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讀《美國醫院管理》談醫院品質持續改進

導語:昨晚八點,“悅讀達人群”讀書活動特輯,請來健康界傳媒副總編輯馮蕾對“醫院品質管制”進行專題講解。

如下本文編整自馮老師的專題分享部分內容~

什麼是醫療服務的品質?就目前,對於醫療品質並沒有一個非常統一和嚴格的定義,直到2009年,美國的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醫療品質是什麼,誰決定醫療品質》。在這份報告中,對醫療品質做了一個簡要全面的定義:在任何時候,讓正確的病人,在正確的時間,接受正確的醫療服務。

《美國醫院管理》的品質管制章節中,分享了一位叫科德曼的醫生改變醫療品質歷史的故事。科德曼醫生生平有太多的傳奇色彩,由於他對於當時美國當地知名醫院無情的揭露,對患者安全品質執著的追求,在他生前受到了很多的非議以及不認可。雖然他在世的時候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但是在他去世74年之後的2014年,在他的墓碑上終於刻上了曾經那句被世人恥笑的話“可能需要100年,

才能讓我的想法被其他人接受”。事實證明他的想法和理念並未等到100年便被醫院管理者廣泛接受,他的貢獻終於被載入了史冊~

科德曼醫生的故事告訴我們醫院品質管制需要勇氣,但是除了挑戰時代,挑戰社會的勇氣之外,更需要的是系統的品質文化,組織架構和管理工具。

而後者就是《美國醫院管理》作者劉宇在書中提出的品質安全三層金字塔的理論。

對此,馮老師表示十分認同。在她看來,一家醫院首先需要在醫院戰略的層面去重視醫療品質,並在組織架構的層面,去搭建一個科學的架構,從而保證這個醫療品質改進的推行。從文化層面來講,也需要要建立一個醫院戰略層面的推行,體現一個自下而上,同時也是自上而下的一個全員參與的文化。

在馮老師採訪過和接觸過的很多管理優秀的醫院中,

她發現,但凡是能夠做到持續品質改進的醫院,該院的領導者一定是非常重視醫院全員的參與意識,著力於調動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去發現問題,尋找創新的改進方法,措施或者是提出解決方案。所以,在馮老師看來,在一家醫院進行品質改進和患者安全的行動中,如果離開了一線員工的參與及其積極性的調動,行動不可能成功。

“持續的品質改進,並且追求卓越。醫療品質改進是永無止境的,

而且品質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以我們應該把醫院品質改進變成一種常態化,而且是可持續改進的工作。形成這樣的品質文化,品質安全才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滲透到方方面面。”馮老師如是說。

在尚醫即將出版的新書《患者案例安全》中有這樣一個真實醫療案例:

一個患者因為一個小的眼疾住進醫院,經過在醫院幾天的治療,眼睛已經基本獲得了康復,但患者卻在此時發生了一個不該發生的意外跌倒。事情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由於眼睛的感染,該患者收到的醫囑之一是密集滴眼藥水。醫護人員按照醫囑,每半小時到一小時給患者滴眼藥水,另外,由於患者剛經歷一個漫長的離婚官司,身邊並沒有親人的照顧。由於夜晚不斷地被打擾滴眼藥而造成的身體疲乏和困倦,他提出讓護士幫他去買一杯咖啡,但是護士們那時候恰好非常忙,於是他只能自己走出病房去買,就在買咖啡回來的路上,他被馬路沿絆倒,造成了嚴重的跌倒事故。這次本應可以避免的跌倒讓他延長了住院時間,並且遭受了本應該避免的身體痛苦。

究其這起醫療事故的原因,就是該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並沒有充分意識到該患者的跌倒風險,此案例中的患者沒有身體重大疾病,也不是高齡人群,於是造成了對他跌倒風險的低估。經歷這次醫療事件後,當事眼科病房的醫護人員得到的建議是:所有的患者入院時都要進行跌倒風險的評估,而且由於伴隨令人不堪重負的用藥療程出現的疲勞和焦慮,所有接受密集滴眼的的患者,都應該被視為跌倒高危患者,特別建議的是,患者在沒人陪同時不得獨自走出病房。

從這樣的一些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血的經驗!但是我們更應該在醫療日常的工作中去發現潛在風險,防患於未然,從而保證患者的安全和好的醫療品質結果,這也是醫院提升醫療品質的終極目的!當然沒有一種提升醫療品質的方法可以解決所有的品質問題,而且毫無疑問的是,醫療品質問題將一直存在!最後馮老師重申,醫療品質的改進除了應用合理的品質文化,適當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工具以外,更關鍵的是醫務和管理人員,對醫療品質提升採取的一如既往的重視,和長期不懈的堅持和努力!

不負春光,讀書正好,我們在“悅讀達人群”等你~

掃描如下二維碼,一鍵加入!

或者點擊如下連結,一鍵加入

但患者卻在此時發生了一個不該發生的意外跌倒。事情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由於眼睛的感染,該患者收到的醫囑之一是密集滴眼藥水。醫護人員按照醫囑,每半小時到一小時給患者滴眼藥水,另外,由於患者剛經歷一個漫長的離婚官司,身邊並沒有親人的照顧。由於夜晚不斷地被打擾滴眼藥而造成的身體疲乏和困倦,他提出讓護士幫他去買一杯咖啡,但是護士們那時候恰好非常忙,於是他只能自己走出病房去買,就在買咖啡回來的路上,他被馬路沿絆倒,造成了嚴重的跌倒事故。這次本應可以避免的跌倒讓他延長了住院時間,並且遭受了本應該避免的身體痛苦。

究其這起醫療事故的原因,就是該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並沒有充分意識到該患者的跌倒風險,此案例中的患者沒有身體重大疾病,也不是高齡人群,於是造成了對他跌倒風險的低估。經歷這次醫療事件後,當事眼科病房的醫護人員得到的建議是:所有的患者入院時都要進行跌倒風險的評估,而且由於伴隨令人不堪重負的用藥療程出現的疲勞和焦慮,所有接受密集滴眼的的患者,都應該被視為跌倒高危患者,特別建議的是,患者在沒人陪同時不得獨自走出病房。

從這樣的一些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血的經驗!但是我們更應該在醫療日常的工作中去發現潛在風險,防患於未然,從而保證患者的安全和好的醫療品質結果,這也是醫院提升醫療品質的終極目的!當然沒有一種提升醫療品質的方法可以解決所有的品質問題,而且毫無疑問的是,醫療品質問題將一直存在!最後馮老師重申,醫療品質的改進除了應用合理的品質文化,適當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工具以外,更關鍵的是醫務和管理人員,對醫療品質提升採取的一如既往的重視,和長期不懈的堅持和努力!

不負春光,讀書正好,我們在“悅讀達人群”等你~

掃描如下二維碼,一鍵加入!

或者點擊如下連結,一鍵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