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醫療動態」北京第三家!皮下植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S-ICD)植入術,get!

第三家

2017年3月22日,由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電生理團隊張萍教授主刀,成功為一例心肌梗死後猝死生還的患者完成我院首例皮下植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S-ICD)植入術,這使我院成為北京市三家掌握該技術的醫院之一。

張教授介紹說,該技術無需血管穿刺,幾乎無X線輻射,而且壽命長,併發症顯著減少,適合年輕患者或感染高危的患者。

該患者為64歲男性,7年來反復發作心絞痛,未及時就醫。3個月前,該患者在夜間發生呼吸心跳驟停,

幸運的是,經過及時的心肺復蘇,成功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救回,患者明確診斷為冠心病、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並予支架植入術。2個月前,患者再次于夜間發生呼吸心跳驟停,並再次行心肺復蘇搶救成功。患者有多次惡性心律失常發作病史,一旦治療稍有延誤,隨時仍可能再次發生猝死。

根據國際指南推薦,冠心病合併心臟驟停患者的猝死風險極高,是植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ICD)二級預防I類指征。

ICD能夠自動識別惡性心律失常並及時進行電擊除顫治療,有效預防猝死發生。但是,傳統ICD治療必須於心腔內放置除顫電極導線,弊端是存在電極脫位、感染、穿孔等併發症的風險,而該患者處於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需定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不但免疫力低下,而且頻繁有創操作,難免菌血症發生,故血行感染風險極高,而一旦發生ICD感染,
則後果不堪設想。而最新的皮下植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S-ICD)技術可以將除顫導線完全埋藏於皮下組織,避免與血液循環系統接觸,不僅能有效糾正惡性心律失常事件、預防猝死,還可以避免導線血行感染的發生,對於該患者尤其適用,最終心臟內科電生理團隊經過全面的術前討論及與患者及家屬商討後決定行S-ICD治療。

圖2 (左)皮下植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S-ICD);(右)S-ICD植入位置示意圖

心臟內科電生理團隊在張萍教授帶領下經過充分術前準備,優化手術流程,術前進行X線下精確的定位,在腎內科術前充分評估下,術中麻醉科精心配合,順利完成S-ICD的植入,術後測試成功,通過 “誘顫”驗證了除顫療效,保障了患者安全。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無不良反應發生。整個手術包括麻醉約耗時2小時。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電生理團隊目前已成功開展疑難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左室多部位起搏等國際先進技術,獲得患者的一致好評及業內專家的認可。精准安全、優質高效是我院電生理團隊的宗旨,銳意進取、不斷創新是我院電生理團隊的目標。團隊全體同仁祝廣大心臟病患者早日康復。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

醫保號:21110130

電話:010-56118899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

醫保號:21110130

電話:010-56118899