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俊秀離世,中國足球再無“萬里長城”!有多少人還記得他

張俊秀,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是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守門員之一,是中國第一個掌握魚躍撲救技術的門將,被稱作“攻不破的萬里長城”,還曾擔任中國足協副主席一職。

8月30日,張俊秀指導在京因病離世,享年八十三歲。

去年他還在關注歐洲杯

2016年,信報記者曾隨國安球迷董晨曦和愛心人士、體育郵局顧問鄭東興前往友誼醫院看望因病住院的張俊秀指導。當時,82歲的張指導儘管在醫院養病,但不忘關注歐洲杯。他表示,即便是歐洲球隊,

一些守門員也缺乏一些基本守門素養,有些球是不該丟的。

張夫人告訴記者,張俊秀青年時期訓練極為刻苦,每天撲球150次,至今前胸留有訓練時被球反復悶射的淤青痕跡,後背也有反復摔倒撲球留下的淤青痕跡。張夫人說,那時候為了提升中國足球的水準,

那一代人全身心地奉獻。

這些年來,運動損傷讓他受了很多苦,張俊秀說,他的傷跟一般人的腰椎間盤突出有些聯繫,不過已經不是“突出”那麼簡單,而是腰椎間盤磨爛了,掉到了脊椎裡面,壓住了馬尾神經根,直接影響了下肢的活動。

1983年,張俊秀做過一次手術,一整年的時間,他都大小便失禁。說起那段難熬的時光,張俊秀說,只有身體上比較難受,心裡倒也沒什麼,畢竟是運動員,一點傷病還能忍,“運動員的傷很多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有些傷如果一個運動員都無法忍受的話,那就真的沒什麼治了。”

對於中國足球又氣又愛

有人做過調查,測驗一場球賽對一個足球隊球員的壓力,門將的壓力來得最早。對於張俊秀來說,

印象最深、壓力最大的大概就是1957年的世界盃預選賽與印尼隊的比賽,“那之前的比賽大多是友誼賽,所以那一次預選賽壓力特別大。”

第一場客場作戰,中國球員不適應印尼炎熱的氣候,雖然整場比賽幾乎都是壓著對方打的,但是最後還是以0比2輸了。

那次,中國隊以一個淨勝球的劣勢沒有進入世界盃。“這就是足球,看你怎麼理解。不是強隊就准贏,也不是弱隊就准輸。”足球,在這個與它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老人眼裡,是一項受很多因素影響又很有魅力的運動。

與1957年世界盃預選賽情況類似的,還有後來的“5·19”,當時張俊秀是國家隊領隊,“誇張一點來說,我們幾乎整場都是在對方禁區裡面打的,但是就是進不了球,對方就射了兩次門就進了。”失敗後,他同極為沮喪的曾雪麟和球員談話,讓他們振作。曾雪麟的夫人還叮囑張俊秀:“晚上你多陪陪老曾”。

1989年的黑色三分鐘張俊秀也趕上了,他和球隊以及全國球迷都惋惜了好長時間。1990年,中國隊本想在北京亞運會拿個冠軍,可惜又意外輸給了泰國。從此,張俊秀離開了國家隊,開始頤養天年的日子。

回憶這些時刻,張俊秀有些酸楚地說,“這就是足球。”

當年踢球一心想著國家

在安度晚年之時,張俊秀知道仍對中國足球充滿期待。

他曾表示,這批球員們欠缺的就是腳下技術,比較突出的就是體能、身高、力量,主要是依靠跑和拼搶。

現在的球員踢球可以掙大把大把的鈔票,張俊秀認為,這也不是不對,畢竟運動員都是吃青春飯的。”但是,那個時候就沒有類似假球黑哨之類的東西了。

說起他們那個年代,為什麼踢球?老人回答說:“你看過一個老電影嗎?叫做《攻克柏林》。”說著,他還舉起手,念著裡面的一句臺詞“為了史達林”,“我們那個時候就是為國爭光,為了國家,壓力也很大啊。”

張俊秀說,“我看韓國隊的比賽大都是懷著比較崇敬的心情的。韓國球員在場上的精神特別讓人感動,雖然他們的技戰術跟那些強隊是不能比的,但是隊員在場上只想著踢球。”

波蘭人稱他“萬里長城”

2009年,金汕老師在《足球週刊》上寫下《攻不破的萬里長城張俊秀》一文,回顧了張俊秀足球生涯的輝煌經歷。

1954年,中國足球迎來了史上的重要時刻一一鄧小平和賀龍決定派一批年輕選手到匈牙利留學,張俊秀是頭號守門員。在布達佩斯,由一些廚師和賓館工作人員組成的球隊居然幾乎能和中國隊打個平手。

匈牙利教練尤瑟夫看到中國隊水準差勁,有些起急。他曾批評張俊秀:“6億人的中國怎麼派出你這樣的守門員?”但尤瑟夫完全理解中國足球的發展背景和基礎,強烈的責任心和中國球員刻苦的精神使他們很快地磨合成功。尤瑟夫非常熱愛中國,匈牙利足協領導對他說:“我們小小的匈牙利能為中國培養足球運動員很榮幸。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一定要幫助中國把足球水準搞上去。”同後來的所有外籍教練不一樣,尤瑟夫執教中國隊拿的是匈牙利的工資,他沒有向中國耍過一分錢。尤瑟夫大部分時間都與中國球員住在一起,他非常講究方法,因材施教,注意發揮每一個球員的特點,他和“兒子輩”的運動員結下深厚的友誼。尤瑟夫重點培養了張俊秀,使他的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尤瑟夫的訓練得法,語言生動,他對張俊秀說:“你在門前一站,連個蒼蠅都不能讓他飛進去。”過去中國的守門員根本不會魚躍撲球,張俊秀在匈牙利學會了這一技術動作,而且達到了匈牙利甲級隊員的水準。中國隊在尤瑟夫的調教下,從一支不入流的球隊變為水準不錯的球隊。年維泗說,尤瑟夫的為人和教學方式影響了他的一生。張俊秀認為,尤瑟夫使中國足球產生了質的變化。

1965年中國隊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與東道主波蘭比賽。賽前公認兩個隊的差距在六個球以上。但中國小夥子打的意氣風發。僅以2比3小負,場上最耀眼的人物就是張俊秀。面對對方30多次射門,他出色地撲出多次必進之球,很多波蘭觀眾為他喝彩。第二天波蘭黨報《華沙工人報》登出張俊秀三頭六臂的漫畫,認為他簡直不可思議,稱他是中國足球隊的“萬里長城”。

張俊秀生平

1934年1月出生于天津,身高1米80。1952年入選天津市隊,1953年調入中央體訓班(國家隊前身)。1954年4月至1955年10月赴匈牙利學習。在1954至1963年期間,共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近400場。1985年曾任國家足球集訓隊領隊兼教練,並和高豐文教練一起率隊打進過奧運會決賽圈。

對方就射了兩次門就進了。”失敗後,他同極為沮喪的曾雪麟和球員談話,讓他們振作。曾雪麟的夫人還叮囑張俊秀:“晚上你多陪陪老曾”。

1989年的黑色三分鐘張俊秀也趕上了,他和球隊以及全國球迷都惋惜了好長時間。1990年,中國隊本想在北京亞運會拿個冠軍,可惜又意外輸給了泰國。從此,張俊秀離開了國家隊,開始頤養天年的日子。

回憶這些時刻,張俊秀有些酸楚地說,“這就是足球。”

當年踢球一心想著國家

在安度晚年之時,張俊秀知道仍對中國足球充滿期待。

他曾表示,這批球員們欠缺的就是腳下技術,比較突出的就是體能、身高、力量,主要是依靠跑和拼搶。

現在的球員踢球可以掙大把大把的鈔票,張俊秀認為,這也不是不對,畢竟運動員都是吃青春飯的。”但是,那個時候就沒有類似假球黑哨之類的東西了。

說起他們那個年代,為什麼踢球?老人回答說:“你看過一個老電影嗎?叫做《攻克柏林》。”說著,他還舉起手,念著裡面的一句臺詞“為了史達林”,“我們那個時候就是為國爭光,為了國家,壓力也很大啊。”

張俊秀說,“我看韓國隊的比賽大都是懷著比較崇敬的心情的。韓國球員在場上的精神特別讓人感動,雖然他們的技戰術跟那些強隊是不能比的,但是隊員在場上只想著踢球。”

波蘭人稱他“萬里長城”

2009年,金汕老師在《足球週刊》上寫下《攻不破的萬里長城張俊秀》一文,回顧了張俊秀足球生涯的輝煌經歷。

1954年,中國足球迎來了史上的重要時刻一一鄧小平和賀龍決定派一批年輕選手到匈牙利留學,張俊秀是頭號守門員。在布達佩斯,由一些廚師和賓館工作人員組成的球隊居然幾乎能和中國隊打個平手。

匈牙利教練尤瑟夫看到中國隊水準差勁,有些起急。他曾批評張俊秀:“6億人的中國怎麼派出你這樣的守門員?”但尤瑟夫完全理解中國足球的發展背景和基礎,強烈的責任心和中國球員刻苦的精神使他們很快地磨合成功。尤瑟夫非常熱愛中國,匈牙利足協領導對他說:“我們小小的匈牙利能為中國培養足球運動員很榮幸。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一定要幫助中國把足球水準搞上去。”同後來的所有外籍教練不一樣,尤瑟夫執教中國隊拿的是匈牙利的工資,他沒有向中國耍過一分錢。尤瑟夫大部分時間都與中國球員住在一起,他非常講究方法,因材施教,注意發揮每一個球員的特點,他和“兒子輩”的運動員結下深厚的友誼。尤瑟夫重點培養了張俊秀,使他的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尤瑟夫的訓練得法,語言生動,他對張俊秀說:“你在門前一站,連個蒼蠅都不能讓他飛進去。”過去中國的守門員根本不會魚躍撲球,張俊秀在匈牙利學會了這一技術動作,而且達到了匈牙利甲級隊員的水準。中國隊在尤瑟夫的調教下,從一支不入流的球隊變為水準不錯的球隊。年維泗說,尤瑟夫的為人和教學方式影響了他的一生。張俊秀認為,尤瑟夫使中國足球產生了質的變化。

1965年中國隊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與東道主波蘭比賽。賽前公認兩個隊的差距在六個球以上。但中國小夥子打的意氣風發。僅以2比3小負,場上最耀眼的人物就是張俊秀。面對對方30多次射門,他出色地撲出多次必進之球,很多波蘭觀眾為他喝彩。第二天波蘭黨報《華沙工人報》登出張俊秀三頭六臂的漫畫,認為他簡直不可思議,稱他是中國足球隊的“萬里長城”。

張俊秀生平

1934年1月出生于天津,身高1米80。1952年入選天津市隊,1953年調入中央體訓班(國家隊前身)。1954年4月至1955年10月赴匈牙利學習。在1954至1963年期間,共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近400場。1985年曾任國家足球集訓隊領隊兼教練,並和高豐文教練一起率隊打進過奧運會決賽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