區

金村:從今天起,請叫我滏河源景區

■文章:張建平

■配圖:尹維偉

■視頻:旅發會籌委會

■編審:何旭丹

轉自:微觀峰峰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古廟相傳始建于元初,為權臣河南經略使趙壁派人所建,他途經此處時正趕上天氣炎熱,見一清澈溪水緩緩流淌,傳令在此歇腳,飲溪水後頓覺甘甜可口,環顧四周,發現此處景致清幽,水秀民勤。後著人在此修建廟宇,題為玉皇廟。歷經戰火洗禮和自然災害侵蝕的廟宇,幾經坍塌,于明萬曆年間重修。走入廟內,一種端莊肅穆的感覺油然而生,浮燥的心變得格外的安祥、寧靜。無緣於牡丹國色天香的花朵,卻愛上了它默默無聞的綠葉。在這裡,千百年來,它看著人世的悲歡,聽著世人的訴說,庇護著這一方水土的平安。

古廟對面即古戲樓,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金村的傳統廟會,十裡八鄉的村民絡繹不絕,呼朋引伴前來這裡看戲。遙想彼時人頭攢動,或坐,或站之情形,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的趣事。小時候的我是一小戲迷,只要有戲演,我就搬一小板凳,在大隊部看戲。當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隊部的戲臺還沒有拆,當時演了什麼,現在已完全記不起來了。但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卻時常迴響在我的腦海裡。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多少金戈鐵馬的往事,曾在這裡演繹。在這裡有唱不盡的千回百轉,演不盡的愛恨情仇,抒不盡的家國大義。

沿滏河源頭而上,順木棧道前行,進入滏陽河濕地公園,映入眼簾的是花的嬌豔,草的豐腴,樹的蒼翠。微風拂來,裹挾而來的是泥土的芳香。挺拔的松柏,柔媚的垂柳,將剛與柔詮釋的淋漓盡致;片片美人蕉,叢叢蘭草,錯落有致,疏密相宜,更有青蓮浮於水面。小橋流水,蟬鳴鳥叫,蟲聲唧唧,蝴蝶翩飛。最愛那一朵朵紅豔豔的美人蕉。正像唐李紳所寫“紅蕉花樣炎方識,漳水溪邊色更深,葉滿叢深殷似火,不惟燒眼更燒心。”登上觀景台,舉目四望,整個景區風貌一覽無餘。

返回路上,遇見一歸來學子,稚嫩的臉龐,手拖一重重的行李箱,于日暮時分歸來。一邊走,一邊低語,“這是走到哪兒了?”看著她猶疑的樣子,想起之前同事所說四個月前,這裡很多地方還是一片荒蕪。不禁感慨這遲來的相遇,卻讓我遇見最美的你--滏河源景區

金村:從今天起,請叫我滏河源景區

■文章:張建平

■配圖:尹維偉

■視頻:旅發會籌委會

■編審:何旭丹

轉自:微觀峰峰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