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江松陽“致富金葉”煉成記:佳茗飄香書興農佳話

松陽大木山茶園 李婷婷 攝

中新網麗水3月27日電(記者 李婷婷 見習記者 陳潔 通訊員 孫志華)“天臺乳花世不見,

玉川風液今何有”,千百年前,詩人蘇軾與居住在浙江松陽的祖謙禪師飲瓊品茗留下千古詩句,道出了松陽茶史之悠久。而今的松陽,同樣將茶文化基因滲透進這方“江南秘境”的每一寸土地。

“目前松陽已形成了40%的人口從事茶產業,50%的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60%的農業產值源於茶產業的發展格局。”據松陽縣委書記王峻介紹,

近年來,當地推行“三產聯動、三生融合”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使松陽茶業綠色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茶產業也成了當地的一枚“致富金葉”。

浙南茶葉市場 李婷婷 攝

提品質:堅守生態綠色種植模式

陽春三月的松陽茶園,嫩綠茶蓬上一片片黃板迎風飛舞,

吸引著茶葉“死對頭”黑刺粉虱紛紛黏板;夜間,太陽能殺蟲燈發散出淡淡幽光將茶園中會飛的害蟲一網打盡……

這是松陽茶葉的種植新模式——綠色防控生態種植。

早在2005年,松陽就引進昆蟲資訊素誘捕器進行病蟲害防控。隨後當地先後制訂頒佈松陽銀猴茶地方農業標準和地理標誌產品松陽茶省級地方標準,規範松陽十余萬畝茶葉的種植,並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先進的綠色生態理念一次次地洗禮著松陽茶農,他們的種植思維轉變了,種植模式隨之轉變,茶葉品質也改善提升。

比如茶農葉洪清在松陽縣新處鄉外石塘村的茶葉基地上安裝了6個探頭和兩個wifi資訊發射器,將茶葉種植、採摘、管理等“成長資訊”曬到淘寶網上,讓買家完全透明地看到茶葉如何生態種植管理……

自2012年以來,松陽已連續五年列入全國綠色防控示範區。

2016年,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並成為浙江首個全縣域整體認證的基地縣。

浙南茶葉市場 李婷婷 攝

延產業鏈:深耕細化專業加工模式

從綠茶到紅茶、黑茶,從螺形茶到直條茶、針形茶,從即溶茶粉、茶多酚含片進而延伸至產業鏈前端系列茶機的研發投產,

松陽茶產業始終緊跟市場多變緊湊的步伐。

這背後,離不開一撥敢於“吃螃蟹”的松陽茶農,他們率先走出茶葉種植領域,轉向茶葉加工。松陽縣新興鄉上安村的袁啟章便是其中之一。

袁啟章原來是加工綠茶的好手,每年關注茶商大會讓他更加深入瞭解市場行情以及各產茶地資訊。6年前他自費外出學習紅茶加工技術,如今成了紅、綠茶加工的“雙能手”。

與此同時,松陽的一批企業早早地開始涉足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領域。

據松陽縣副縣長黃德慧介紹,近年來松陽堅持“推進一二三產聯動,提升產業附加值”的發展思路,松陽茶產業走上了全產業鏈發展的快車道。

從浙江振通宏茶業有限公司生產即溶茶粉,到浙江茗陽茶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茶爽、茶葆素等產品,多領域、多元化產品的開發利用,為松陽茶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基礎。

2016年,松陽茶資源綜合利用產值突破5億元。

拓市場:發力線上線下銷售模式

走進享有“中國綠茶第一市”美名的浙南茶葉市場,空氣中氤氳著茶香,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買賣聲中透露著天南海北的鄉音。這座名副其實的茶葉“王國”每年吸引著來自國內20多個省市的四千多位茶商。此間召開的第十屆中國茶商大會·松陽銀猴茶葉節更是為這裡驟添不少人氣。

2016年,浙南茶葉市場全年交易量7.62萬噸,交易額50.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和6.07%;浙南茶葉市場網上商城入駐商家140家,銷售額15876.8萬元,松陽全縣200多家茶商網路銷售額達到2.5億元,占松陽茶葉產值的19.3%;

這組資料很好地反映了松陽線下實體市場——浙南茶葉市場以及線上網路市場,將茶葉從“噸”換成“元”的好業績。

隨著松陽茶業知名度的提升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一批“90後”的大學生也將目光投向了家鄉的茶產業。王丹就是其中一員。2013年大學畢業的她與男友攜手回到松陽,“2014年我們開啟了網上銷售松陽茶葉的業務,當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

浙南茶葉市場銷售網路遍及國內20多個省市,成為國內最大的綠茶產地市場,交易量、交易額連續多年居國內同類市場第一。網路、實體齊發力之下,松陽“線上線下同步”的銷售模式日趨成熟。

提品質、延產業鏈、拓市場……在松古大地上,一片小小的茶葉,真正實現了“富一方百姓、興一方經濟”的發展藍圖。(完)

與此同時,松陽的一批企業早早地開始涉足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領域。

據松陽縣副縣長黃德慧介紹,近年來松陽堅持“推進一二三產聯動,提升產業附加值”的發展思路,松陽茶產業走上了全產業鏈發展的快車道。

從浙江振通宏茶業有限公司生產即溶茶粉,到浙江茗陽茶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茶爽、茶葆素等產品,多領域、多元化產品的開發利用,為松陽茶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基礎。

2016年,松陽茶資源綜合利用產值突破5億元。

拓市場:發力線上線下銷售模式

走進享有“中國綠茶第一市”美名的浙南茶葉市場,空氣中氤氳著茶香,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買賣聲中透露著天南海北的鄉音。這座名副其實的茶葉“王國”每年吸引著來自國內20多個省市的四千多位茶商。此間召開的第十屆中國茶商大會·松陽銀猴茶葉節更是為這裡驟添不少人氣。

2016年,浙南茶葉市場全年交易量7.62萬噸,交易額50.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和6.07%;浙南茶葉市場網上商城入駐商家140家,銷售額15876.8萬元,松陽全縣200多家茶商網路銷售額達到2.5億元,占松陽茶葉產值的19.3%;

這組資料很好地反映了松陽線下實體市場——浙南茶葉市場以及線上網路市場,將茶葉從“噸”換成“元”的好業績。

隨著松陽茶業知名度的提升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一批“90後”的大學生也將目光投向了家鄉的茶產業。王丹就是其中一員。2013年大學畢業的她與男友攜手回到松陽,“2014年我們開啟了網上銷售松陽茶葉的業務,當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

浙南茶葉市場銷售網路遍及國內20多個省市,成為國內最大的綠茶產地市場,交易量、交易額連續多年居國內同類市場第一。網路、實體齊發力之下,松陽“線上線下同步”的銷售模式日趨成熟。

提品質、延產業鏈、拓市場……在松古大地上,一片小小的茶葉,真正實現了“富一方百姓、興一方經濟”的發展藍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